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 (佛教)
貪(梵語:राग,rāga,巴利語:rāga,或梵語:लोभ,lobha,藏文: 'dod chags),佛教術語,意思為依戀、熱切的想要、渴望、貪婪,是一種心情狀態,熱衷與貪圖於世間三有的事物,希望獲得與保有,但終是受挫。它的根源是無明、愚癡以及我見,被認為是三毒之一。它也是一種心所。其反義字為無貪。
字源
编辑在梵文中,貪(rāga)的字面意思是顏色,或是色調,可以當成染色或為物體加上顏色的意思。在音樂中,被用作是一種音調的名字,即拉格。佛教使用這個單字在人身上,代表不純潔,被世間與欲望污染,或是基本性格上的缺陷。
在佛教中,rāga,與貪愛(lobha)常被當成是同義字,在經中較常使用rāga,在阿毗達摩中,使用lobha較多,當作為心所時,主要稱為lobha。
概論
编辑貪是指對於外境,產生愛取,不願放棄的心態[1]。源於對於三界的愛,會帶來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