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城鎮
頭城鎮是台灣宜蘭縣的一個鎮,位於宜蘭縣最北端,是宜蘭縣最早開發的地方,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於其境內設有7座車站,為臺灣各鄉鎮市之最。另轄有龜山島(隸龜山里)及釣魚臺列嶼(隸大溪里)。
頭城鎮 Toucheng Township | |
---|---|
![]() | |
![]() 頭城鎮鎮徽 | |
行政區管轄 | 宜蘭縣 |
行政區類別 | 鎮 |
舊稱 | 頭圍 |
總面積 | 100.8930平方公里 |
戶數 | 10,335戶 |
人口 | 29,024人(2019年8月) |
鎮長 | 曹乾舜 |
鎮公所位址 | 宜蘭縣頭城鎮開蘭路1號 |
區劃 | 24里262鄰 |
鎮公所網站 | 頭城鎮公所 |
郵遞區號 |
261 290(釣魚台列嶼) |
戶政資料代碼 | 10002040 |
毗鄰區域 |
礁溪鄉、壯圍鄉;新北市坪林區 貢寮區、雙溪區 |
![]() 頭城鎮位置圖 |
歷史编辑
頭城境內原為噶瑪蘭族活動地區,1634年西班牙人進而控制本區。1642年,荷蘭軍隊使西班牙人退出臺灣,本區為「淡水地方議會區」。1662年鄭成功將荷蘭勢力逐出臺灣,1664年荷軍再度控制噶瑪蘭地區,1668年荷人在臺灣的控制告一段落。
康熙年間的《諸羅縣志》與《東征集》中皆提及蛤仔難原住民及漢人交流狀況,顯示在清初漢人即與本地原住民來往。漢人開墾噶瑪蘭地區最著名的當屬吳沙。1787年吳沙入墾三貂角,在1796年入烏石港,開始大規模的開發,噶瑪蘭原住民與開墾漢人間的戰爭使開墾行動又退口三貂。1797年噶瑪蘭地區爆發天花疫情,吳沙將藥予原住民,原住民便供漢人土地開墾,頭圍是漢人在東部第一個建立的開墾據點,當時是噶瑪蘭地區人口及商業之最,所以又稱「頭城」。1812年宜蘭地區設立噶瑪蘭廳於三結街(今宜蘭市),為避免與廳治衝突而將頭城之名改為「頭圍」,並駐有縣丞。1875年噶瑪蘭廳改設宜蘭縣本區屬之。
1895年臺灣割讓,1897年日本改行政區為頭城辨務署,1898年改宜蘭辨務署頭圍支署,1900年再改宜蘭廳頭圍支廳,而至1920年臺北州宜蘭郡頭圍庄,本鎮的行政區大抵確立。
1945年日本投降後初期改臺北縣宜蘭區頭圍鄉,1946年9月更名為頭城鄉,1948年再改制為頭城鎮,至今是宜蘭縣最北端的鎮。[1][2]
行政區劃编辑
調整歷史编辑
- 二戰後頭圍鄉內有:石城村、大里村、大溪村、合興村、椒山村、梗枋村、外澳村、港口村、武營村、大坑罟村、三抱竹村、新興村、拔雅林村、福成村、大金面村、小金面村、二城村、中崙村、下埔村、頂埔村等二十個村。
- 1948年配合頭城改制為鎮,各行政單位由村改為里
- 1950年大坑罟改名大坑、拔雅林改名拔雅、大金面改名金面、小金面改名金盈、三抱竹改名竹安。城東、城西、城南、城北四里因人口集中而分出。
- 1957年椒山里改名龜山里。
- 1978年龜山里併入大溪里,原大溪里忠孝新村劃入合興里。
- 1970年梗枋里改名更新里。
- 2000年龜山里(龜山島及仁澤新村)自大溪里內分出。[1][2][3]
鎮內各里编辑
頭城鎮現有24里,依學區劃分為:
鎮長编辑
屆次 | 姓名 | 黨籍 | 任職期間 | 備註 |
---|---|---|---|---|
1 | 黃竹旺 | |||
2 | 黃竹旺 | |||
3 | 呂營陳 | |||
4 | 沈阿賢 | |||
5 | 沈阿賢 | |||
6 | 邱金魚 | |||
7 | 邱金魚 | |||
8 | 莊錫財 | |||
9 | 莊錫財 | |||
10 | 林樂善 | 國民黨 | ||
11 | 林樂善 | 國民黨 | ||
12 | 陳忠茂 | 民進黨 | ||
13 | 陳忠茂 | 無黨籍→民進黨 | 1998年3月1日~2002年3月1日 | |
14 | 林樂善 | 中國國民黨 | 2002年3月1日~2006年3月1日 | |
15 | 陳秀暖 | 無黨籍 | 2006年3月1日~2010年3月1日 | |
16 | 陳秀暖 | 無黨籍→ 中國國民黨 | 2010年3月1日~2014年12月25日 | |
17 | 曹乾舜 | 無黨籍→ 中國國民黨 | 2014年12月25日~2018年12月25日 | |
18 | 曹乾舜 | 中國國民黨 | 2018年12月25日~現任 |
人口编辑
年份 | 人口 | ±% |
---|---|---|
1981 | 35,058 | — |
1986 | 35,187 | +0.4% |
1991 | 34,669 | −1.5% |
1996 | 34,120 | −1.6% |
2001 | 33,113 | −3.0% |
2006 | 31,924 | −3.6% |
2011 | 30,556 | −4.3% |
2016 | 29,666 | −2.9% |
來源: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
教育编辑
市街编辑
1812年(清嘉慶18年)設有縣丞後即開始規劃市街,於清道光年間便發展成雙面街市,在廳治設於宜蘭後,宜蘭成為開發據點,蘇澳方面又成為軍事重地,頭圍的交通與軍事地位不復以往。
烏石港是頭城發展重要歷史代表,該地為當年宜蘭地區的集散港口,與臺灣西部、大陸沿岸港口皆有往來,烏石港與頭圍市街間有一水道相接,頭圍街道成為主要交易地點,形成兩港間的經濟鍊。頭城老街的商行以米、雜貨輸出為大宗,1883年(清光緒9年)烏石港堵塞後頭圍市街發展曾一度停止,1885年(清光緒11年)在大坑罟南邊又有一港口形成,頭圍遂成為蘭陽北區大港。
日治時期以後港口機能漸失,頭圍街道發展緩慢,但因交通地理位置,仍為區域內貨物出入重點,在鐵路開通後,基隆至宜蘭間的交通改善,卻使頭圍的交易轉至宜蘭,從中心街道變成地方性的商街,同一時間頭圍因為車站及機關的設立,商街由和平街轉移至開蘭路。
於1971年(民國60年),頭城鎮的商業狀況僅次於宜蘭、羅東、蘇澳,為縣內第四,而於1976年(民國65年)的統計,已為礁溪超前,居第五位。商業區主要在城內四里,尤以開蘭路上最集中,在濱海公路開通後,有發展至青雲路的現象。除了市區外,北部以大溪里,南部以頂埔里商業較興盛,二城里因是濱海公路與北宜公路交點,成為以觀光導向的商業活動。[1][2][3]
郵政编辑
- 頭城郵局
- 頭城大溪港郵局
- 頭城頂埔郵局
交通编辑
警政治安编辑
- 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九公路警察大隊
- 頭城分隊
- 宜蘭縣政府警察局礁溪分局
- 頭城分駐所
- 二城派出所
- 福成派出所
- 大溪派出所
- 大里派出所
旅遊编辑
- 頭城老街
- 頭城慶元宮
- 頭城協天宮
- 頭城開成寺
- 頭城董慶寺:主奉董公真人,有一枚故縣長陳進東所立之石碑,後因國民黨政府認為是「鼓吹巫醫迷信」,迫廟方拆除。
- 烏石漁港
- 外澳接天宮
- 外澳金斗公廟
- 蘭陽博物館
- 大溪漁港: 位於本鎮大溪里,為宜蘭縣僅次於南方澳的觀光漁港,每日下午2點半開始拍賣現撈魚貨,港邊設美食街,專賣海鮮,遊客絡繹不絕。
- 頭城濱海森林公園:原頭城海水浴場,因蘭陽溪口出砂量銳減及潮汐沖刷影響,海岸線砂灘幾近滅失,故改為現名。目前暫不開放戲水活動,僅同意開放申請露營活動。內有八角亭,是熱門打卡景點。
- 北關海潮公園
- 金盈瀑布
- 新峰瀑布
- 九股山:登山健行,九股山腰的尼姑庵橋為戲水烤肉景點。
- 竹安河流域賞鳥:竹安河口、釣魚、觀日出之美。
- 龜山島:隸屬頭城鎮龜山里,目前為海巡署岸巡第一二大隊龜山島安檢所駐守。於夏季有開放登島參觀,需事先申請。
- 蜜月灣:為北台灣著名衝浪聖地。自大溪車站步行可達。
- 桃源谷
- 石觀音寺
- 草嶺古道:草嶺古道是臺灣清治時代宜蘭對外交通唯一官道,蘭陽平原發展的生命源頭。現今為宜蘭縣頭城鎮與新北市貢寮區的縣市界所在,也是一條兼具知性與感性的懷悠古道,現今還保有臺灣總兵劉明燈所題之虎字碑與雄鎮蠻煙碑二座雄偉之石碑,為漢人開墾蘭陽的艱辛歷史見證。草嶺古道全長約8.5公里,步行腳程大約三至四小時,沿途風景怡人,為最佳的健行休閒勝地。山腳下之草嶺慶雲宮(大里天公廟),主奉祀玉皇大帝,平時香火鼎盛,每逢農曆正月初九時,更是往來的香客絡繹不絕。
- 石盤寮瀑布:位於頭城大溪川的上游,高約20米(66英尺)的瀑布。
- 新峰瀑布(金面瀑布):曾為蘭陽十八勝之一的石燭坑,在民國七十年被開發成私人遊樂區,但於民國八十年因違反水利法被縣府接管,改名為金面瀑布。(已荒廢)
- 金盈谷瀑布(大佛谷瀑布):現在開闢成為一渡假休閒中心。
- 大修宮: 又名仙公廟,位於武夷山上。供俸呂洞賓,由山下產業道路步行約50分鐘可到達,途中林木遮掩,盛夏亦非常涼爽。廟面對太平洋,可遠眺龜山島,俯瞰烏石港、蘭陽博物館,風景絕佳。
活動節慶编辑
- 頭城搶孤, :早期「開蘭先賢」吳沙開墾宜蘭平原時,頭圍為開蘭第一城,因天災、戰爭、疾疫死傷者多,魂無所歸,故為超渡開墾過程中犧牲的弟兄亡魂而舉辦。祭品由貧苦的民眾搶食以濟饑困,具有博愛的慈濟精神。每年農曆七月初一鬼門開後臺灣各地都有中元普渡活動,其中慣例安排在農曆七月最後一夜「關鬼門」的頭城搶孤可以說是臺灣 民俗慶典中規模最大,最特別的,且世界少見。由十二根粗大,高約十丈的杉木為支柱,柱頂建一平台組成孤棚,稱為「倒塌棚」,上面再豎立十二根孤棧,每一孤頂插有各村庄的旗隨風飄颺,並在孤棧抹上厚厚的牛油增加困難度。早期武陵庄的「八面威風」旗是順風旗。當年,順風旗就是至高無上代表,搶得者除可獲得豐富獎品,還象徵出海捕魚,一帆風順及魚獲滿載,常有漁家以高價搶購順風旗。1991年(民國80年)復辦搶孤時,有漁船業者以300萬元新臺幣購買順風旗。
- 頭城鱻節
博物館编辑
參考來源编辑
- 文獻
- 黃丁盛. 《台灣節慶百戰指南:100個熱鬧滾滾的節慶盛會X500幅精采震撼的節慶之美》. 台灣: 遠足文化. 2013-06-27 [2013]. ISBN 978-986-596-793-2 (中文).(繁体中文)
- 註腳
- 引用
- ^ 1.0 1.1 1.2 莊鍚財;莊英章;吳文星. 《頭城鎮志》. 宜蘭縣: 頭城鎮公所. 1985: 522.
- ^ 2.0 2.1 2.2 林正芳. 《續修頭城鎮志》. 宜蘭縣頭城鎮: 頭城鎮公所. 2002: 760. ISBN 957-01-1960-8.
- ^ 3.0 3.1 施添福. 《臺灣地名辭書. 卷一.宜蘭縣》. 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會. 2000: 466. ISBN 957-02-7474-3.
- ^ 宜蘭縣綜合發展計畫-第一次修訂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