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马
器械要求
编辑根据国际体操联合会的规定,标准跳马器械要求如下:
- 高度:125厘米(女子)/135厘米(男子)
- 长度:120厘米
- 宽度:95厘米
- 助跑长度25米
计分和规则
编辑和其它体操项目一样,跳马计分是根据国际体操联合会体操计分规则。根据最新规则,两组裁判对跳马项目评分。
- D分:根据体操计分规则,每一个跳马动作都有一个起评分,简称D分。选手作同样的动作起评分相同。
- E分:E分又称表现分,是评分的最重要部分。这组裁判以10分为基础,从形体、技术、高度、幅度、完成和落地各方面扣分。裁判观察运动员的各个位置的姿态,在空中时膝盖和腿是否并紧,腿和背是否保持笔直,手臂是否紧贴身体,落地时双腿是否同时接触地面,是否前后分腿,小跳或大步等。另外,落地的区域有标记线,运动员如果没有落在指定区域,也要扣分。
D分和E分加起来是运动员跳马动作的总得分。
通常,运动员最后的成绩来自以下几种情况:1)只有一个跳马动作,就直接用那个动作的得分;2)两个跳马动作得分的平均分;3)两个跳马动作得分的较高分。
计分从运动员接触助跳板开始。如果运动员“停住”-如在助跑的过程中停止或在接触助跳板之前停住-不会有任何扣分。运动员有30秒的时间回到跑道的尽头重新开始第二次试跳。助跳板到跳马台的距离由运动员的高度和力量决定,也和运动员要做的动作相关。同样,助跑的距离也和运动员的个人喜好相关。有的运动员喜欢利用整条跑道的长度,有些则不是。裁判不对助跑过程计分。同样,助跳板的设置也和计分没有关联。
教练必须提前将运动员要作的动作名称告诉裁判。每一个动作都有一个规定的代码,代码在运动员开始比赛之前显示在板上或电子屏上。以前,如果预先报的动作和运动员比赛的动作不一致会扣分,现在最新的体操计分规则已经取消了这个规定。
运动员比赛的时候允许使用护腕和穿体操鞋,也可以在手上和腿上抹镁粉。
历届奥运会男子跳马金牌获得者
编辑- 1896年: 卡尔·许曼 (德国)
- 1924年: 弗兰克·克里茨 (美国)
- 1928年: 欧仁·马克 (瑞士)
- 1932年: 萨维诺·古列梅蒂 (意大利)
- 1936年: 卡尔-艾尔弗雷德·施瓦茨曼 (德国)
- 1948年: 帕沃·约翰尼斯·阿尔托宁 (芬兰)
- 1952年: 维克托·伊凡诺维奇·丘卡林 (苏联)
- 1956年: 赫尔穆特·班茨 (德国) 和 瓦连京·穆拉托夫 (苏联)
- 1960年: 小野乔 (日本) 和 鲍里斯·沙赫林 (苏联)
- 1964年: 山下治广 (日本)
- 1968年: 米哈依尔·沃罗宁 (苏联)
- 1972年: 克劳斯·克斯特 (民主德国)
- 1976年: 尼古拉·安德里亚诺夫 (苏联)
- 1980年: 尼古拉·安德里亚诺夫 (苏联)
- 1984年: 楼云 (中国)
- 1988年: 楼云 (中国)
- 1992年: 维塔里·谢尔博 (独联体)
- 1996年: 阿列克谢·涅莫夫 (俄罗斯)
- 2000年: 赫尔瓦西奥·德费尔 (西班牙)
- 2004年: 赫尔瓦西奥·德费尔 (西班牙)
- 2008年:布拉尼克 (波蘭)
- 2012年:梁鶴善 (韓國)
- 2016年:李世光 (朝鮮)
- 2020年:申在焕 (韓國)
历届奥运会女子跳马金牌获得者
编辑- 1952年: 叶卡捷琳娜·卡琳丘克 (苏联)
- 1956年: 拉里莎·拉特尼娜 (苏联)
- 1960年: 玛格丽特·尼柯拉耶娃 (苏联)
- 1964年: 薇拉·恰斯拉夫斯卡 (捷克)
- 1968年: 薇拉·恰斯拉夫斯卡 (捷克)
- 1972年: 卡伦·扬茨 (民主德国)
- 1976年: 内莉·基姆 (苏联)
- 1980年: 娜塔莉亚·沙波什尼科娃 (苏联)
- 1984年: 埃卡特琳娜·萨博 (罗马尼亚)
- 1988年: 斯维特兰娜·博金斯卡娅 (苏联)
- 1992年: 亨丽埃塔·奥诺迪 (匈牙利)
- 1996年: 西莫娜·阿玛纳尔 (罗马尼亚)
- 2000年: 埃莱娜·扎莫洛德奇科娃 (俄罗斯)
- 2004年: 莫妮卡·罗苏 (罗马尼亚)
- 2008年: 洪恩珍 (朝鲜)
- 2012年: 桑德拉·伊茲巴沙 (罗马尼亚)
- 2016年: 西蒙·拜爾斯 (美国)
- 2020年: 麗貝卡·安得拉迪 (巴西)
- 2024年: 西蒙·拜爾斯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