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雀總目(學名:Psittacopasserae)是鳥類分類群的一支,由鸚形目(學名:Psittaciformes)和雀形目(學名:Passeriformes)組成。佩爾·埃里克森和他的團隊在分析基因組DNA時,發現一個由雀形目、鸚形目和隼形目組成的譜系[1],香儂·哈克特等人在2008年做了核內含子序列比對後[2],提出這一分類群,而分類群的名稱則在2011年的自然通訊期刊英语Nature Communications,才由亞歷山大‧蘇和於爾根·施密茨團隊的共同作者正式命名[3],依據的是反座子插入關鍵鳥類譜系的遺傳分析,這個關鍵鳥類譜系的演化歷程發生在中生代

鹦雀总目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演化支 今颚类 Neognathae
演化支 新鸟类 Neoaves
演化支 雀类 Passerea
演化支 陸鳥類 Telluraves
演化支 南鸟类 Australaves
演化支 真隼形类 Eufalconimorphae
总目: 鹦雀总目 Psittacopasserae
Shannon et al., 2008
下级分类

本分類群的其他可能名稱有:Psittacimorphae (Huxley, 1867)和Passerimorphae (Sibley et al., 1988),也許前者比較正確,因為後者包含了一些已經棄用的鳥目,這些鳥目跟鳴禽的關係密切。

技術考量

编辑

反座子插入分析法提供較高的可信度,比較容易分辨同源性,因為反座子能夠插入整個基因組的任一隨機位置,而DNA的點突變僅在GCTA四個可能的選擇中發生。在無親緣關係的群體之間,運用反座子插入分析,可以降低假相似性誤判的機會,使得隨機巧合或趨同演化無所遁形。 但是,這項技術需要非常廣泛的基因組數據:在2011年的論文中,檢查了大約200,000個含反座子的基因座,以鑑定存在一些鳥類中、而非其他鳥類中的51個個別逆轉錄事件。[徵求參考文獻]

鳥鳴唱的演化意義

编辑

雀形目以鳴禽著稱,而鸚鵡具有發聲學習英语vocal learning的能力。 因此,聲音學習和相對應的歌唱變體有可能出現在鸚雀鳥類祖先身上。

參考文獻

编辑
  1. ^ Ericson, P. G. P.; Anderson, C. L.; Britton, T.; Elzanowski, A.; Johansson, U. S.; Källersjö, M.; Ohlson, J. I.; Parsons, T. J.; Zuccon, D.; Mayr, G. Diversification of Neoaves: integration of molecular sequence data and fossils. Biology Letters. 2006, 2 (4): 543–547. PMC 1834003 . PMID 17148284. doi:10.1098/rsbl.2006.0523. 
  2. ^ Shannon J. Hackett; et al. A Phylogenomic Study of Birds Reveals Their Evolutionary History. Science. 2008-06-07, 320 (5884): 1763–1768. PMID 18583609. doi:10.1126/science.1157704. 
  3. ^ Alexander Suh; et al. Mesozoic retroposons reveal parrots as the closest living relatives of passerine bird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1-08-23, 2 (8): 443. PMC 3265382 . PMID 21863010. doi:10.1038/ncomms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