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斯·扬颂斯

拉脱维亚指挥家
(重定向自马里斯·杨颂斯

马里斯·伊瓦爾斯·格奥尔格斯·扬松斯拉脫維亞語Mariss Ivars Georgs Jansons,1943年1月14日—2019年11月30日)生于里加拉脱维亚指挥家。其父亲阿尔维兹·扬松斯英语Arvīds Jansons也是一名指挥家,母亲伊赖达·扬松斯(Iraida Jansons)是犹太女中音歌唱家,曾为里加歌剧院的首席歌手。

马里斯·扬松斯
2015年的扬松斯
音乐家
原文名Mariss Jansons
国籍 拉脫維亞
出生Mariss Ivars Georgs Jansons
(1943-01-14)1943年1月14日
东方总督辖区里加
(今 拉脫維亞里加
逝世2019年11月30日(2019歲—11—30)(76歲)
 俄羅斯圣彼得堡
职业指挥教育
亲属阿尔维兹·扬松斯英语Arvīds Jansons(父)
音乐类型古典音乐
演奏乐器小提琴钢琴
活跃年代1973年-2019年
唱片公司EMIDGSONYBMGChandos,SIMAX
相关团体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奥斯陆爱乐乐团
匹斯堡交响乐团英语Pittsburgh Symphony Orchestra
奖项
苏俄人民艺术家 苏俄功勋艺术家

生平 编辑

扬松斯童年时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并在里加歌剧院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1946年他的父亲获得国际指挥比赛第二名,而被前苏联指挥大师穆拉文斯基选中作为其在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的助理。1956年举家迁往列宁格勒,扬松斯自此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主修钢琴和指挥专业,同时他的小提琴水準仍旧是学校最棒的。以优异成绩研究生毕业的扬松斯,1969年得到了去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留学的机会。在留学期间,他在维也纳师从汉斯·斯瓦洛夫斯基卡尔·厄斯特赖歇尔英语Karl Österreicher,同时在萨尔兹堡,他又有幸得到指挥大师卡拉扬的点拨,并被卡拉扬选为柏林爱乐乐团的助理。1971年,扬松斯获得了卡拉扬国际指挥大赛的第二名,并在列宁格勒爱乐乐团首次登台。1973年,担任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的副首席指挥的职位,并担任穆拉文斯基的助理。在此期间,扬松斯不但深受穆拉文斯基的影响,而且也随同穆拉文斯基进行了多次世界巡演。在穆拉文斯基逝世后,扬松斯仍然与列宁格勒爱乐乐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与穆拉文斯基的接班人尤里·捷米爾卡諾夫合作密切。

1979年,扬松斯担任奥斯陆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至2000年,在扬松斯的带领下,奥斯陆爱乐乐团从北欧一个小乐团已经跃升为国际上一流乐团。1992年,扬松斯担任伦敦爱乐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1997年到2004年,担任匹斯堡交响乐团英语Pittsburgh Symphony Orchestra音乐总监。2001年被推举为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荣誉会员,同时他也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荣誉会员(1999)[1]。2003年,担任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2004年,扬松斯欣然接受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首席指挥的职务。至此,扬松斯成为了少有的同时担任欧洲两个顶级乐团首席指挥的指挥家。除此以外,他在1992年初次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时,就与之建立了亲密、融洽、特殊的友好合作关系[2]。2006年,扬松斯首度指挥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他在这场音乐会中选择了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和莫扎特的《费加洛婚礼序曲》等让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并当选为维也纳爱乐乐团2006年度的年度指挥家。在2012年,扬松斯再度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以此纪念扬松斯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20周年[2][3][4]

在1996年的奥斯陆,扬松斯曾与死神擦肩而过。1996年的4月25日,扬松斯在奥斯陆指挥普契尼的歌剧《波西米亚人》,在演出最后一幕时,心脏病突发,倒在了指挥台上。由于当时扬松斯没有选择在身体很糟糕的情况下停止指挥,造成了他日后很严重的心脏问题。此后,他一直在瑞士疗养,后来匹兹堡的外科医师在他的胸口安装了一个心脏起搏器,以帮助他的心脏正常工作。而在1984年11月21日,扬松斯的父亲阿维德·扬松斯,在曼彻斯特指挥哈雷乐团的音乐会上,也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当时,扬松斯正在米德尔斯堡率领奥斯陆爱乐乐团进行他们在英国的首次巡演[5],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他秉着对事业高度的责任意识,坚持完成了演出任务。扬松斯曾表示,由于遭受欧洲和美国的时差问题[5],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在2004年扬松斯离开了美国的匹兹堡交响乐团。而此后,扬松斯也很少指挥歌剧,直到2006年,扬松斯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合作肖斯塔科维奇的歌剧《姆钦斯科县的麦克白夫人英语Lady Macbeth of the Mtsensk District (opera)》(导演Martin Kušej),是其1996年后首次指挥歌剧;2011年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合作了音乐会版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6月至7月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在荷兰歌剧院演出了十场《叶甫盖尼·奥涅金》(导演Stefan Herheim)。重返指挥台的扬松斯,仍旧继续着他对音乐的热情和他“音乐不能停”的精神。

楊頌斯2019年11月30日於聖彼得堡逝世,享壽76歲[6]

指挥生涯 编辑

  • 1973年起,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副首席指挥,兼穆拉文斯基助理;
  • 1973年至1999年,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现改名为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常任指挥
  • 1979年至2000年,奥斯陆爱乐乐团音乐总监;
  • 1992年至1997年,伦敦爱乐乐团首席客座指挥;
  • 1997年至2004年,匹斯堡交响乐团英语Pittsburgh Symphony Orchestra音乐总监;
  • 2003年至今,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
  • 2004年至2015年,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首席指挥

作品 编辑

商業錄音 编辑

奖项荣誉 编辑

评价 编辑

扬松斯作风严谨,对待排练演出极度认真,自称“在向上帝借时间”的扬松斯,对音乐事业有着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他的音乐听起来热情洋溢、对比鲜明、自然流畅。他最擅长的是俄罗斯及东欧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中期到晚期的作品,同时,对于德奥系古典主义以及一些现代派的作品也很有建树。很多指挥家在诠释一部作品时,总会运用一些与众不同的处理方式。而这些方式往往也会给后来的指挥家带来灵感,被后来的指挥家所效仿。与众多指挥家一样,扬松斯在指挥时也会赋予一部作品自己的特色。比如众所周知的“拧毛巾”处理,就是一种在乐句结尾处突然加速,瞬间将气氛推向高潮的处理。此外,在节奏速度的对比变化和对音色的处理上,也是扬松斯近几年极为注重的方面。这些特点都是扬松斯受到穆拉文斯基卡拉扬两位大师的点拨,以及自己多年在乐坛上潜心研究的结果。很多人喜欢将扬松斯和当今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西蒙·拉特进行对比,说扬松斯是当代的富特文格勒,而拉特是当代的托斯卡尼尼[63]扬松斯对这个看法不敢苟同。富特文格勒一直是扬松斯最崇拜的指挥家,而扬松斯也一直以富特文格勒为自己的标杆。作为当今古典乐坛中流砥柱的指挥家,扬松斯指挥的音乐会场场爆满,而被誉为“古典音乐的票房保证”。

对于音色上的处理,似乎是俄系指挥家比较薄弱的环节。但扬松斯的音色却一直很有自己的特点。从2006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听到,扬松斯善于通过突出弦乐的中低声部增加音色的厚重感和流动感。值得注意的是,往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通常只有6把大提琴,而扬松斯指挥的2006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却出现了8把大提琴,足见扬松斯对于弦乐的中低声部的重视。可以说,扬松斯对于音色的考究,在当今指挥家中是很独树一帜的。与当今很多指挥家偏于明朗的音色不同,扬松斯的音色偏向于厚重,同时铜管乐声部又不乏嘹亮;并且打击乐声部与管弦乐声部的融合又非常的融洽,丝毫没有突兀或者是凌驾于乐团之上的感觉。因此,在处理浪漫主义后期作品的复杂的情感时,就更显得游刃有余。而扬松斯指挥下的合唱团,更是有了一种神圣的味道。扬松斯的合唱团的音色空明而纯洁,细腻而富于变化,在演唱一些宗教作品比如安魂曲的时候,更突显出了一种圣洁的味道。也许,这与扬松斯从小生活在歌剧院,对人声比较敏感有关。在2008年卢塞恩音乐节上,扬松斯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和合唱团的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中,圣洁的合唱更让这部作品焕发出夺目的色彩。在唱片中,他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录制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约瑟夫·海顿的《第十四号“管乐队”弥撒》,以及跟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录制的《德沃夏克安魂曲》,普朗克《荣耀颂》中也能听到他对合唱团音色独特的处理。

现在,扬松斯指挥下的两个乐团也各保持着自己在音色上的特点。扬松斯指挥下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呈现出的是一种偏暖,柔和的色彩。作品中充满着古典主义人文精神的色彩。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前任首席指挥伯纳德·海廷克在评价扬松斯时曾说:“这个乐团在里卡多·夏伊时代丢失的传统音色又被扬松斯找回来了。”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则更多的呈现出一种亮丽、洁净的音色。乐团各声部之间的层次感也特别的清晰。在这种音色下的音乐作品,线条和细节更清晰,演绎作品的效果也更加客观。因此,我们可以说,扬松斯指挥棒下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呈献给我们的是古典音乐的酒神精神,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则更多的呈现给我们太阳神精神。

扬松斯比较擅长的作曲家有: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柏辽兹勃拉姆斯西贝柳斯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穆索尔斯基理查德·施特劳斯等等。同时,他的古斯塔夫·马勒贝多芬海顿舒曼等人的部分作品也颇受好评。在担任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后,他又开始大量演出瓦格纳布鲁克纳勋伯格马蒂努奥涅格曼努埃尔·德·法雅雷斯皮基等人的作品。此外,扬松斯也大量首演了很多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比如2005年12月22日,他在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首演了汉斯·维尔纳·亨策于2003年创作的一部新作:《塞巴斯蒂安之梦》(Sebastian im traum)。扬松斯与奥斯陆爱乐乐团合作录制的柴科夫斯基交响曲全集更被认为是最优秀的版本之一。而在2006年,扬松斯与世界上几大一流乐团合作录制的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的发行,也让肖斯塔科维奇这个作曲家又一次活跃在了古典音乐爱好者们的视线里。而作为扬松斯处理德奥系作品也不逊色于其他指挥家的证明,他的贝多芬,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等人的部分交响曲录音也颇受好评。而目前,扬松斯正在着手于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录制马勒交响曲全集,以及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录制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同时,他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也在录制马勒的部分交响曲。

參考資料 编辑

參照
  1. ^ 1.0 1.1 1.2 Mariss Jansons. lnso.lv. [2013-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3). 
  2. ^ 2.0 2.1 Vienna Philharmonic New Year's Concert 2012 with Mariss Jansons. wienerphilharmoniker. [2010-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4). 
  3. ^ Mariss Jansons dirigiert 2012. kleinezeitung克莱恩报. [2010-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3). 
  4. ^ Mariss Jansons dirigiert 2012 das Neujahrskonzert. kleinezeitung克莱恩报. [2010-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2). 
  5. ^ 5.0 5.1 Mariss Jansons: Slowly does it. The Independent. [2004-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6. ^ Lebrecht, Norman. Deep sorrow: Mariss Jansons has died. 2019-12-01 [2019-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1).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7). 
  8. ^ The Order of Merit. kongehuset. [2011-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0). 
  9. ^ 9.0 9.1 9.2 9.3 Mariss Jansons conductor. oriamilano.it. [2011-04-24]. [永久失效連結]
  10. ^ Bestenliste 1-2002.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2-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2). 
  11. ^ Bestenliste 3-2002.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2-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12. ^ Bestenliste 4-2003.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13. ^ 13.0 13.1 Der Internationale Schallplattenpreis Toblacher Komponierhäuschen seit 1991. gustav-mahler.it. [2012-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8). 
  14. ^ Bestenliste 1-2004.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4-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5. ^ Bestenliste 1-2005.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5-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3). 
  16. ^ 16.0 16.1 16.2 16.3 Latviešu diriģents Mariss Jansons izvirzīts divām "Grammy" balvām. Latvijas Avize. [2010-12-02]. [永久失效連結]
  17. ^ 17.0 17.1 17.2 Mariss Jansons nominēts divām 'Grammy' balvām. kultura. [201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5). 
  18. ^ Germany's ECHO-Klassik Prize Winners. oriamilano.it. [2011-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8). 
  19. ^ Jahrespreise 2006.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11-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2). 
  20. ^ Bestenliste 1-2007.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7-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21. ^ Diriģents Mariss Jansons saņem divas 'MIDEM' balvas. kultura. [2007-01-25]. 
  22. ^ Hohe Auszeichnungen für Mariss Jansons und Thomas Angyan. wien.gv.at. [2012-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1). 
  23. ^ Bayerischer Verdienstorden. bayern.de. [2011-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3). 
  24. ^ Vija Artmane un Mariss Jansons Sanktpēterburgā saņem starptautisko prēmiju "Baltijas Zvaigzne". Latvija ģenerālkonsulāts Sanktpēterburgā. [2011-12-07]. [永久失效連結]
  25. ^ Bestenliste 4-2008.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8-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6. ^ 26.0 26.1 Chief conductor Mariss Jansons. BR-Online. [2010-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3). 
  27. ^ Bestenliste 1-2009.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9-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8. ^ 28.0 28.1 Midem Classical Awards 2010 – the nominations. gramophone. [201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30). 
  29. ^ ECHO Klassik 2010. BR-Online. [2010-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3). 
  30. ^ BR-Symphonieorchester erhält Echo Klassik. ad-hoc-news. [2010-07-22]. 
  31. ^ Marisa Jansona Bavārijas radio simfoniskais orķestris saņēmis prestižo 'ECHO Klassik' balvu. kultura. [2010-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0). 
  32. ^ Echo Klassik 2010: Die Gewinner. venga. [2010-10-17]. [永久失效連結]
  33. ^ 2010年度德国回声古典音乐唱片大奖榜单. 魔术号角wunderhorn. [2010-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7). 
  34. ^ 34.0 34.1 Nominees. Grammy.com. [201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1). 
  35. ^ 35.0 35.1 2011 GRAMMY NOMINEES. Contra Costa Times. [201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6. ^ Grammy nominations in top categories. centredaily. [2010-12-02]. [永久失效連結]
  37. ^ Grammy nominations in top categories. Washington Post. [201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2). 
  38. ^ Institution of the Bavarian Maximilian Order 2010. bayern.de. [2011-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3). 
  39. ^ Gramophone Awards 2011. gramophone.co.uk. [201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7). 
  40. ^ Die Ergebnisse der jährlichen Kritikerumfrage von «Opernwelt». kultiversum.de. [2011-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6). 
  41. ^ De Munt operahuis van het jaar. operamagazine.nl. [2011-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0). 
  42. ^ Opera Top Tien 2011. operamagazine.nl. [201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1). 
  43. ^ Prix d'Amis 2010-2011. Vrienden van De Nederlandse Opera. [2012-03-26]. 
  44. ^ Bestenliste 3-2012.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12-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8). 
  45. ^ Winnaar 2012 - Vijftiende IJ-prijs naar chef-dirigent Mariss Jansons en algemeen directeur Jan Raes. pwc.nl. [2012-10-17]. 
  46. ^ Preisträger 2013.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47. ^ Марису Янсонсу вручен знак «За заслуги перед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ом». gov.spb.ru. [2013-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3). 
  48. ^ Георгий Полтавченко вручил Марису Янсонсу почетный знак «За заслуги перед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ом». tv100.ru. [2013-04-01]. [永久失效連結]
  49. ^ 49.0 49.1 Mariss Jansons geehrt. br.de. [2013-04-01]. [永久失效連結]
  50. ^ 50.0 50.1 Finale in St. Petersburg. br.de. [2013-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6). 
  51. ^ Gramophone Hall of Fame. gramophone.co.uk. [2013-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5). 
  52. ^ Der Internationale Schallplattenpreis Toblacher Komponierhäuschen seit 1991. gustav-mahler.it. [2013-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53. ^ Toblacher Komponierhäuschen für Archivaufnahme. br.de. [2013-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9). 
  54. ^ Bundesverdienstkreuz. br.de. [2013-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8). 
  55. ^ Bundesverdienstkreuz für Mariss Jansons. focus.de. [2013-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8). 
  56. ^ Ordensverleihung zum Tag der Deutschen Einheit. bundespraesident.de. [2013-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57. ^ MARISS JANSONS MADE A KNIGHT OF THE ORDER OF THE LION OF THE NETHERLANDS. concertgebouworkest.nl. [2013-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5). 
  58. ^ Mariss Jansons is lionised by Dutch government. artsjournal.com. [2013-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4). 
  59. ^ 59.0 59.1 59.2 Mariss JANSONS, conductor. philharmonia.spb.ru. [2013-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0). 
  60. ^ 60.0 60.1 60.2 Mariss Jansons. rbartists.at. [2013-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61. ^ Honorary Professors. jvlma.lv. [2013-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2). 
  62. ^ Maris JANSONS (conductor). conservatory.ru. [2013-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1). 
  63. ^ Mariss Jansons - Rattle gets a rival. La Scena Musicale (By Norman Lebrecht). [200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11-12).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前任:
奥克·卡穆英语Okko Kamu
奥斯陆爱乐乐团音乐总监
1979–2000
繼任:
安德烈·普列文
前任:
洛林·马泽尔
匹斯堡交响乐团英语Pittsburgh Symphony Orchestra音乐总监
1997–2004
繼任:
曼弗雷德·霍内克英语Manfred Honeck
前任:
洛林·马泽尔
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
2003–2019
繼任:
懸空
前任:
里卡多·夏伊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首席指挥
2004–2015
繼任:
丹尼尔·加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