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亮

(重定向自陈希亮

陳希亮(1000年—1065年5月),宋朝人,字公弼,[1]祖先原為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遷居眉州青神(今属四川)。

陳希亮
个人资料
出生享年66虛歲(1000年)
逝世治平二年四月丁丑(1065年5月)
配偶程氏
儿女陳忱
陳恪
陳恂
陳慥(季常)
女 適 宋端平
女 适 曉堯
女 适 趙卨
曾孙 陈与义
父母父 陳顯忠 母 楊氏

幼年即為孤兒,喜歡學習,十六歲將跟隨老師學習,被其兄刁難,拿了三十餘萬本息,要他管理,陳公弼把借據燒掉,外出求學。學成,引導其侄陳庸陳諭去念書, 在天聖八年(1030年)叔姪三人同登進士金榜,鄉里表其里坊門曰「三雋[2] 坊」。最初時任職大理評事,在長沙縣知县,嚴明執法[3],王公貴人都對他頗為忌憚。升任殿中丞,调任鄠县知县。嘉佑二年(1057年),擔任开封府判官。继任过京东轉運使。嘉佑八年(1063年)正月,任鳳翔知府,是蘇軾的上司,頗嚴格。有吏員稱呼“蘇賢良”。公弼大怒:“府判官,何賢良也?”,下令用刑杖责打吏員。又继任湖北房州知州。《宋史》称其“为政严而不残,不愧为清官良史”。蘇軾評論他:“平生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貴人,皆嚴憚之。見義勇發,不計禍福,必極其志而後已。”[4]

《宋史》記載希亮發明“飞桥”,當時汴河改道流经宿州(今安徽宿县),陈希亮建造了一座横跨汴河的“飞桥”,仁宗下诏褒奖,并令“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5]

英宗即位,遷任太常少卿,后辞去官职告老还乡,在老家居住十年,治平二年四月逝世,享年六十六歲,獲追封為工部侍郎。有《陈希亮文集》10卷、《制器尚象论》等。長子陳忱亦中進士,蘇軾作傳時任度支郎中,照顧好友宋輔老母、遺孤宋端平,召為女婿,後也高中進士,一門五進士。次子陳恪任滑州推官時於任內過世,三子陳恂於蘇軾作傳則是擔任大理寺丞。 其第四子為陳慥(季常)為成語河東獅吼裡的主人翁。

注釋 编辑

  1. ^ 陳少卿希亮墓誌銘 范鎮.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9). 
  2. ^ 雋 喻稱科舉考中,見 宋歐陽修《送徐生之澠池》詩:「名高場屋已得雋,世有龍門今復登。」
  3. ^ 范镇《东斋记事》卷三:“又知虔州雩都县,毁淫祠数百区,勒巫覡为良民七十餘家。”
  4. ^ 蘇軾《陳公弼傳》
  5. ^ 东京梦华录》云:“东门外七里曰虹桥(即飞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雘,宛如飞虹。”

延伸阅读 编辑

[]

 宋史/卷298》,出自脱脱宋史

參考書目 编辑

  • 《宋史》卷二九八《陈希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