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縣舊城北門
坐标:22°40′49″N 120°17′24″E / 22.680213°N 120.290116°E
鳳山縣舊城北門,名為拱辰門,為鳳山縣舊城北門,位在勝利路、埤頭仔街及城內舊城巷交會處,現與門前的拱辰井、鎮福社及舊城的東門、南門並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鳳山縣舊城 | |
---|---|
拱辰門 | |
![]() | |
位置 | ![]() |
建成时间 | ![]() |
类型 | 登錄等級:國定古蹟 登錄類別:城郭 |
參觀費用 | 免費參觀 |
詳細登錄資料 | |
材料 | 石灰、垣面馬道鋪甓磚 |
開放 | 隨時開放 |
建築形式编辑
形制、規格與東門相似。北門城門座面寬16.64公尺,深8.44公尺,城門座石砌以六角蜂巢式堆砌為主,門面前緣磚砌雉堞有九個,雉堞在轉角處成曲尺狀,臺座兩側設有磚階梯通達城牆馬道。馬道為士兵行走、偵查與作戰的通道,表面鋪有磚石,利於行走。拱門內外均嵌花崗石雕門額,外門額題為「拱辰門」,內額題「北門」,字跡雄渾,上款為「大清道光五年榖旦」,下款「督建總理吳春藏、黃化鯉,督造總理黃耀漢、吳廷歲」。門洞亦與東門同樣為內外兩個石拱,以花崗石條砌成。但北門門洞在內層石拱外再加一層石拱,這種雙層石拱能加強城門構造的穩定性,在清代臺灣所建的城門中實屬罕見的案例。
門神编辑
北門外壁門洞兩側各塑有一尊門神,是臺灣古城牆中的孤例,也是觀賞北門的重點。 門洞左側之門神為「神荼」,右手持鐧、左手執鎚;右側為「鬱壘」,右手執環、左手持硬鞭;高237公分,寬116公分,以螺灰殼浮塑為底,外施油漆彩繪及墨線。
雖然泥塑表面彩繪已斑剝,但造型依然生動有趣,雲騰浪湧其間神態逼真,精美有力,氣勢威嚴。至於為什麼會有門神,而且各門中只有北門才有,據推測,舊城北門是正門,從台南府城來視察的官員主要經此門入城。同時為了尊重在北京的皇權,取名拱辰門,意喻北極星位居正中,天下臣民均拱衛北辰。
參考文獻编辑
- 曾光正主編,《左營鳳山縣舊城建城180週年導覽手冊》,2006年,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高雄市政府建設局編印,《左營蓮池潭觀光導覽手冊》,高雄市政府建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