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曲
此條目可参照法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0年4月9日) |
《馬賽曲》(法語:La Marseillaise)是法國國歌,又譯名《馬賽進行曲》。歌詞由克洛德·約瑟夫·魯日·德·李爾在1792年4月25日創作,曲調則出自義大利作曲家喬望尼·巴蒂斯塔·維奧蒂於1781年創作的《C大調主題變奏曲》(Tema e variazioni in Do maggiore)[1][2]。當時正值法國大革命期間,法國向奧地利帝国宣戰,引發法国大革命战争与第一次反法同盟。他在該日晚間於當時斯特拉斯堡市長德特里希家中創作該曲,並題名為《萊茵軍團戰歌》(法語:Chant de guerre de l'Armée du Rhin);同年8月10日,來自馬賽的志願軍前赴巴黎支援杜樂麗起義時高唱此歌而得現名,亦因此風行全法國。1795年7月14日,國民公會宣布定此曲為國歌。
《馬賽曲》 | |
---|---|
![]() 歌谱 | |
![]() | |
作词 | 克洛德·约瑟夫·鲁日·德·李尔,1792年 |
作曲 | 喬望尼·巴蒂斯塔·維奧蒂,1781年 |
采用 | 1795年 |
音樂試聽 | |
文件信息 · 帮助 |
法国国歌历史 | |
---|---|
1795 - 1799 | 馬賽曲 |
1799 - 1815 | 出征曲 |
1815 - 1830 | 法兰西王子返回巴黎 |
1830 - 1848 | 巴黎人 |
1848 - 1852 | 吉伦特派之歌 |
1852 - 1870 | 向叙利亚进发 |
1870 - | 馬賽曲 |

馬賽曲在拿破崙帝國時期失去了國歌地位(但拿破崙並沒有禁唱馬賽曲),之後路易十八的波旁復辟時期更是被禁止。1830年七月革命再次為人傳唱,並由著名音樂家柏辽兹進行管弦樂編曲,此成為後來官方指定的管弦樂版本。之後於拿破仑三世時期此曲又失去了國歌的地位[3][4],至1879年才由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重新定為國歌。此后的1946年以及1958年通過的法國憲法,皆定明馬賽曲為國歌。1871年存在的巴黎公社的国歌《公社马赛曲》与原曲曲调相同,但使用了不同的歌词。
此外,馬賽曲另有俄語詞譜版本,名為《工人馬賽曲》,曾在1917年俄羅斯二月革命後由俄國臨時政府定為俄國國歌,但隨即在十月革命後被《國際歌》取代。
清帝国改良派思想家、政论家王韬1871年在香港出版的《普法战纪》中第一次将馬賽曲翻译成中文,名为《麥須兒詩》[5]。
莫札特於1786年創作的《第25號鋼琴協奏曲》之第一樂章中即使用了此曲的片段旋律。
歌詞编辑
原曲共有十五節左右,以下是法國總統官網上明載的段落[6],如今只有第一節與副歌(有時有第五、六節)被演唱。
原文 | 直譯译文 | 可唱版譯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释编辑
- ^ La Marseillaise, un hymne à l'histoire tourmentée.
- ^ Micaela Ovale & Guilia Mazzetto. Progetti Viotti (PDF). Guido Rimonda. Guido Rimonda. [24 August 2019] (意大利语).
Basti ricordare che “La Marsigliese” nasce da un tema con variazioni di Viotti scritto nel 1781, ben 11 anni prima della comparsa dell’inno nazionale francese ufficiale (ri-orchestrato da Berlioz con l’aggiunta delle parole da R. De Lisle). Il brano sarà presente nel secondo CD dell’integrale in uscita nel marzo 2013.
. - ^ Modern History Sourcebook: La Marseillaise, 1792
- ^ La Marseillaise-Wikipédia L'encyclopédie libre
- ^ 見梁啟超《飲冰室詩話》(《飲冰室合集》5)
- ^ 馬賽曲[1]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馬賽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