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思義教堂

台灣台中東海大學教堂、國定古蹟


路思義教堂(英語:The Luce Chapel)是位於台灣台中市西屯區東海大學基督新教禮拜堂,為著名台灣建築師陳其寬美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之作。始建於1962年11月1日,並於1963年11月2日落成。

路思義教堂
Luce Memorial Chapel 2017.jpg
教堂外觀
基本信息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
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坐标24°10′44″N 120°36′02″E / 24.1787924°N 120.600518°E / 24.1787924; 120.600518坐标24°10′44″N 120°36′02″E / 24.1787924°N 120.600518°E / 24.1787924; 120.600518
宗教基督新教
领导柯達文 牧師
官方网站東海大學校牧室
建筑详情
建筑师貝聿銘
陳其寬
建筑类型禮拜堂
建筑风格現代主義
总承包商光源營造廠[1]
奠基1962年11月1日
竣工1963年11月2日
建设成本150,000 美元(設計費及美國出差旅費:50,000美元;工程費:100,000美元)
建筑材料鋼筋混凝土
詳細規格
正立面朝向西方
容納人數400人[2]
長度19.8公尺
寬度30.48公尺
地圖
Map

2017年9月26日臺中市文化資產處以「路思義教堂及鐘樓」將其與畢律斯鐘樓登錄為臺中市定古蹟,衛理會館、舊藝術中心将其登錄為歷史建築[3]2019年4月25日文化部公告再將其升格為國定古蹟,畢律斯鐘樓單獨維持臺中市定古蹟之有形文化資產身份。[4]2022年11月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3230萬元修復經費,進行為期一年的閉館整修。預計於2023年11月,即教堂完工60周年時重新啟用。[5][6]

名稱典故编辑

路思義」教堂是美國的《時代雜誌》、《生活》雜誌創辦人亨利·路思義(Mr. Henry R. Luce;又稱亨利·魯斯)為了宣揚福音並紀念父親亨利·溫特斯·路思義宣教士(Mr. Henry W. Luce)而捐款與建造的。[7][8]

興建過程编辑

東海大學建校籌備處於1953年6月成立,由杭立武擔任主任,並選擇大肚山為校址。中國基督教大學聯合董事會邀請華裔美籍知名設計師貝聿銘來台進行實地勘察校地及校園規劃,並邀請張肇康陳其寬兩位建築師參與設計。1960年代,陳其寬接替張肇康進行東海校舍設計,其現代主義風格為主的設計,使東海大學校園建築風貌有了巨大改變,其中當時流行的雙曲面薄殼結構,即表現在路思義教堂的设计上。路思義教堂主體工程由畢業於台北工業學校的技師紀錦坤陳新登負責,工程於1963年11月2日落成[9]

建築藝術编辑

 
教堂內部

東海建築系漢寶德教授曾評論道[10],路思義教堂也許是台灣島上最著名,也是最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它是現代主義時代中華新建築的代表,也是中華文化與西方相遇而產生的最佳作品。

結構编辑

 
教堂側面外觀

教堂的結構是由工程师鳳後三計算,另一位工程师R‧西佛也参与过计算但其提出的方案被前者所拒绝,于是在凤的堅持下定案。教堂雙曲面的拼接形成「向天」的意象,设计师认为这能使在裡面的人们得到一種最原始的滿足,據王鎮華的了解,建筑用材是薄殼帶格子樑,這樣的格子樑在內部空間裡顯得很新穎。[11]

在用料上,考虑到采用噴式工法无法使建筑品質达标,所以改用搗灌。建筑所用的菱形面磚特別考慮用灰縫來調整,讓貼面中間的乳丁能成為一個水平的參考線,一方面凸出曲面的曲,一方面產生與人相關的參考尺度。路思義教堂和東海大學校園建築一向為人討論的,就是要如何定義其介於中國風格與現代主義建築之間的風格。[12]

参考文献编辑

  1. ^ 追思替上帝起厝的人-吳艮宗先生
  2. ^ 東海大學場地租借網. [2019-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3. ^ 東海路思義教堂鐘樓 成市定古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國時報,2017-10-17
  4. ^ 文化部贈台中州廳、路思義教堂「國定古蹟」證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聯合報,2019-04-26
  5. ^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一甲子 今起首度閉館1年修復. 聯合新聞網. 2022-11-01 [2022-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4) (中文(繁體)). 
  6. ^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閉館1年整修. 自由時報. 2022-11-02 [2022-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2) (中文(繁體)). 
  7. ^ 東海校園建築步道,第98頁,東海大學校園解說員社
  8. ^ 勇往直前--路思義的心靈世界及勇往再前--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建堂四十週年感恩集
  9. ^ 互助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營造業百年史. 臺北市: 遠流. 2012-08-01: 136頁. ISBN 9789573269854. 
  10. ^ 漢寶德,〈情境的建築〉,《建築之心──陳其寬與東海建築》,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ISBN 978-986-7705-23-5,頁21
  11. ^ 王鎮華,〈一條健康而未開展的路〉,《建築之心──陳其寬與東海建築》,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ISBN 978-986-7705-23-5,頁144
  12. ^ 陳其寬,《建築雙月刊》第11期,頁15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