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藍
(重定向自靛青)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语气、格式、標點等使用恰当。 (2010年1月23日) |
蓼藍[註 1](学名:Persicaria tinctoria),亦略稱為藍或靛青,為蓼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1]。主要用作藍染及藥用。
蓼藍![]()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目: |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
科: | 蓼科 Polygonaceae |
属: | 蓼屬 Persicaria |
种: | 蓼藍 P. tinctoria |
二名法 | |
Persicaria tinctoria (Aiton) Spach
| |
異名 | |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
形態编辑
蓼藍植株高約50公分到80公分,葉互生,卵形或橢圓形,葉下表面沿葉脈常有毛茸分布;鞘狀托葉 (ocrea) 管狀、膜質,長1-1.5厘米。[2]
花為紫紅色。原產地從中南半島到中國。 蓼藍亦有在歐洲生長,是當地的主要藍染植物[來源請求])。蓼藍的外貌跟犬蓼有點類似。
用途编辑
一般作染料用的是它的葉,葉子含有尿藍母,這是一種天然的藍色色素,遇水就會分解,氧化後就會變成靛藍。
传播编辑
大約在6世紀左右由中國傳到日本,應用於藍色的染料所以被大量的栽培。特別是江户时代的阿波(今 德島縣)相當盛行,大約於19世紀初的蓝绿色染料年產量號稱達15萬~20萬俵。不過,進入明治時代後,蓝绿色染料由印度直接輸入的關係,以及德國將人工藍轉工業化成功之後,約在1904年大量的進口到日本,導致到現在已經幾乎都沒有栽培了。
文化编辑
參看编辑
注釋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 蓼藍 Liaol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青黛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青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藥標本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繁體中文)(英文)
- 蓼大青葉 Liao Da Qing Y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藥標本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繁體中文)(英文)
- 靛玉紅 Indirubi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草藥化學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