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一號運載火箭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是中国于1965年下半年开始在东风三号远程弹道导弹的基础上研制的第一枚国产運載火箭,目标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注入近地轨道,使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
| |||
製造商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一、二级) 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四研究院(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三级) | ||
---|---|---|---|
製造國家 | ![]() | ||
外型及質量參數 | |||
高度 | 29.860米 | ||
直徑 | 2.250米 | ||
質量 | 81,570公斤 | ||
级数 | 3 | ||
酬載量 | |||
有效載荷-近地圆轨道[1] | 300公斤(660英磅) | ||
相關火箭 | |||
系列火箭 | 長征一號系列火箭 | ||
衍生型 | 長征一號丁 | ||
發射歷史 | |||
現況 | 退役 | ||
發射場 | 第20训练基地第一试验部5020工位 | ||
總發射次數 | 2 | ||
成功次數 | 2 | ||
首次發射 | 1970年1月10日 | ||
末次發射 | 1971年3月3日 | ||
著名酬載衛星 | 東方紅一號 | ||
第一级 | |||
高度 | 17.835米 | ||
直徑 | 2.250米 | ||
空重 | 4,070公斤 | ||
總重 | 65,250公斤 | ||
发动机 | YF-2A (4×YF-1A) | ||
推力 | 1020千牛頓 | ||
比冲 | 2349牛·秒/公斤 | ||
推進時間 | 140秒 | ||
燃料 | 硝酸-27S/偏二甲肼 | ||
第二级 | |||
高度 | 7.486米 | ||
直徑 | 2.250米 | ||
空重 | 2,270公斤 | ||
總重 | 13,550公斤 | ||
发动机 | YF-3A | ||
推力 | 320.2千牛頓 | ||
比冲 | 2814牛·秒/公斤 | ||
推進時間 | 102秒 | ||
燃料 | 硝酸-27S/偏二甲肼 | ||
第三级 | |||
高度 | 4.565米 | ||
直徑 | 固體發動機0.770米 裙端1.500米 | ||
空重 | 400公斤 | ||
總重 | 2,200公斤 | ||
燃料重量 | 1,800公斤 | ||
发动机 | FG-02 | ||
推力 | 118牛頓(平均) | ||
比冲 | 2491牛·秒/公斤(平均) | ||
推進時間 | 40秒 | ||
燃料 | 高氯酸铵-聚硫橡膠复合固體推進劑[2] |
新研制的航天火箭为中国国产的首枚三级火箭。火箭的一、二级采用东风四号远程弹道导弹,第三级使用新投入生产的FG-02固体火箭发动机。
1970年4月24日,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太空。该火箭共进行兩次卫星发射,兩次均成功,成功率达100%,另外一次发射时间为1971年。
衍生型号编辑
长征一号1970年和1971年的顺利发射给中国的航天技术人员增添了信心,1971年成功发射新研制的东风五号洲际弹道导弹。在东风五号洲际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又生产出风暴一号航天火箭、长征二号系列火箭、长征三号系列火箭和长征四号系列火箭。这三个系列成为中国航天工程的骨干运载火箭,而长征一号系列火箭的研究与发展工作被搁置,直至1980年代才开始研讨长征一号的改进型号。
长征一号马杰(简作长一马,CZ-1M;亦可视作长征一号乙、长一乙,CZ-1B)是长征一号的第一个改进方案。方案提出使用意造马杰火箭的第三级意丽丝固体火箭发动机来替换国产的第三级FG-02固体火箭发动机。火箭的一、二级没有更变。但当时因缺乏资金所以没有向意大利购买马杰火箭的第三级,长一马也没有投入生产。
第二个改进方案,长征一号丙(简作长一丙,CZ-1C,又稱新长征十一号)也没有投入生产。第一、二级使用长征一号的发动机,保留不变,而第三级使用更先进的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液体燃料,使火箭的近地运载能力提高到半吨。1984年首次成功测试第三级发动机,但因种种原因,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于1988年取消了长一丙工程。
1990年代初,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再次把长征一号的改进课题搬到了研讨桌上,提出了长征一号丁(简作长一丁,CZ-1D)。方案中提到将长一丙工程的硕果,新研制的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液体第三级发动机YF-40,作为长一丁的第二级。第一级保留不變,第三级使用FG-36固体发动机。1995年首发成功,2002年最后发射。虽然长一丁有740千克的近地能力和440千克的地同步能力,但因长一丁的几次任务均为亚轨道试验任务,所以还不能算作航天火箭任务。截至退役仍未进行外太空航天的轨道运载任务。
展出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440公里,倾角70度
- ^ 高氯酸铵67%,聚硫橡胶19%,铝粉5%,其它9%。
- ^ 維園明辦航空科技展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現身. 東網. 2017-06-28.
- ^ 話你知:飽覽國家航天科技成果. 文匯報.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