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伊斯蘭教
教史 |
唐朝 · 五代十国 · 宋朝 · 辽朝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同治陕甘回乱 · 云南回变 1911年至今 · 沙甸事件 |
教派 |
格底目 · 依赫瓦尼 · 赛来菲耶 · 西道堂 |
人物 |
白寿彝 · 包尔汉 · 陈广元 陈克礼 · 陈裕菁 · 傅统先 哈再孜 · 胡登洲 · 姬觉弥 · 金吉堂 李铁铮 · 林松 · 刘锦标 · 刘智 马德新 · 马哈什 · 马坚 马联元 · 马邻翼 · 马松亭 · 马注 买买提 · 木罕买提 · 穆萨 · 纳赛尔 纳忠 · 祁靜一 · 庞士谦 · 萨阿德 沙比提 · 沈遐熙 · 时子周 · 索图克 仝道章 · 王浩然 · 王岱舆 · 王友三 王静斋 · 伍特公 · 伍遵契 · 馬來遲 夏木西丁 · 杨敬修 · 伊本 · 玉素甫 张杰 · 张中 · 周仲羲 · 安士伟 |
文化教育 |
汉文《古兰经》 维吾尔文《古兰经》 哈萨克文《古兰经》 古兰经善本 · 汉克塔布 · 清真寺 |
组织 |
中国回教俱进会 |
人文地理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宁夏 |
人口 |
回族 · 維吾爾族 · 哈萨克族 · 东乡族 |
香港的伊斯蘭教教徒,根據2016年的人口普查,佔香港人口的4.1%,即約30萬。[1]:在這個數字中,有50,000是中國大陆人(回族、維吾爾族),150,000是印度尼西亞移民,還有30,000是巴基斯坦移民,其餘的來自世界其他地區。香港的絕大多數穆斯林是遜尼派。
在香港,約有12,000個穆斯林家庭是“本地男孩”家庭,這是具有中國和南亞血統的穆斯林,他們是由早期的穆斯林南亞移民衍生而來的,他們吸收了當地的中國妻子(蛋家人),並把自己的孩子撫養成穆斯林。來自中國大陸的回族穆斯林在香港伊斯蘭教的發展中也發揮了作用,例如來自廣州的脱维善,並因此有學校命名為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
在新的千年中,香港穆斯林人數最多的是印度尼西亞人,其中大多數是女性外國家庭傭工。他們佔香港穆斯林人口的120,000多。
香港伊斯蘭教主要組織编辑
這些組織主要包括:[2]
清真寺编辑
香港現有四間清真寺,分別位於港島中環些利街、灣仔愛群道、九龍彌敦道和柴灣哥連臣角,四間清真寺每日均舉行祈禱聚會:
- 中環些利街清真寺為香港最古老的清真寺,初建於1840年代,後於1915年重建。
- 灣仔愛群道的清真寺暨伊斯蘭中心於1981年9月啟用,可容納700多名教徒參加禮拜。
- 九龍清真寺暨伊斯蘭中心在1984年啟用,可容納約2000名教徒參加禮拜。
- 哥連臣角回教墳場也有一座清真寺。
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負責統籌伊斯蘭教的事務,並管理所有清真寺和伊斯蘭教墳場。該會由四個回教社團組成,分別為香港伊斯蘭聯會、巴基斯坦聯會、印度穆士林協會和达乌迪協會(什葉派)。
香港的伊斯蘭教社團提供各種慈善服務,包括向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經濟援助、教育、醫療護理和助學等。
資料來源编辑
- ^ 劉子維. 穆斯林在香港:中港兩地面臨不同挑戰. BBC中文網. 2017-03-01 [2018-05-17] (中文(繁體)).
- ^ 伊斯蘭之光:香港穆斯林團體簡介. [2008-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7).
<references>
标签中name属性为“iuhk”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外部連結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香港伊斯蘭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