貝爾拉姆與約瑟伐特

貝爾拉姆與約瑟伐特(英語:Barlaam and Josaphat),基督教版本的釋迦牟尼本生故事,把釋迦牟尼佛改編為基督教聖人約瑟伐特」,取材於《普曜經》。以阿拉伯語希伯來語波斯語粟特語回鶻語寫成。作者可能是西元6或7世紀,中亞或伊朗的基督徒。[1]

聖約瑟伐特
聖像殘片:亞方索山的聖亞他那修,印度的貝爾拉姆,印度的約瑟伐特。 15世紀末-16世紀初畫,源自諾夫哥羅德聖索菲亞主教座堂
王子
出生印度
敬礼於東正教
天主教
瞻礼
  • 11月19日 (按史拉夫傳統之正教會)
聖貝爾拉姆
貝爾拉姆與約瑟伐特,來自俄國的版畫,1680年畫
修道司鐸
敬礼於東正教
天主教
瞻礼
  • 11月19日 (按史拉夫傳統之正教會)

故事敍述王子約瑟伐特在修道司鐸貝爾拉姆的教導下,成為基督徒的過程。其中,貝爾拉姆(Βαρλαάμ)源自於世尊(भगवान्),而約瑟伐特(格魯吉亞語:იოასაფი,阿拉伯語:يهوشافاط),或稱為約瑟法(Joasaph),則是由菩薩(बोधिसत्त्व)轉化而來。

在中世紀,貝爾拉姆與約瑟伐特都被認為是聖徒希臘正教會以8月26日為他們的紀念日,史拉夫傳統的則是11月19日,而天主教則是以11月27日紀念。

故事 编辑

印度有位阿毘尼王(King Abenner,或 Avenier),迫害在他王國境內,由使徒多馬建立的基督教會。一位占星師向阿毘尼王預言,他的兒子將會成為基督徒。因此,阿毘尼王將他的兒子約瑟伐特孤立起來,不讓他跟外界接觸。但即使被軟禁起來,約瑟伐特仍然遇見了隱修士貝爾拉姆,並成為基督徒

面對他父親阿毘尼王的暴怒與迫害,約瑟伐特仍然保持他的基督信仰。最後阿毘尼王被他兒子感化,將王位傳給約瑟伐特,之後自己成為修士,進入沙漠獨自修行。約瑟伐特在成為國王之後,自己也退位,與他的老師貝爾拉姆,一同隱居而去。

歷史發展 编辑

這傳說常被認為是7世紀大馬士革的聖約翰所書,但最早的紀錄出於11世紀格魯吉亞僧侶阿索斯的尤錫米烏斯英语Euthymius the Athonite的敍述。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 编辑

  1. ^ 慈怡法師. 佛光大辭典. : 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