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區議會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19年12月4日) |
香港區議會(District Council)是香港地區層次的地方議會和區域組織,就市民日常生活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現時香港18區各有其所屬的區議會,合共479名區議員,每屆區議會任期4年。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議會 District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 |
---|---|
结构 | |
![]() | |
政党 |
|
选举 | |
單議席單票制 | |
上届选举 | 2019年11月24日 |
下届选举 | 2023年 |
區議會在香港政治架構中只是區域諮詢組織,並無法定權力,尤其不具有現代議會最重要的兩項權力:立法和審批政府公共開支的權力(相關權力由香港立法會行使)。香港並沒有區域性的法律及稅收,只有在立法會個別授權下才有部分立法權[7]。2020年起的新一屆區議會中,除離島區因為擁有全港最多當然議席(8名)外,民主派於全港其餘十七區區議會都佔有絕對優勢[8],其中民主黨佔有91個區議員席位,是議會內的最大黨。
香港的地區政策為第一層全港整體規劃,第二層市區城區規劃,然後第三層分區規劃大綱[9],香港政府只下放少量監察權力和責任給區議會[9],一個區議員的月薪有約三萬一千港元[9],連同實報實銷營運開支津貼標準,每月可動用的資金約七萬港元(以上兩個金額皆為2018年的數字)。
演變编辑
全港首個區議會是觀塘區議會,當時區議會之英文名稱為「District Board」,而首屆區議會選舉在1982年舉行。
初期,區議會議員都是委任的;包括市政局議員、鄉事委員會主席、區內之分區委員會主席以及地區管理委員會之主要委員[10]。在首屆區議會選舉以前,區議會議員都是香港總督委任的。其時區議會的官守議員和非官守議員人數大致相若,而民選議員和委任非官守議員人數也接近。當中市政局議員出任市區區議會的議員,鄉事委員會主席出任新界區議會的議員,區議會主席由當區政務專員擔任。因應地方行政白皮書建議,區議會選舉的選民包括21歲或以上同時居港至少滿7年的人,而候選人須居港滿10年。選區按人口和地理因素來劃分,有單議席及雙議席選區,以「票數領先者取勝」選出當選人。
1985年區議會選舉以後,議席因應人口增長而小量增加,區議會主席由各區區議員互選產生。所有官員不再出任區議會議員,改以列席形式回答議員的提問。民選議員和委任議員的整體比例仍然維持大約二比一。1985年9月,立法局56名議員中,12名是由市政局、臨時區域議局及區議會成員分組組成的選舉團選出,選舉團成員須已登記為選民,並已在香港居住最少10年。
1986年區域市政局正式成立,新界各個區議會各自選出一名成員出任區域市政局議員新界。直到1989年,市政局議員停止出任市區區議會當然議員,改為每個市區區議會各選出一名成員出任市政局議員,與新界區議會看齊。
1993年起,區議會負責監督社區會堂的管理工作及推薦有關人士擔任所屬地區多個組織的職務。
1994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除27名鄉事委員會主席保留新界區議會當然議席之外,373名議員幾乎全部均由地方選區以「單議席單票制」和「票數領先者取勝」的方式選出。投票年齡由21歲降低至18歲。
由於英方未能與中方達成協議,所以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開始,至1999年12月31日成立臨時區議會取代1994年區議會選舉中組成的區議會,但與立法局在1997年6月30日解散不同,原有區議會議員得到行政長官董建華委任,全部過渡至臨時區議會,並加入四分一新成員[11]。
《區議會條例草案》於1998年12月16日提交立法會,取代《臨時區議會條例》。當中增加民選議席數目之餘,亦保留委任及當然議席。於1999年3月10日立法會會議上獲得通過。[12]
199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是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的首次區議會選舉,建制派憑藉委任議席支持下取得大部分區議會的控制權。
2000年特區政府實行區域組織政治改革,廢除原有的市政局、區域市政局、康體發展局及兩個市政總署。當時政府承諾向區議會增撥資源、增加其職責,以鼓勵市民參與地區公共事務;同時將區議會英文名稱改為「District Council」,以示其享有「立法議會」(Council)的同等地位,與原來市政局(Urban Council)、區域市政局(Regional Council)看齊。不過特區政府並未有實現承諾,讓區議承繼兩個市政局及市政總署原有的權力。由於沒有實質權力,很多人認為區議會已淪為只能讓議員大放厥詞,討論多於成效的「口水會/吹水會」。[13]原本兩個市政局之職權仍掌握於屬政府部門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食物環境衞生署中,非民選產生的民政專員仍握有權力。[13]
2005年10月,行政長官曾蔭權在任內首份的施政報告宣佈[14],宣佈將會增加區議會權力,讓其負責參與管理區內的圖書館、社區會堂、游泳池、體育場館、泳灘等文娛康樂設施,但實際上仍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執行。此改變於2007年在屯門區、灣仔區、黃大仙區和西貢區四區試行,隨後於2008年第三屆區議會推展到全港十八區。
2008年至2009年度,政府向區議會增加撥款,每年3億港元供區議會推行社區參與活動以舉辦富有地區特色的活動;政府亦提供每年3億港元予區議會作為專用基本工程整體撥款,以進行區議會提出的地區小型工程。[15]
2013年5月22日,立法會通過《201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在2016年1月組成新一屆區議會時取消所有委任議席,但保留由鄉村間選的27個當然議席,並把香港島區議會議席進行重組[16],灣仔區議會增加2席,東區區議會減少2席,並把最大區議會地位轉讓予觀塘區議會。
區域分佈编辑
現時18個區域分別為:
香港島4區 | 九龍5區 | ||||||||
---|---|---|---|---|---|---|---|---|---|
名稱 | 中西區區議會 | 灣仔區議會 | 東區區議會 | 南區區議會 | 油尖旺區議會 | 深水埗區議會 | 九龍城區議會 | 黃大仙區議會 | 觀塘區議會 |
議席 | 15 | 13 | 35 | 17 | 19 | 23 | 24 | 25 | 37 |
人口[17] | 251,519 | 152,608 | 588,094 | 278,655 | 307,878 | 380,855 | 377,351 | 420,183 | 622,152 |
新界9區 | |||||||||
名稱 | 離島區議會 | 葵青區議會 | 荃灣區議會 | 屯門區議會 | 元朗區議會 | 北區區議會 | 大埔區議會 | 沙田區議會 | 西貢區議會 |
議席 | 18 | 30 | 20 | 30 | 41 | 22 | 21 | 39 | 29 |
人口[17] | 141,327 | 511,167 | 304,637 | 487,546 | 578,529 | 304,134 | 296,853 | 630,273 | 436,627 |
區域沿革编辑
1982年香港政治制度實行之初,香港政府將全港劃分為18個區議會,分別是香港島4區:中西區、東區、南區及灣仔區;九龍6區:九龍城區、觀塘區、深水埗區、黃大仙區、油尖區及旺角區(其中油尖區及旺角區以登打士街為界,而油麻地避風塘屬油尖區,其餘區界與現時油尖旺區區界一樣);新界8區:離島區、北區、西貢區、沙田區、大埔區、荃灣區(包括現時葵青區的範圍)、屯門區、元朗區。
到1985年,整個荃灣區人口已達60萬,相比當時全港不足500萬的人口,實在過於龐大。因此政府以德士古道、青山公路荃灣段、國瑞路及和宜合道為界,由荃灣區分拆出葵涌及青衣,成立區議會,使香港分為19區。但分拆後葵青區人口40多萬,而荃灣區人口不足20萬,形成「仔大過乸」(粵語俚語,即兒子比母親大)的現象。
由於全港人口在1980年代起向新界新市鎮遷移,九龍區人口大大下降。1994年,旺角區議會包括委任議員後仍只有11名議員,政府以善用資源為由,將油尖區議會及旺角區議會合併,由油尖旺區議會代替原有兩個區議會,使香港回復為18區,形成現時局面。
2006年政府提議將荔景山路以南的盈暉臺劃入深水埗區,消除盈暉臺「一屋苑兩區」的問題[18][19][20][21]。其後2013年,將東區內的天后及維園選區劃入灣仔區,並且把東區區議會範圍縮至炮台山,以平衡兩區的議員數目[22][23][24]。
2010年代,九龍城區內的啟德發展區北部的啟晴邨與德朗邨相繼入伙,加上位於舊啟德機場跑道南部的啟德郵輪碼頭啟用,以及啟德發展計劃陸續實行,引起黃大仙區、觀塘區與九龍城區爭奪此地管轄[25],但政府仍決定以九龍城區繼續管轄啟德發展區,並設立啟德北及啟德南選區[26]。
綜合以上事件,反映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區議會的設立和取消方面,較少諮詢選民意見。另一方面區界劃分亦追不上時代步伐,如把鄰近荔枝角而遠離葵青區其他部分的荔景山路以南地區分由深水埗區及葵青區管理[27];2016年之前,以告士打道為界把銅鑼灣分劃為灣仔區及東區(在八十年代的區議會選舉中灣仔區設有銅鑼灣中選區,而東區則設有銅鑼灣南及銅鑼灣北選區)[28][29];在交通道路網絡完成後,西貢北部仍屬大埔區(原由街渡連接馬料水至西貢北各鄉村,但除東平洲等島嶼外,皆有道路連接西貢)[30];以及馬灣和大嶼山東北部,如竹篙灣、欣澳等地(原由街渡連接青龍頭,但在青嶼幹線通車之後,因客量不足已取消)屬於荃灣區[31];此外選區劃界亦牽涉政治因素,例如部分建制派在相關地區經營多年,若重劃和合併部分選區,將會導致他們失去議席[32][33]。相對八九十年代的分拆荃灣區、成立油尖旺區及目前港島區議會架構重組,近年的改動規模較少,未有引起香港市民的關注。
職能编辑
區議會職權範圍很廣,主要就與在該區居住和工作之人士福祉攸關之事宜,向香港政府提供意見[10]。
區議會的職能就以下項目向政府提供意見:
- 影響地區人士的福利的事宜
- 區內公共設施及服務的提供和使用
- 政府為各區制定的計劃是否足夠及施行的先後次序
- 各區就地區公共工程和社區活動獲得的撥款的運用
在就有關目的獲得撥款的情況下,承擔:
- 區內的環境改善事務
- 促進區內文娛康樂活動的工作
- 區內的社區活動。
地方行政编辑
除了被咨詢外,區議會還會主動參與管理地區事務。每個區議會的主席和副主席都是該區地區管理委員會的成員。地區管理委員會成員包括負責管理地方事務之政府部門人員,分別聽取各區議會之意見,和參照所得意見行事[10]。地區管理委員會由當區的民政事務專員擔任主席,負責協調該區各個政府部門,如房屋、交通、衞生和教育等工作,並向區議會匯報。而直接為公眾提供服務的政府部門首長會定期出席區議會會議,向區議員解釋政策[15]。
議員數目及組成编辑
現時,區議員按產生辦法可以分為兩類:
- 民選議員
- 透過地區直選選出, 採用單議席單票制。根據《區議會條例》,民選議員數目由選管會制定,而2016-2019年度區議會民選議員的數目以每16,964人口設一議席的比率為基礎,現時共有431名民選議員。
- 當然議員
- 只在新界的9個區議會出現,分別是每一區內各個鄉事委員會的主席。在香港總督彭定康推行政改方案時,泛民主派曾以私人草案方式要求香港政府取消區議會的當然議員議席,但未獲通過,故得以保留至今。現時共有27名當然議員。
- 委任議員(已取消)
- 在主權移交前最後一屆區議會,因彭定康放棄行使《區議會條例》賦予委任議員的權利,該屆的相關議席取消。1998年起,政府欲加強對區議會的控制,自此恢復委任議員議席,依例最多可委任102名議員,2012年時共有68名委任議員。2013年5月22日,立法會通過《201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於2015年取消所有區議會委任議席。[34]
- 官守議員(已取消)
- 在初初成立及1982-1985年的區議會,設有官守議員,包括當區各政府部門的負責人。1985年起,政府為鼓勵市民對地區行政的投入,所有官員不再出任區議會議員,改以列席形式回答議員的提問。
歷年議席變化编辑
- ^ 大部分因應所屬選區而與香港島各界聯合會、九龍社團聯會或新界社團聯會旗下會員團體有關連,而獲得建制派政黨及社團支持,儘管沒有申報團體連繫,實際視為穩定組織,媒體更有隱形左派、西環契仔契女說法。[4][5][6]
- ^ 自1982年區議會成立時已安排市政局的分區直選議員(15人)加入選區所屬的區議會(故當其時區議員如當選市政局議員,需要依法辭去原有區議員職位),至於委任議員則與香港政府協調加入市區範圍內的區議會,有關安排沒有在1986年區域市政局成立時再推行,反而由九個新界區議會各自選出一名代表進入區域市政局。1989年兩個市政局換屆時,香港政府取消市政局議員在區議會內的當然議員席位及區議員不能兼任市政局議員安排,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則統一為各區區議會各自互選一名代表進入。
- ^ 因應末代港督彭定康的政改方案,沒有委任區議員。1994年之前區議會直選議員數目以及各個選區劃界是由香港政府負責,而1994年區議會選舉起,選區劃界改由獨立於行政機關的選區分界及選舉事務委員會(其後改名為選舉管理委員會)負責。
- ^ 全面取消委任議席
最近一次的區議會選舉於2019年11月24日舉行,下一次將於2023年舉行。
截至2019年8月11日:
年份 | 議席數目 | 總數 | |||
---|---|---|---|---|---|
官守 | 當然 | 委任 | 民選 | ||
1982年 | 166 | 57 | 135 | 132 | 490 |
1985年 | - | 57 | 132 | 237 | 426 |
1988年 | - | 27[註 2] | 141 | 264 | 432 |
1991年 | - | 27 | 140 | 274 | 441 |
1994年 | - | 27 | -[註 3] | 346 | 373 |
2000年 | - | 27 | 102 | 390 | 519 |
2004年 | - | 27 | 102 | 400 | 529 |
2008年 | - | 27 | 102 | 405 | 534 |
2012年 | - | 27 | 68 | 412 | 507 |
2016年 | - | 27 | -[註 4] | 431 | 458 |
2020年 | - | 27 | 0 | 452 | 479 |
政黨 | 中西區 | 灣仔區 | 東區 | 南區 | 油尖旺區 | 深水埗區 | 九龍城區 | 黃大仙區 | 觀塘區 | 荃灣區 | 屯門區 | 元朗區 | 北區 | 大埔區 | 西貢區 | 沙田區 | 葵青區 | 離島區 | 總計 | ||
---|---|---|---|---|---|---|---|---|---|---|---|---|---|---|---|---|---|---|---|---|---|
民建聯 | 5 | 4 | 11 | 2 | 8 | 5 | 8 | 7 | 10 | 4 | 8 | 6 | 7 | 6 | 8 | 7 | 8 | 3 | 117 | ||
工聯會 | 6 | 2 | 2 | 1 | 4 | 4 | 3 | 1 | 3 | 1 | 27 | ||||||||||
經民聯/西九新動力 | 3 | 3 | 5 | 1 | 2 | 1 | 3 | 18 | |||||||||||||
新民黨 | 1 | 1 | 2 | 2 | 3 | 7 | 1 | 17 | |||||||||||||
自由黨 | 1 | 1 | 2 | 1 | 1 | 1 | 1 | 1 | 9 | ||||||||||||
實政圓桌 | 2 | 2 | 1 | 2 | 7 | ||||||||||||||||
新界社團聯會 | 1 | 1 | 2 | ||||||||||||||||||
公民力量 | 2 | 2 | |||||||||||||||||||
勞聯 | 1 | 1 | |||||||||||||||||||
公屋聯會 | 1 | 1 | |||||||||||||||||||
獨立建制派 | 4 | 5 | 6 | 8 | 5 | 1 | 6 | 6 | 15 | 7 | 5 | 21 | 8 | 7 | 4 | 3 | 4 | 11 | 126 | ||
建制派總計 | 10 | 11 | 25 | 12 | 16 | 11 | 20 | 16 | 28 | 15 | 22 | 36 | 18 | 15 | 16 | 20 | 20 | 16 | 327 | ||
民主黨 | 5 | 2 | 4 | 1 | 1 | 2 | 3 | 3 | 1 | 4 | 2 | 2 | 3 | 4 | 37 | ||||||
民協 | 1 | 9 | 2 | 3 | 15 | ||||||||||||||||
新同盟 | 1 | 2 | 3 | 6 | 1 | 13 | |||||||||||||||
公民黨 | 4 | 1 | 1 | 1 | 2 | 2 | 1 | 12 | |||||||||||||
街工 | 5 | 5 | |||||||||||||||||||
工黨 | 1 | 1 | 1 | 3 | |||||||||||||||||
將軍澳民生關注組 | 2 | 2 | |||||||||||||||||||
民主陣線 | 1 | 1 | |||||||||||||||||||
東九龍社區關注組 | 1 | 1 | |||||||||||||||||||
社區網絡聯盟/沙田社區網絡 | 1 | 1 | |||||||||||||||||||
獨立民主派 | 2 | 3 | 1 | 2 | 4 | 4 | 2 | 3 | 1 | 11 | 1 | 34 | |||||||||
民主派總計 | 5 | 2 | 10 | 5 | 3 | 11 | 4 | 9 | 9 | 4 | 8 | 5 | 4 | 6 | 9 | 19 | 9 | 2 | 124 | ||
中間派或其他 | 1 | 1 | 4 | 1 | 7 | ||||||||||||||||
總計 | 15 | 13 | 35 | 17 | 19 | 23 | 24 | 25 | 37 | 20 | 30 | 41 | 22 | 21 | 29 | 39 | 30 | 18 | 458 |
區議會選舉编辑
區議會正副主席编辑
按《區議會條例》(第 547 章)第 62(1) 條規定,區議會須在其於每屆一般選舉之後所舉行的首次會議上,從其議員中選出主席及副主席。
下列是有關2016至2019年度各區議會正副主席列表:
區議會 | 主席 | 副主席 | ||||
---|---|---|---|---|---|---|
姓名 | 所屬政黨 | 所屬選區 | 姓名 | 所屬政黨 | 所屬選區 | |
中西區 | 葉永成 |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 寶翠(A09) | 陳學鋒 | 民建聯 | 堅摩(A06) |
灣仔區 | 吳錦津 |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 跑馬地(B10) | 周潔冰 | 民建聯 | 維園(B04) |
東區 | 黃建彬 | 民建聯 | 柏架山(C14) | 趙資強 | 工聯會 | 上耀東(C30) |
南區 | 朱慶虹 |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 置富(D12) | 陳富明 |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 | 田灣(D13) |
油尖旺區 | 葉傲冬 | 民建聯 | 佐敦南(E02) | 黃舒明 | 經民聯/西九新動力 | 旺角北(E13) |
深水埗區 | 張永森 | 西九新動力 | 美孚北(F15) | 陳偉明 | 民建聯 | 元州及蘇屋(F18) |
九龍城區 | 潘國華 | 民建聯 | 海心(G14) | 左滙雄 | 經民聯/西九新動力/公屋聯會 | 愛俊(G24) |
黃大仙區 | 李德康 | 民建聯 | 東頭(H08) | 黎榮浩 | 民建聯 | 橫頭磡(H11) |
觀塘區 | 陳振彬 | 九龍社團聯會/創建力量 | 協康(J30) | 洪錦鉉 | 民建聯/公屋聯會 | 寶達(J11) |
荃灣區 | 黃偉傑 | 新界社團聯會 | 麗濤(K09) | 陳崇業 | 獨立 | 馬灣鄉事委員會主席 |
屯門區 | 梁健文 | 民建聯 | 湖景(L17) | 李洪森 | 工聯會 | 田景(L23) |
元朗區 | 沈豪傑 | 獨立 | 十八鄉東(M08) | 王威信 | 獨立 | 元龍(M07) |
北區 | 蘇西智 | 民建聯 | 彩園(N12) | 李國鳳 | 新界社團聯會 | 粉嶺鄉事委員會主席 |
大埔區 | 黃碧嬌 | 民建聯 | 廣福及寶湖 (P08) | 鄭俊平 | 民建聯 | 大元 (P04) |
西貢區 | 吳仕福 | 民建聯 | 西貢市中心(Q01) | 淩文海 | 民建聯 | 厚德(Q21) |
沙田區 | 何厚祥 | 新民黨/公民力量 | 雲城(R15) | 彭長緯 | 民建聯 | 穗禾(R21) |
葵青區 | 羅競成 | 民建聯/公屋聯會 | 長安(S29) | 周奕希 | 獨立 | 荔景(S17) |
離島區 | 周玉堂 | 新界社團聯會 | 南丫南鄉事委員會主席 | 余漢坤 | 獨立 | 大嶼山(T01) |
議員酬金及津貼编辑
區議會議員於2018年的酬金及津貼如下[35]:
- 區議員酬金 - 區議會主席 - 每月62,420港元 / 區議會副主席 - 每月46,820港元 / 區議員 - 每月31,210港元 / 註:同時擔任其他議員身份的議員會扣減酬金金額
- 實報實銷的營運開支償還款額每年481,224港元(平均每月 40,102 元)
- 非實報實銷的雜項開支津貼每月5,520港元
- 實報實銷的開設辦事處開支償還款額每屆100,000港元 - 新任或連任而上屆無使用 - 全額 / 連任而上屆曾使用 - 半額
- 實報實銷的結束辦事處開支償還款額每屆72,000港元
- 實報實銷的醫療津貼每年 33,650 元
- 任滿酬金為相等於區議員酬金總額的15%
- (只供區議會主席支用)酬酢開支償還款額每年36,870港元
區議會議員於2016年的酬金及津貼如下:
- 區議員酬金 - 區議會主席 - 每月60,780港元 / 區議會副主席 - 每月45,590港元 / 區議員 - 每月30,390港元 / 註:同時擔任其他議員身份的議員會扣減酬金金額
- 實報實銷的營運開支償還款額每年 468,492港元
- 非實報實銷的雜項開支津貼每月 5,380港元
- 實報實銷的開設辦事處開支償還款額每屆100,000港元 - 新任或連任而上屆無使用 - 全額 / 連任而上屆曾使用 - 半額
- 實報實銷的結束辦事處開支償還款額每屆72,000港元
- 實報實銷的醫療津貼每年 32,400 元
- 相等於區議員酬金總額15%的任滿酬金
- 只供區議會主席支用:酬酢開支償還款額每年35,990港元
上述每年/每月發放的酬金及津貼會每年根據通脹調整。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由二零一六年一月起增加酬金15%,以及按甲類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而作出的年度調整2.6%。
區議會議員於2015年的酬金及津貼如下:[36]
- 區議員酬金 - 區議會主席 - 每月51,520港元 / 區議會副主席 - 每月38,640港元 / 區議員 - 每月25,760港元 / 註:同時擔任其他議員身份的議員會扣減酬金金額
- 實報實銷的營運開支償還款額每年 456,624港元
- 非實報實銷的雜項開支津貼每月 5,240港元
- 實報實銷的開設辦事處開支償還款額每屆100,000港元 - 新任或連任而上屆無使用 - 全額 / 連任而上屆曾使用 - 半額
- 實報實銷的結束辦事處開支償還款額每屆72,000港元
- 實報實銷的醫療津貼每年 31,610 元
- 相等於區議員酬金總額15%的任滿酬金
- 只供區議會主席支用:酬酢開支償還款額每年34,990港元
上述每年/每月發放的酬金及津貼會每年根據通脹調整。政府在2014年起大幅提高區議員營運開支償還款額34%, 並批准搬遷辦事處的連任議員可以申請全額10萬元開設辦事處開支償還款額。而政府在2015年提出, 由2016年的新一屆區議會起, 提高區議員酬金15%及 增設外訪撥款。
2010年的資料如下:[37]
- 區議員酬金:每月20,290港元,區議會主席為40,580港元,副主席為30,440港元;
- 營運開支償還款額:每年233,544港元,支付在區議會職務上的開支,必須提供收據並通過核實;
- 雜項開支津貼:每月4,120港元,非實報實銷;
- 開設辦事處開支償還款額:每屆任期100,000港元,實報實銷;
- 結束辦事處開支償還款額:每屆任期72,000港元,實報實銷。
2011年1月起,「營運開支償還款額」獲實質調高15%。2012年1月起,增設實報實銷「醫療津貼」每年26,970港元,增設相等於酬金總額15%的「任滿酬金」,另為區議會主席增設「酬酢開支償還款額」。[38]
爭議编辑
2013年1月29日,18區區議會自2007年起獲撥款興建地區小型工程,至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在其《施政報告》再撥款予各區興建重點工程項目,然而一些地區卻以興建地標、奇形怪狀的雕塑品,被譴責作品醜陋、耗費公帑及阻街等,更有指是大白象工程[39]。
参见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 ^ 部分身兼民建聯成員。
- ^ 部分身兼公民力量成員。
- ^ 為建制派、商業或專業界別人士,但選舉以獨立名義參選,沒有申報政治連繫。
- ^ 隱形左派蛇宴現形記,蘋果日報,2011-11-30
- ^ 數張曉明「三宗罪」惹火囂張 製造撕裂,成報,2017-09-23
- ^ 港“西契党”引争议,聯合早報,2016-09-19
- ^ 例如2007年《吸煙及健康(修訂)條例》,立法會授權區議會自行決定區內公園的禁煙範圍
- ^ 【區選結果】民主派取387席共八成半議席. news.now.com. [2019-11-25] (中文(香港)).
- ^ 9.0 9.1 9.2 葉劉淑儀議員於立法會會議上就"提升區議會的地區規劃權責"議案發言[永久失效連結]
- ^ 10.0 10.1 10.2 第二章 歷史背景. 《綠皮書:一九八七年代議政制發展檢討綠皮書》. 香港政府印務局. 1987: 8.
- ^ 香港便覽 地區行政 (PDF). 2015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0-22).
- ^ 立法會年報(Page.19) 1998 至 1999 年度 http://www.legco.gov.hk/general/chinese/sec/reports/arpt.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3.0 13.1 區議會改革政府走數廿年 地區自治何時方能重現?. 香港01. 2019-05-07 [2019-11-24].
- ^ 存档副本. [2006-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7-17).
- ^ 15.0 15.1 立法會三題:地方行政的發展(以下為今日(二月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黃毓民議員的提問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的口頭答覆).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2009-02-11 [2019-11-24] (中文(香港)).
- ^ 存档副本. [2013-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9).
- ^ 17.0 17.1 普查結果〉地區概覽. 2011年人口普查. [2013年2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月25日) (中文(繁體)).
- ^ 存档副本 (PDF). [2014-01-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 ^ 存档副本 (PDF). [2014-01-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2-02).
- ^ 存档副本 (PDF). [2014-01-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2-02).
- ^ 存档副本 (PDF). [2014-01-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2-02).
- ^ 存档副本 (PDF). [2014-01-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2-02).
- ^ 存档副本 (PDF). [2014-01-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2-02).
- ^ 存档副本 (PDF). [2014-01-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2-02).
- ^ 三區會爭奪啟德. [2017-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 ^ 存档副本 (PDF). [2017-10-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7-22).
- ^ http://ssp.had.pbase.net/ssp_d/chinese/doc/report.of.survey/Publicity/Report-Chi.pdf[永久失效連結]
- ^ 存档副本 (PDF). [2008-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0-07-04).
- ^ 存档副本 (PDF). [2008-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9-08-07).
- ^ 存档副本 (PDF). [2008-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9-07-31).
- ^ 存档副本 (PDF). [2008-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5-23).
- ^ 劃界助建制 公屋撥私樓溝淡泛民選區. [2017-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30).
- ^ 選管會疑針對泛民 助建制收復劉江華老巢. [2017-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4).
- ^ http://rthk.hk/rthk/news/expressnews/news.htm?expressnews&20130522&55&92363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立法會通過下屆區議會選舉 取消所有委任議席] 2015-05-22 香港電台新聞
- ^ 區議會區議員酬津安排 (PDF). 區議會. [2018-05-11].
- ^ 民政事務委員會討論文件CB(2)637/14-15(04) (PDF). [2015-02-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 ^ 財務委員會討論文件 FCR(2010-11)46 (PDF). [2011-11-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11-03).
- ^ 《民政事務局局長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的開場發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聞公報,2011年3月25日。
- ^ 18區爭建地標 市民嘆醜樣阻街. 《明報》. 2013-01-30 [2013-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31) (中文).
- 張超雄《區議會運作與監管問題研究報告書[永久失效連結]》,劉慧卿議員辦事處
- 《香港選舉資料匯編》,雷競璇 沈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