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汸(1319年—1369年),字子常。安徽休寧人。

祖父趙彌孝是南宋浦江稅官。元仁宗延佑六年(1319年)生,早年師從吳暾、洪震老、夏溥等。弱冠後離開徽州,四方求學。至正九年,趙汸的交遊對象蘇天爵敦促他應考,被他婉拒。[1]求學結束後,嗜讀朱子《四書》,多所疑難,乃盡取朱子書讀之。師事黃澤,專攻《春秋》《易》象之學。後復從臨川虞集遊,獲聞吳澄之學,思想可見於《对江右六君子策略》,主張“澄心默坐,涵養本源,以為致思之地”,而後“凡所得於師之指及文字奧義有未通者,必用向上功夫以求之”。

趙汸生於亂世,淡泊名利,隱居著述,作“東山精舍”以奉母,學者稱東山先生。邑人建商山書院,聘趙汸、朱升為書院山長。至正十二年,新安有戰事,至正十七年,徽州歸附朱元璋,趙汸選擇避居深山。晚年多病,醫士要求他多休養。[2]洪武二年(1369年)召修《元史》,完成初稿159卷。半年後乞還東山。未幾,以病卒。著有《葬書問對》、《東山存槁》、《周易文詮》、《春秋集傳》等。《明史·儒林傳》有傳。

注釋 编辑

  1. ^ 趙汸:〈上蘇參政〉,載《明文海》,卷一八三
  2. ^ 趙汸〈送唐思恭歸金華序〉:“初,余以久病,捐書絕學。”,載《全元文》,第54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