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真

唐朝僧人
(重定向自鉴真

釋鉴真(688年—763年6月25日)[1]唐朝僧人,俗姓淳于江苏扬州江阳县人,日本律宗祖师。

釋鑒真 / 鑑真
鑒真和尚真像,日本最早的肖像雕刻,位於奈良唐招提寺日本國寶
本名俗姓淳于
出生688年(唐垂拱四年)
唐朝揚州江陽縣
圓寂763年5月6日763-05-06寶應元年(日本天平寶字七年五月六日)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宗派日本律宗
頭銜唐招提寺住持
位階大僧都
尊號傳燈大法師
鑑真
汉语名称
繁体字 鑒真、鑑真
简化字 鉴真
日语名称
汉字 鑑真

生平 编辑

出生及受戒 编辑

武后垂拱四年(688年),鑑真出生于扬州,俗姓淳于。701年,鉴真入扬州大云寺沙弥,706年,受菩萨戒,709年,随道岸禅师入长安,在实际寺荊州弘景律師門下受具足戒,學習南山律宗。

在长安期间,鉴真勤学好问,不拘泥于门派之见,广览群书,遍访高僧,除佛经之外,在建筑绘画,尤其是医学方面,皆有造诣。715年,回揚州大明寺修行,733年成为当地佛教领袖、大明寺方丈,受其传戒者前后有四万余人,时人誉其“江淮之间,独为化主”。

六次东渡 编辑

 
鑒真东渡

742年,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到达扬州,恳请鉴真东渡日本傳戒,大明寺众僧“默然无应”,唯有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决意东渡。

首次东渡 编辑

742年冬,鉴真及弟子21人,连同四名日本僧人,到扬州附近的东河既济寺造船,准备东渡。时日本僧手中持有宰相李林甫从兄李林宗的公函,因此地方官揚州倉曹李湊也加以援助。不料一位鉴真弟子道航与一名师弟如海开玩笑说:“人皆高德行業肅清。如如海等少學可停卻矣”,如海信以为真,大怒,便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准备攻打扬州。当年海盗猖獗,淮南采访使班景倩闻讯大惊,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众,虽然很快釋放,但勒令日僧立刻回国,第一次东渡就此夭折。[1]

第二次东渡 编辑

744年1月,作了周密筹备后,鉴真等17僧(包括潜藏下来的荣睿、普照),连同雇佣的“鏤鑄寫繡師修文鐫碑等工手”85人,共100余人再次出发。结果尚未出海,便在长江口的狼溝浦遇风浪沉船[1]。船修好后刚一出海,又遭大风,飘至舟山群岛一小岛,五日后众人方被救,转送明州余姚(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安顿。开春之后,越州(今浙江绍兴)、杭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各地寺院皆邀请鉴真前去讲法,第二次东渡遂结束。

第三次东渡 编辑

结束了巡回讲法之后,鉴真回到了阿育王寺,准备再次东渡。此事为越州僧人得知,为挽留鉴真,他们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潜藏中国,目的是“引诱”鉴真去日本。于是官府将荣睿投入大牢,遣送杭州。荣睿途中伪称“病死”,方能逃离。第三次东渡就此作罢。

第四次东渡 编辑

江浙一带既然不便出海,鉴真于是决定从福州买船出海,率30余人从阿育王寺出发。刚走到温州,便被截住,原来鉴真留在大明寺的弟子灵佑担心师父安危,苦求扬州官府阻拦,淮南采访使遂派人将鉴真一行截回扬州[1]。第四次东渡不了了之。

第五次东渡 编辑

748年,荣睿、普照再次来到大明寺恳请鉴真东渡。鉴真即率僧人14人,和工匠水手等共35人,阴历6月28日从崇福寺出发,再次东行。为等顺风,出长江后鉴真一行在舟山群岛一带停留了数月,直到11月才能出海。在东海上,该船遭到强大北风吹袭,连续漂流14天才看到陆地,16天后方能上岸,发现已经漂流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亚),入大云寺安顿。鉴真在海南停留一年,为当地带去了许多中原文化和医药知识,时至今日,三亚仍有“晒经坡”、“大小洞天”等鉴真遗蹟。

之后,鉴真北返,经过万安州(今海南万宁)、崖州(今海南海口)、雷州梧州到达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在始安开元寺鉴真又住了一年,又被迎去广州讲法,途径端州(今广东肇庆)时,荣睿病死该地龙兴寺。在广州,鉴真动心前往天竺,被慰留。入夏之后,鉴真继续动身,经韶州时,普照辞去,临别之时,鉴真发誓“不至日本國。本願不遂”。此时,鉴真由于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劳顿,又为庸医所误,导致双目失明[1]。过了大庾嶺,鉴真大弟子祥彦又在吉州(今江西吉安坐化,鉴真十分悲痛。接下来鉴真又经过了庐山、江州(今江西九江)、润州江宁县(今江苏南京),回到了扬州。第五次东渡结束。

第六次东渡 编辑

 
鉴真第六次东渡圖

由于鉴真的游历遍于半个中国,因此声名大噪。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备真备晁衡(即日本人阿倍仲麻吕)等人来到扬州,再次恳请鉴真同他们一道东渡。当时唐玄宗崇信道教,意欲派道士去日本,为日本拒绝,因此玄宗不许鉴真出海。鉴真便秘密乘船至苏州黄泗浦,转搭遣唐使大船。随行人众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队扬帆出海,此时,普照也于余姚赶来,11月21日,鉴真所乘舟与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余两舟一舟触礁,12月20日,抵达日本萨摩。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日本宗师 编辑

鉴真到达日本后,受到孝谦天皇圣武上皇的隆重礼遇,754年2月1日,重臣藤原仲麻吕亲自在河内府迎接,2月4日,鉴真一行抵达奈良,同另一位日本本土日本華嚴宗高僧大僧都良弁统领日本佛教事务,[1]封号“传灯大法师”、尊稱「大和尚」。

根据圣武和孝谦的意愿,鉴真作为律宗高僧,应该负起规范日本僧众的责任,杜绝当时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托庇佛门,以逃避劳役赋税的现象,因此,孝谦下旨:“自今以后,传授戒律,一任和尚”。但是,这引起了日本本国“自誓受戒”派的反对,尤其是兴化寺贤璟等人,激烈反对。于是,鉴真决定与其在兴福寺公开辩论,在辩论中,鉴真做出让步,承认“自誓受戒”仍可存在,但是作为正式认可的具足戒必须要有三師七證,结果贤璟等人皆被折服,舍弃旧戒。鉴真于是在东大寺中起坛,为圣武、光明皇太后以及孝谦之下皇族和僧侣约500人授戒。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

然而,758年,作为鉴真最主要支持者的孝谦天皇在宫廷斗争中失势,被迫传位给淳仁天皇。鉴真也随之遭受到排挤。758年,淳仁天皇下旨,以“政事烦躁,不敢劳老”为由,解除了鉴真大僧都一职,并将在宫廷斗争中败死的原皇太子道祖王的官邸赐给鉴真。次年,鉴真弟子在该官邸草成一寺,淳仁赐名“唐招提寺[1],鉴真从东大寺迁居至此。淳仁还下旨,令日本僧人在受戒之前必须前往唐招提寺学习,使得唐招提寺成为当时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学府。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淳仁天皇天平宝字七年)5月6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入灭之前,其弟子为鉴真膜影,立干漆夹苎像,传世至今。

764年,孝谦天皇镇压了惠美押胜之乱,重新登基。鉴真的弟子思托法进等人相继成为“大僧都”,唐招提寺也得以扩建,成为日本建筑史上的国宝。鉴真所开创的四戒坛,也成为最澄开创日本天台宗之前日本佛教僧侣正式受戒的唯一场所。鉴真也被日本律宗尊为初祖。

弟子 编辑

鉴真在日本的弟子很多,其中法进(709-778)是鉴真讲授戒律和授戒的得力助手,被日本律宗奉为仅次于鉴真的“第二和尚”,撰有大量律学注疏,还经常向日本学僧讲述天台三大部4遍,深受欢迎;思托积极协助鉴真营造唐招提寺,在向僧众讲授律学之外,也讲授天台宗教义,撰有日本最早的佛教史传《延历僧录》,并撰写鉴真传记《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尚鉴真传》,日本元开的《东征传》主要是据此书撰写的;如宝在鉴真死后主持唐招提寺,在进入平安时代之后曾为桓武天皇及后妃、皇太子授戒,被日本律宗奉为继承鉴真、法进之后的“第三和尚”。

历史评价 编辑

唐代中國鍳真大師赴日,是當時日本朝野矚目之大喜事,大師經歷千辛萬苦,第一次東渡,為風暴巨浪所阻,滯留國內歷時五載,方能重組船隊,作第二次東渡,時鍳真大師已雙目失明,仍決心不改,矢志東渡,果得成功,大受日本朝野歡迎[2]。鉴真不仅为日本带去了佛经,还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流传。在佛教医药书法等方面,鉴真对于日本都有深远的影响。

佛教 编辑

鉴真在日本首次建立起了严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正轨,便利了政府对佛教的控制,杜绝了由于疏于管理而造成的种种弊端,促使佛教被确定成为日本的国家宗教。鉴真和其弟子所开创的日本律宗也成为南都六宗之一,流传今日,尚有余辉。

医药 编辑

鉴真熟识医方明,当年光明皇太后病危之时,唯有鉴真所进药方有效验。据日本《本草医谈》记载,鉴真只需用鼻子闻,就可以辨别药草种类和真假,他又大力传播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知识,留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因此,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按照日本汉方野崎药局主席野崎康弘的说法,以下36种药草都是鉴真带往日本推动使用的[1]

麻黄细辛芍药附子远志黄芪甘草苦参当归柴胡川芎玄参地黄紫苏丹参黄芩桔梗旋覆花苍术知母半夏芜花栀子五味子黄柏杏仁厚樸和厚樸肉桂杜仲唐木瓜大棗蜀椒花椒吴茱萸

书法 编辑

 
鉴真请经贴,现藏唐招提寺

鉴真及其弟子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在第六次东渡之时,携带了王羲之行书摹本一幅喪亂帖王献之的行书真迹三幅,以及其他各种书法50卷。这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鉴真本人也是书法名家,其“请经书贴”被誉为日本国宝。

后世纪念 编辑

鉴真在中、日两国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当其去世的消息传回扬州的时候,扬州僧众全体服丧三日,并在龙兴寺行大法会,悼念鉴真。在日本,鉴真也享有国宝级人物的待遇。1963年是鉴真去世一千二百年,中国和日本佛教界都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日本佛教界还将该年定为“鉴真大师显彰年”。1980年,在邓小平的斡旋之下,唐招提寺住持森本孝顺奉鉴真漆像“回乡探亲”,扬州大明寺因此得以重修,成为中日邦交史上一件大事。历经十年绘出的国画《鉴真东渡图》(郭德福)在中国掀起了鉴真热,体现了中日文化友好交流。[3]

影视作品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鑒真和尚─日本律宗之始祖. [2019-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7). 
  2. ^ 香港日本文化協會副贊助人馮秉芬. 〈中日友誼日益鞏固——香港日本文化協會成立卅周年序〉. 《香港日本文化協會卅周年特刊》. 香港日本文化協會. 1992: 7. 
  3. ^ 郭德福十年绘出《鉴真东渡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