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区
阿城区[註 1] (满语:ᠠᠯᠴᡠᡴᠠ,穆麟德:alcuka,太清:alquka,大词典:alchuka,阿勒楚喀)是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是一座以工业为主的卫星城。历史上曾是女真族的兴起地和金朝的早期都城,史称“上京会宁府”。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南部,滨绥铁路线上。阿城区建成区面积为21.20平方公里。阿城于1994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版画之乡”。
阿城区 | |
---|---|
![]() 阿城区的地理位置 | |
![]() 中國哈尔滨市的地理位置 | |
概览 | |
国家 |
![]() |
隶属行政区 | 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区划类别 | 市辖区 |
区划代码 | 230112 |
政府驻地 | 民权大街 |
乡级行政区数 | 7 |
- 街道数 | 7 |
地理 | |
总面积 | 2452.1平方千米 |
人口及經濟 | |
总人口 | 59万6856人(2010年) |
其它 | |
时区 | UTC+8(北京时间) |
邮政编码 | 150300 |
电话区号 | +86 (0)451 |
網站:阿城区政府网 |
地名由来编辑
清朝雍正年间筑阿勒楚喀城(满语:ᠠᠯᠴᡠᡴᠠ,穆麟德:alcuka,太清:alquka,大词典:alchuka);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县。1980年代初设县级市。阿城源于河名,阿城位于阿勒楚喀河西,阿勒楚喀河又称“阿什河” ,是女真语“金子”之意,金朝的国号可能因此而来。
行政区划编辑
下辖12个街道、7个镇。[1]
金城街道、金都街道、通城街道、河东街道、阿什河街道、玉泉街道、新利街道、双丰街道、舍利街道、小岭街道、亚沟街道、交界街道、蜚克图街道、杨树街道、料甸街道、平山镇、松峰山镇、红星镇和金龙山镇。
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哈尔滨市阿城区所辖的舍利乡、新华镇、双丰镇、玉泉镇,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2] 红星乡变红星镇。[3]2010年10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大岭乡,设立金龙山镇。[4] 根据哈尔滨市2011至2020年城市建设规划,蜚克图镇、红星镇及料甸满族镇被纳入城区,意味着此两镇一乡即将变成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
地理编辑
历史编辑
阿城唐时属渤海国领土,后来成为女真族的居住地。1115年,完颜阿骨打在这里称帝定都,建立了金朝。至1153年迁往中都燕京(今北京)时,共经历四代皇帝,凡38年。最初称会宁,后加号上京,因此史称“金上京会宁府”。目前古都城的城垣和皇城遗址都保存得较为完好。境内还有亚沟石刻、完颜阿骨打陵址等金代早期遗迹。
元、明时期,这里依然是女真族(满族)人的聚居地。清雍正年间,筑阿勒楚喀城,以城东的阿勒楚喀河而得名。宣统年间,设阿城县,为阿勒楚喀城的简称。1987年撤县设市,称为阿城市,全市人口中约15%为满族人。距离哈尔滨市中心区约23千米。2006年8月15日,阿城市改为哈尔滨市阿城区。
交通编辑
经济编辑
民族编辑
曾经属于满族文化圈,现在以汉民为主,有朝鲜、满、鄂温克、鄂伦春、锡伯、蒙古、达斡尔、回、白、侗、苗、彝、等12个少数民族。
物产编辑
矿产资源丰富,有铁、铜、钨、钼、铅、锌、大理岩、萤石及建筑石材等。土特产有紫皮大蒜、黑豆果。
文化和旅游编辑
名胜古迹有松峰山、红星水库、玉泉狩猎场等。境内有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上京历史博物馆。
注释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2017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阿城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7.
- ^ 黑民区[2007]121号
- ^ 阿城区红星撤乡设镇. 哈尔滨民政信息网. 2009-11-04 [2010-11-25].[永久失效連結]
- ^ 存档副本. [2012-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