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五符經,約成書於魏晉之際,據傳為夏禹、樂子長等人所傳授,言養生求仙之方,兼及符咒辟邪之術。葛洪《抱朴子內篇》數引其文,陸修靜《靈寶經目》有著錄,稱《太上洞玄靈寶天文五符經序》。今《正統道藏》存《太上靈寶五符序》三卷本,收入洞玄部神符類。

中央戊己靈寶符命。夏禹敷中文,出白帝書。來源:《靈寶五符

題解 编辑

靈寶,指神妙的珍寶。陸修靜《洞玄靈寶齋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稱:「靈者,神也。微妙之功,出於思議之表,變化無窮,故謂之靈也。寶者,一也。是三才所得,而清寧貞也。既不可失,故謂之寶」。《雲笈七籤》卷一七曰:「靈者,神也,在天曰靈。寶者,珍也,在地曰寶。天有靈化,神用不測,則廣覆無邊。地有眾寶,濟養群品,則厚載萬物」。

五符,指書中所載之「五方靈寶符命」。《古微書》注河圖緯時引用《越絕書》稱(今本《越絕書》無此故事)[1]

禹治洪水至牧德之山,見神人焉。謂禹曰:「勞子之形,役子之慮,以治洪水,無乃怠乎?」禹知其神人,再拜請誨。神人曰:「我有靈寶五符,以役蛟龍水豹。子能得之,不日而就。」因授禹,而誡之曰:「事畢可秘之於靈山。」禹成功後,乃藏之於洞庭包山之穴。至吳王闔閭之時,有龍威丈人得符獻之。吳王以示群臣,皆莫能識。乃令齎符以問孔子。孔子曰:「昔禹治水於牧德之山,遇神人以授靈寶五符,後藏於洞庭之包山。君王所得,無乃是乎?赤烏之事,某所未詳。」使者反白闔閭,乃尊事之。先是,江左童謠云:「禹治洪水得五符,藏之洞庭之包山湖。龍威丈人竊禹書,得吾者,喪國廬。」尋而吳果滅。

葛洪《抱朴子·辨問》有類似的記載:

《靈寶經》有〈正機〉、〈平衡〉、〈飛龜〉,授袟凡三篇,皆仙術也。吳王伐石以治宮室,而於合石之中,得紫文金簡之書,不能讀之,使使者持以問仲尼……仲尼以視之,曰:「此乃靈寶之方,長生之法,禹之所服,隱在水邦,年齊天地,朝於紫庭者也。禹將仙化,封之名山石函之中,乃今赤雀銜之,殆天授也。」

內容 编辑

卷首載〈五符序〉一篇,詳述「靈寶五符天文」源出始末。謂此書始自玄元,歷經三皇五帝,至春秋吳王闔閭時傳世。

正文主要內容為魏晉方士養生求仙之方術,每卷分數節,載道法仙方數種。上卷為思神服氣之術,中卷載服食草木藥方,下卷言符咒辟邪之法以及守一之術。

全書受東漢緯書陰陽五行理論影響,其道法多按五方五帝模式敷衍。如上卷所載「靈寶五帝官將號」,言存思五方帝君名號之術,其法出自緯書《河圖》。

其它道法,如服五方諸天氣法,食日月精氣法、服食胡麻、巨勝、枸杞酒、五茄酒之法、除三尸法、書佩靈寶五符法、服五芽密咒等等,皆為漢末魏晉方士常用道術,《抱朴子內篇》多已言之。是為研究早期道教法術之重要史料[2]

影響 编辑

東晉末年葛巢甫據《靈寶五符經》造作「靈寶」類經典,據日本學者小林正美考證,葛巢甫造作的「靈寶經」,主要有《靈寶赤書五篇真文》《靈寶赤書玉訣妙經》[3]靈寶經為天界書體輾轉翻譯而來的觀念,即源自於《靈寶五符經》[4]

「靈寶五符」原先為個人求仙避厄的符咒,葛巢甫造作的「五篇真文」則將其轉之為救度大眾的符咒[5]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王宗昱. 《太上靈寶五符序》裡的傳說. [2015-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2. ^ 胡孚琛 (编). 中華道教大辭典. 1995: 266. 
  3. ^ 任继愈 (编). 中國道教. [2015-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6). 
  4. ^ 謝世維. 聖典與傳譯:六朝道教經典中的 「 翻譯 」 (PDF).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2007, 31: 185–233 [2015-11-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5). 
  5. ^ 劉屹. 论古灵宝经形成之前的灵宝五符. [2015-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