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武

东吴年号
(重定向自黃武

黄武(222年十月—229年四月)是三国时期孫吳君主孙权的第一个年号,共计8年。[1]这也是孙吴政权的第一个年号。221年,孙权接受曹魏的“吴王”封号,名义上向曹魏稱臣,但随着222年魏吴之间的关系持续恶化,最终导致曹丕攻打孙权。不久,孙权于222年十月建号黄武,宣告和魏脱离臣属关系。

黄武
222年十月-229年四月
政权 孫吳
君主 吳王孙权
历时 8年
黄武在三国及東吳时期的位置

孙权在黄武八年称帝,黄武八年四月改元黄龙元年。

孙吴同曹魏一样视自己为承接汉统的国家,根据五德终始说,是以火生土,从土德,尚黄色,故以黄武作为年号。

改元 编辑

紀年農曆對照表 编辑

西元 干支 紀年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閏月
222年 壬寅 黃武元年                   壬戌(小)
11/22
辛卯(大)
12/21
辛酉(小)
223/1/20
 
223年 癸卯 黃武二年 庚寅(小)
2/18
己未(大)
3/19
己丑(小)
4/18
戊午(大)
5/17
戊子(小)
6/16
丁巳(大)
7/15
丁亥(小)
8/14
丙辰(大)
9/12
丙戌(小)
10/12
乙卯(大)
11/10
乙酉(大)
12/10
乙卯(小)
224/1/9
224年 甲辰 黃武三年 甲申(大)
2/7
甲寅(小)
3/8
癸未(大)
4/6
癸丑(小)
5/6
壬午(大)
6/4
壬子(小)
7/4
辛巳(大)
8/2
辛亥(小)
9/1
庚辰(大)
9/30
庚戌(小)
10/30
己卯(大)
11/28
己酉(小)
12/28
225年 乙巳 黃武四年 戊寅(大)
1/26
戊申(大)
2/25
戊寅(小)
3/27
丁未(大)
4/25
丙午(大)
6/23
丙子(小)
7/23
乙巳(大)
8/21
乙亥(小)
9/20
甲辰(大)
10/19
甲戌(小)
11/18
癸卯(大)
12/17
癸酉(小)
226/1/16
四丁丑(小)
5/25
226年 丙午 黃武五年 壬寅(大)
2/14
壬申(小)
3/16
辛丑(大)
4/14
辛未(小)
5/14
庚子(大)
6/12
庚午(大)
7/12
庚子(小)
8/11
己巳(大)
9/9
己亥(小)
10/9
戊辰(大)
11/7
戊戌(小)
12/7
丁卯(大)
227/1/5
227年 丁未 黃武六年 丁酉(小)
2/4
丙寅(大)
3/5
丙申(小)
4/4
乙丑(大)
5/3
乙未(小)
6/2
甲子(大)
7/1
甲午(小)
7/31
癸亥(大)
8/29
癸巳(小)
9/28
壬戌(大)
10/27
壬辰(大)
11/26
壬戌(小)
12/26
十二辛卯(大)
228/1/24
228年 戊申 黃武七年 辛酉(小)
2/23
庚寅(大)
3/23
庚申(小)
4/22
己丑(大)
5/21
己未(小)
6/20
戊子(大)
7/19
戊午(小)
8/18
丁亥(大)
9/16
丁巳(小)
10/16
丙戌(大)
11/14
丙辰(小)
12/14
乙酉(大)
229/1/12
229年 己酉 黃武八年 乙卯(小)
2/11
甲申(大)
3/12
甲寅(大)
4/11
甲申(小)
5/11
               


黄武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曹魏 黄初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太和元年 二年 三年
蜀汉 章武二年 三年
建兴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参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18頁。
  2. ^ 2.0 2.1 陳壽.   吳志孫權傳. 维基文库. 「(黃武元年秋九月)權遂改年,臨江拒守。……黃龍元年……夏四月,夏口、武昌並言黃龍、鳳凰見。丙申,南郊即皇帝位。是日大赦。改年。」
  3. ^ 許嵩.   建康實錄太祖上. 维基文库. 「〔建安二十八年〕冬十一月,權就吳王位於武昌,大赦,改年號為黃武元年。」
  4. ^ 司馬光.   資治通鑑魏紀一. 维基文库. 「〔黃初三年冬十月〕於是吳王改元黃武,臨江拒守。」
  5. ^ 許嵩.   建康實錄太祖下. 维基文库. 「〔黃武八年〕夏四月,黃龍、鳳凰見,武昌、夏口並言之。甲午,公卿再請,王曰:『群臣百辟,咸以寡人上副天心,寡人敢辭。』甲申,立壇於南郊,即帝位,柴燎告天,禮畢,法駕旋武昌官,陞太極殿。大赦。改元黃龍元年。」
  6. ^ 司馬光.   資治通鑑魏紀三. 维基文库. 「〔太和三年〕夏,四月,丙申,吳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黃龍。」

外部連結 编辑


前一年號:
建安
東吳年号
222年-229年
下一年號:
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