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祜禄氏

满族姓氏
(重定向自鈕祜祿氏

禄氏满语ᠨᡳᠣᡥᡠᡵᡠ
ᡥᠠᠯᠠ
穆麟德轉寫Niohuru hala)是满族姓氏,为满族八大姓之一,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本为地名,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钮祜禄氏出自金代女真姓氏女奚烈,又作粘合粘割[1]。至明代,其近世可考始祖索和济巴颜后裔散居于长白山英额(英萼峪)、安图瓜尔佳、瓦尔喀、倭赫法三,其余则分布倭济、札库木、珲春佛阿拉辉发等地方,于后金崛起时相继归附[2]清朝时期,世居长白山清初和後金开国五大臣之一弘毅公额亦都,其家族最为显赫[3],有“郎半朝”之称[4](「郎」即「钮祜禄」的汉化写法)。额亦都之子遏必隆为康熙初年四大辅臣。乾隆年间权臣和珅也与该家族系出同宗,其远祖噶哈察鸾为额亦都伯祖[5]。还有六位皇后出自该姓氏,分别为孝昭仁皇后康熙帝第二位皇后)、孝圣宪皇后雍正帝貴妃)、孝和睿皇后嘉慶帝第二位皇后)、孝穆成皇后道光帝元配嫡福晉)、孝全成皇后(道光帝第二位皇后,第三位正室)、孝贞显皇后咸豐帝首位皇后,第二位正室),其中孝圣宪皇后乾隆帝生母,孝全成皇后咸丰帝生母,孝贞显皇后即同治年间两宫听政之一的慈安太后,四位當朝皇后出自此姓氏亦為清朝之最,遠超其他姓氏。民国以后,钮祜禄氏多以(音“丑”)、等为汉姓[1]。另有观点因钮祜禄氏改姓“郎”认為钮祜禄(满语:ᠨᡳᡠ᠋ᡥᡠᡵᡠ,转写:niuhuru)词源与“狼”(满语:ᠨᡳᡠ᠋ᡥᡝ,转写:niuhe)有关。

钮祜禄氏
满文ᠨᡳᠣᡥᡠᡵᡠ
ᡥᠠᠯᠠ
转写Niohuru hala(穆麟德)
始祖索和济巴颜
世居地长白山、英额、安图瓜尔佳等地。
代表人物额亦都
遏必隆
和珅
孝昭仁皇后
孝圣宪皇后
孝和睿皇后
孝穆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
孝贞显皇后
汉姓

清代世家

编辑

索和济巴颜后裔

编辑

额亦都家族

编辑
 
乾隆帝生母孝圣宪皇后额亦都堂弟额亦腾曾孙女

鑲黃旗额亦都世居长白山,早年其父母被害,十三岁时报仇,此后避居嘉木湖村[3]。数年后,清太祖努尔哈赤路过该地,额亦都与其交谈,认为非同常人,至此跟随努尔哈赤,成为其最早的部属之一[6]。努尔哈赤起兵后,奉命攻取巴尔达城,额亦都勇渡浑河发动夜袭,负伤五十余处将其攻克,赐巴图鲁[3]。此后屡立战功,于古勒山参与击退叶赫等九部联军。因清太祖努爾哈赤之故,曾娶和硕公主穆库什,為額駙,授左翼总兵官、位列清初和後金开国五大臣之一,清太祖去世後,皇太極追赠额亦都為弘毅公,配享太庙,與費英東位列清太祖神位之左右,皇親國戚之中地位特別崇高[3]

额亦都生子十六人,长子班锡、次子达奇、三子车尔格、四子含岱、五子阿达海、六子达隆阿、七子茂海、八子图尔格、九子图尔锡、十子宜尔登、十一子鄂德、十二子额森、十三子绰哈尔、十四子恪尔特、十五子索浑、十六子遏必隆[7]。其中班锡、阿达海、恪尔特任佐领,额森任副都统兼佐领,阿达海之子达达海历任銮仪卫掌衛事内大臣[7]

车尔格自幼随努尔哈赤征战,屡立战功,授三等子,任都统,从征朝鲜、锦州有功,任兵部承政,后因事革职,不久又委任副都统、工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考绩合格授骑都尉,入关时加一云骑尉,其子法古达袭职遇恩诏晋三等轻车都尉,其亲弟拉哈达袭职后又两遇恩诏加至一等轻车都尉,因事降为三等轻车都尉,历任工部尚书、都统、议政大臣,先后授镇东将军、宁海将军从征福建有功,后因未能救海澄县功罪相抵,其子博雅袭职时改为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7]。车尔格之子陈泰任护军参领,从征锦州、北京、朝鲜、山海关、湖广、福建等屡立战功,几经升降,授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历任都统、吏部尚书、国史院大学士兼佐领。因无嗣,其亲侄白启、侄孙善岱等先后袭职[7]。车尔格之子巴喀原任副都统兼佐领[8]

图尔格[註 1]从征山东有功授骑都尉,清军第一次围锦州时屡次击败松山、杏山来援明军,负伤二十三处仍殿后力战,优授为三等子[8]。后明军突袭御营,图尔格射杀两人,击退明军,晋封三等公,历任十六大臣、都统、吏部尚书、内大臣。顺治帝追赠忠义公之号,配享太庙[8]。图尔格次子科普索承袭三等公,遇恩诏晋封二等公,因罪夺爵,改以图尔格幼弟遏必隆承袭[8]。图尔格之长子武尔格从征皮岛阵亡,赠骑都尉世职,由其亲弟之孙宝色袭职[8]

宜尔登从征北京,于锦州之围中深入洪承畴援军之中奋战,三处负伤,授为三等男,定鼎北京后晋为一等男,三遇恩诏优晋为二等伯,历任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8]。其孙噶都承袭二等伯,历任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兼佐领。噶都之子唐保住再袭,官至任奉天将军。唐保住之子瞻布袭职时改为一等男,后因事革退,由其亲叔恒徳袭职,官至察哈尔总管。此后,其亲侄伊星阿等相继袭爵[8]

鄂德任佐领,征朝鲜、锦州、山海关等地有功,授骑都尉,三遇恩诏加至二等轻车都尉,官至户部侍郎。由四子谟络浑袭职,官至御前头等侍卫、侍卫班领兼佐领,谟络浑之孙德龄袭职时改回骑都尉,为康熙壬辰科进士[8]。此外,鄂德之三子瓦岱任议政大臣、都统兼佐领[8]

绰哈尔任佐领,授骑都尉,从征北京、山东有劳绩,历任议政大臣、兵部侍郎兼护军统领,攻锦州时阵亡,优赠为二等轻车都尉[10]。由其子格赫理袭职,定鼎北京时授一等轻车都尉,其亲弟额赫理袭职时三遇恩诏加至二等男,从征湖广、福建等地有功,授一等男,因事降为三等男,官至工部尚书兼佐领[10]。其子英素袭职后从征厄鲁特噶尔丹有功,授二等男,官至护军参领,其孙郎保袭职时改为三等男,从征准噶尔阵亡,其养子阿克敦袭职时改为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10]。因无嗣由格赫理曾孙常升袭职,云骑尉由其养子讷苏肯承袭[10]

索浑任佐领,从征察哈尔、松山、锦州、北京、山东等地有功,授为骑都尉,任前锋参领,其子拉哈、孙苏尔瑚、曾孙佛旒、元孙绶常等先后袭职[10]

康熙第二任孝昭仁皇后之父遏必隆和硕公主穆库什所生,额亦都的第十六子遏必隆,皇太極時期,代替父親之功勞,袭替其父额亦都留下的一等子,但後因事遭革退。皇太極時期,授騎都尉。順治時期,袭其兄图尔格的二等公,合并本身世职晋为一等公,历任議政大臣少傅太子太傅等官职。順治帝顧命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康熙帝親政後,加太师另賜一等公,后因依附权臣鳌拜革除公爵和太师,后恢复一等公爵位[10]。遏必隆的长子法喀承袭一等公,历任御前大臣、内大臣、护军统领兼佐领;四子尹德任三等侍卫,随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后袭一等子,历任擢散秩大臣、正蓝旗都统兼掌满洲蒙古汉军三旗都统印务,后承袭公爵,官至授为领侍卫内大臣仍兼正蓝旗都统[11]。其所袭之一等子令亲伯车尔格之孙丰阿达承袭[11]。尹德五弟阿灵阿袭一等公,历任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理藩院尚书兼佐领等官职,由次子阿尔松阿承袭[11],后因罪处死。尹德长子策楞任御前侍卫、广州将军;次子讷亲以外戚身份封二等公,任散秩大臣,不久加封果毅公封号,晋一等公[11],后因指挥金川之战不力处死。讷亲五弟阿里衮袭封一等公,官至大学士,其子尚书丰昇额等先后承袭。丰昇额因战功另外加封一等子,以其弟布彦达赉承袭。布彦达赉因其女为孝穆成皇后追封三等承恩公。

额亦都额亦腾為堂兄弟,额亦腾之孫凌柱任四品典仪官,因其女孝圣宪皇后乾隆帝生母,封一等承恩公,凌柱之父吴禄和祖父额亦腾乾隆帝登基後,均追封一等公。而凌柱诸子赐舅舅之号,长子伊通阿,任散秩大臣兼佐领、次子伊松阿、三子伊三泰、四子伊绅泰均任侍卫[11]

其余支系

编辑
 
大学士和珅为额亦都伯祖噶哈察鸾九世孙

赖卢浑都督为额亦都叔祖额素勒勒巴克什第三子,世居英额,其孙镶红旗库尔禅任佐领,任弘文院大学士[12]。库尔禅之弟库拜从征额赫库伦、抚顺等地有功授骑都尉,任吏部侍郎,考绩称职授三等轻车都尉,又征黑龙江有功授二等轻车都尉[12]。其子商坚袭职后从征屯卫、山海关有功,加为一等轻车都尉,三遇恩诏晋至二等男,官至副都统,因降为二等轻车都尉,其弟苏拜、侄孙都统汪古理、曾孙副都统福昌等先后袭职[12]。赖卢浑都督曾孙哈尔萨任护军参领,从征北京、山东、锦州、宁远、黑龙江、山海关等地有功,优授为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12]。赉达巴颜为赖卢浑都督亲兄,其曾孙镶黄旗孟果为委署护军校,从征江西、两广、云南等地有劳绩,授云骑尉,后征厄鲁特噶尔丹有功晋为骑都尉世职[13]。赉达巴颜元孙法特哈官至盛京户部侍郎[13]

噶哈察鸾为额亦都伯祖、赖卢浑都督亲伯,其曾孙正红旗倭琛任前锋,从征山西蒲城县首先登城,赐巴图鲁号,授骑都尉。从征舟山有功加一云骑尉,官至杭州副都统,后因事革职停袭[14]。噶哈察鸾玄孙尼雅哈纳从征北京、山东,梯攻河间府首先登城,赐巴图鲁号,授三等轻车都尉,其子鄂锡理袭职遇恩诏加为二等轻车都尉,其弟蒙鄂绰、侄武勒、长生、侄孙阿哈硕色先后袭职,阿哈硕色从征准噶尔阵亡,由其叔伊兰泰袭职,改回三等轻车都尉世职[14]。此后,尼雅哈纳四世孙常保承袭,因追叙阿哈硕色阵亡军功又赠一云骑尉,由常保之子善宝承袭[14]。善宝后来改名和珅[15][16],为乾隆末期权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一等忠襄公,后因罪自裁[17]。其子丰绅殷德乾隆帝之女固伦和孝公主,封额驸,授三等伯,因无嗣,以堂兄丰绅宜绵之子福恩为养子,由其承袭祖上军功所得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18]和珅之弟和琳大将军,因平苗战功封一等伯,后卒于军中,赠一等公,其子丰绅宜绵袭,后被夺爵,改袭三等轻车都尉世职[19]。噶哈察鸾元孙讷勒任护军校,在磨盘山阵亡,赠云骑尉世职;外青从征云南、噶尔丹有功优授骑都尉世职[14];五世孙董吉纳任委署护军参领,从征云南立功,授骑都尉,后因定藏有功加一云骑尉,官至江宁将军,因事革职停袭[14]。达古山巴颜为噶哈察鸾之长子,其元孙镶红旗布舒库任防御,从征厄鲁特噶尔丹有功,授云骑尉世职[14]。额赫理萨满为噶哈察鸾亲弟,四世孙正白旗觉和托任护军校,从征湖广、江西有功,优授骑都尉世职[14]

镶黄旗那尔察世居安图瓜尔佳,与赖卢浑都督等同族,授骑都尉,征明朝有功,授为三等轻车都尉,后于沙岭城阵亡[20]。其子佛索里袭骑都尉,因事革退,其亲伯逊查秦袭职,因年老退休,再以佛索里承袭,终因不胜任罢职,遂由其弟瑚沙承袭[20]。瑚沙从征大同、察哈尔、山海关、太原、四川有功,晋二等轻车都尉,三遇恩诏优加至二等男,因事降为三等男,官至都统兼佐领[20]。其次子硕伯海分袭骑都尉世职;五子瑚碧图历任散秩大臣、副都统,分袭一等轻车都尉世职[20]。那尔察之子吴沙任护军参领,从征河南、江南有功,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于厦门阵亡,优赠为一等轻车都尉,其曾孙福海袭职时改为三等轻车都尉世职[20]。镶黄旗包衣罗岱为那尔察之亲兄,其子萨穆哈任内务府总管[21]

索和托墨尔根为额亦都伯高祖德尔素方殷次子,世居瓦尔喀,其七世孙镶红旗四格任护军校部委章京,清军定藏时著有劳绩,授云骑尉世职[21]。鄂米那喀启为德尔素方殷曾孙,世居倭赫法三,其曾孙正黄旗胡通额任南苑总管[21]

其他

编辑

史籍中还记载了未注明为索和济巴颜后裔的世家。正红旗清山世居长白山,曾孙布尔哈任委署护军校,从征云贵、四川,于娘娘庙殿后阵亡赠云骑尉世职。因无嗣,由其亲弟岱音达、侄常舒等先后承袭[22]

正蓝旗舒通阿世居英额,其孙喀恺从征福建,攻建宁府时夺门先入有功,授云骑尉世职[13]。台柱元孙瑚雅图任护军校,从征准噶尔阵亡,赠云骑尉世职[13]

正蓝旗阿尔哈库世居倭济,其孙瑚什那任佐领,从征云南有功授云骑尉世职[21]

正白旗孟果尔岱世居札库木,其子爱山任骁骑校,从征湖广于长沙府阵亡,赠云骑尉世职[23]

正蓝旗班柱世居浑春,其四子兑喀纳官至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佐领;曾孙对琳官至盛京工部侍郎;元孙禄格本系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因事革职停袭[23]

正白旗穆和楞世居佛阿拉,其元孙郭丕官至杭州将军[23]

现代名人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长河北省省长钮茂生为钮祜禄氏,通满文书法[24],其书画作品中常以茂生或钮祜禄·茂生为落款[25][26]。此外,演员郎祖筠、导演钮承泽、鋼琴家郎朗也有出自钮祜禄氏的说法[27]

注释

编辑
  1. ^ 一说本为乌拉国约兰之子,后作为战利品被额亦都收为养子[9]

来源

编辑
引证
  1. ^ 1.0 1.1 赵力 2012,第400頁
  2. ^ 弘昼等 2002,第100-112頁
  3. ^ 3.0 3.1 3.2 3.3 弘昼等 2002,第100頁
  4. ^ 辽宁省民族研究所. 满族研究 (1-4): 52. 1990. 
  5. ^ 弘昼等 2002,第100,107頁
  6. ^ 赵尔巽等 1998,第9175頁
  7. ^ 7.0 7.1 7.2 7.3 弘昼等 2002,第101頁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弘昼等 2002,第102頁
  9. ^ 李凤民. 清景祖觉昌安第五子塔察篇古考. 清史研究. 2011, (3): 118–122.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弘昼等 2002,第103頁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弘昼等 2002,第104頁
  12. ^ 12.0 12.1 12.2 12.3 弘昼等 2002,第106頁
  13. ^ 13.0 13.1 13.2 13.3 弘昼等 2002,第108頁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弘昼等 2002,第107頁
  15. ^ 朱诚如 2002,第642頁
  16. ^ 周远廉 2005,第110頁
  17. ^ 赵尔巽等 1998,第10752-10757頁
  18. ^ 赵尔巽等 1998,第10758頁
  19. ^ 赵尔巽等 1998,第10758-10759頁
  20. ^ 20.0 20.1 20.2 20.3 20.4 弘昼等 2002,第109頁
  21. ^ 21.0 21.1 21.2 21.3 弘昼等 2002,第110頁
  22. ^ 弘昼等 2002,第105頁
  23. ^ 23.0 23.1 23.2 弘昼等 2002,第111頁
  24. ^ 比艺齐飞——钮茂生书画翁强摄影作品联袂展举办.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11-10-18 [2017-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25. ^ 钮茂生部长书法. 群贤智库. [2017-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9). 
  26. ^ 钮茂生书画展——四百图.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11-06-28 [2017-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9). 
  27. ^ 真的假的?有贵族血统的名人们. 人民网. 2011-06-20 [2017-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