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西(1908年3月23日—1999年1月24日),本名程侃声,鹤西為笔名。生于湖北省安陆市雷公镇曹家冲。中国现代水稻种质资源学家,诗人翻译家散文家。长期在云南研究水稻,足迹踏遍云南各地,对水稻的起源演化有深入的研究,创立形态指数法鉴别稻种的籼粳。1999年卒于昆明

初入文坛 编辑

1926年春天,徐志摩闻一多合编《晨报副刊》的《诗镌》专刊,第六期上刊出他的诗作《城上》,署名程侃声。1929年叶圣陶郑振铎主编《小说月报》时,对这位年轻人可说是青眼有加,接连几期都刊发了鹤西的诗作,每期常是三四首且放在重要位置。 翻译上的成绩也不可小觑。

也就在这期间,接连出版了四部译作。英国路易斯·卡罗的《镜中世界》,是他高中毕业前译的,上海北新书局1929年出版。正是这笔稿费让他在家境败落之际考上了北平大学农学院。第二本是《梦幻与青春》,原名《洛蒂卡》,春潮书局出版,时间不详,估计也在这年。第三本是俄国安德烈夫的《红笑》,与骏祥合译,岐山书店一九二九年出版。骏祥即后来成了名导演的张骏祥。第四本是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稍后仍由岐山书店出版。

退出文壇 编辑

当时鹤西和张骏祥翻译了俄国安特烈夫的小说《红笑》,交给北新书局出版,被积压了一些日子。不久梅川也翻译了这篇小说,鲁迅把它介绍给《小说月报》,获得了先发表的机会。他们都根据一个英译本,有些段落的译文不免有点相似。

鹤西怀疑梅川可能参考了他们的译本,便在《华北日报》副刊上写了一篇《关于红笑》,不料惹恼了鲁迅先生,他很快就在《语丝周刊》上为梅川答辩,概述了梅川的翻译和他修改、介绍刊载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篇尖锐的驳斥对方的文章,题目是《关于〈关于红笑〉》。

鹤西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自認理虧,不久便退出文壇。

诗人译诗 编辑

鹤西晚年致力于文学创作,写了大量散文和诗词,大多见于《野花野菜集》、《初冬的朝颜》和《鹤西文集》。翻译大部分波斯诗人欧玛尔·海亚姆的《鲁拜集》,被业内认为是国内较严谨认真的译本,2010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