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日語國際音標

以下列出了維基百科中日語(以東京標準腔為準)的發音,假名例子以原音為準,不列作為助詞或其他特殊用途時的變音;另外也不列用於音譯外語而引入的特殊片假名。另請詳見日語音韻體系

子音 编辑

IPA 假名 平文式羅馬字 例詞 華語類似音(以下标音为汉语拼音)
p [a] ぱ、ぴ、ぷ、ぺ、ぽ
パ、ピ、プ、ペ、ポ
pa, pi, pu, pe, po 一杯 (いっぱい, ippai, [ip̚pai]) 送氣弱時像[b]聲母,送氣強時像[p]聲母。
b [b] ば、び、ぶ、べ、ぼ
バ、ビ、ブ、ベ、ボ
ba, bi, bu, be, bo 場所 (ばしょ, basho, [bäɕʲo̞]) 無對應,類似聲母[b],但聲帶振動
m ま、み、む、め、も
マ、ミ、ム、メ、モ
ma, mi, mu, me, mo 蜜柑 (みかん, mikan, [mikɑɴ]) 聲母[m]
p, b, m 等行假名前的ん、ン n 群馬 (ぐんま, gunma, [ɡɯ̃ᵝm:ä])
ɸ ふ、フ fu 河豚 (ふぐ, fugu, [ɸɯᵝɡɯᵝ]) 無對應,類似[f],但上齒不碰下唇,改為雙唇發音。
t [a] た、て、と
タ、テ、ト
ta, te, to (わたし, watashi, [ɰᵝɑtaɕi]) 送氣弱時像[d]聲母,送氣強時像[t]聲母。
d [c] だ、ぢ[d]、づ[d]、で、ど
ダ、ヂ[d]、ヅ[d]、デ、ド
da, di[d], du[d], de, do 大丈夫 (だいじょうぶ, daijōbu, [daiʑʲo̞ːbɯᵝ]) 無對應,類似聲母[d],但聲帶振動
n な、ぬ、ね、の
ナ、ヌ、ネ、ノ
na, nu, ne, no 何か (なにか, nanika, [naɲikɑ]) 聲母[n]。
t, d, n 等行假名前的ん、ン n (みんな, minna, [min:a]) 韻母[an]、[en]的[n]。
ɺ / ɽ [e] ら、り、る、れ、ろ
ラ、リ、ル、レ、ろ
ra, ri, ru, re, ro 拉麺 (ラーメン, rāmen, [ɺäːme̞ɴ]) 無對應。/ɺ/類似聲母[l],/ɽ/類似聲母[r];但兩者舌頭碰到肉只有一瞬間便離開。
t͡s [a] つ、ツ tsu (つぼみ, tsubomi, [t͡sɯᵝbo̞mi]) 送氣弱時像[z]聲母,送氣強時像[c]聲母。
d͡z / z [f] づ、ず[g]
ヅ、ズ[g]
zu [h] 続く (つづく, tsuzuku, [t͡sɯᵝzɯᵝkɯᵝ])、 (あんず, anzu, [anzɯᵝ]) 無對應,/d͡z/類似聲母[z],但聲帶振動;/z/類似聲母[s]但聲帶振動
s さ、す、せ、そ
サ、ス、セ、ソ
sa, su, se, so (さくら, sakura, [säkɯᵝɺä]) 聲母[s]。
t͡ɕ [a] ち、チ chi 地図 (ちず, chizu, [t͡ɕizɯᵝ]) 送氣弱時像[j]聲母,送氣強時像[q]聲母。
d͡ʑ / ʑ [i] ぢ、じ[j]
ヂ、ジ[j]
ji [k] 縮む (ちぢむ, chijimu, [t͡ɕiʑimɯᵝ])、自分 (じぶん, jibun, [ʑibɯᵝɴ]) 無對應,/d͡ʑ/類似聲母[j],但聲帶振動;/ʑ/類似聲母[x]但聲帶振動
ɕ し、シ shi 新聞 (しんぶん, shinbun, [ɕimbɯᵝɴ]) 聲母[x]。
ç ひ、ヒ hi (ひと, hito, [çito̞]) 無對應,類似於聲母[h],但聲音摩擦部位不是舌根和軟顎,而是往前一些的舌面和硬顎。
ɲ に、ニ ni 日曜日 (にちようび, nichiyōbi, [ɲit͡ɕijo̞ːbi]) 無對應,類似於[ang], [eng], [ing] 和 [ong],但是發音部位不是舌根和軟顎,而是往前一些的舌面和硬顎。
j [l] や、ゆ、よ
ヤ、ユ、ヨ
ya, yu, yo 大和 (やまと, yamato, [jɑmäto]) 除了[yu]以外的[y]。
k [a] か、き、く、け、こ
カ、キ、ク、ケ、コ
ka, ki, ku, ke, ko (かぎ, kagi, [kɑgi]) 送氣弱時像[g]聲母,送氣強時像[k]聲母。
ɡ [m][n] が、ぎ、ぐ、げ、ご
ガ、ギ、グ、ゲ、ゴ
ga, gi, gu, ge, go 学校 (がっこう, gakkō, [gɑk̚ko̞ː]) 無對應,類似聲母[g],但聲帶振動
ŋ k, g 行假名前的ん、ン n 戦後 (せんご, sengo, [se̞ŋgo̞]) [ang], [eng], [ing] 和 [ong]。
ɰᵝ [o] わ、ゐ、ゑ、を
ワ、ヰ、ヱ、ヲ
wa, wi, we, wo 可愛い (かわいい, kawaii, [kɑɰᵝäiː]) 無對應,類似[w]但不圓唇而是扁唇。
ɴ 後面未接字的ん、ン n 御母さん (おかあさん, okāsan, [o̞kɑsäɴ]) 無對應,類似於[ang], [eng], [ing] 和 [ong],但是發音部位不是舌根和軟顎,而是往後一些的小舌
h は、へ、ほ
ハ、ヘ、ホ
ha, he, ho 変態 (へんたい, hentai, [he̞ntai]) 無對應,類似[h],但舌根不舉起。

母音 编辑

IPA 假名 平文式羅馬字 例詞 華語類似音
ä [p] あ、ア列字 a さようなら (sayōnara, [sajo̞ːnaɺä]) 韻母[a], [ai], [ao], [an], [ang]。
[q] え、エ列字 e 経験 (けいけん, keiken, [ke̞ːke̞ɴ]) 韻母[ê], [ei]。
i い、イ列字 i (いちご, ichigo, [it͡siɡo̞]) 韵母[i]。
し、シ shi 然し (しかし, shikashi, [ɕi̥kaɕi̥]) 無對應,像上述的/i/但無聲化。或類似叫人安靜時的「噓」但不圓唇。
[r] お、オ列字 o (そら, sora, [so̞ɺä]) 韻母[o]。
ɯᵝ [s] う、ウ列字 u 食べる (たべる, taberu, [tabe̞ɺɯᵝ]) 無對應,像韵母 [zi], [ci], [si],但展唇度較小並扁唇;或是像韵母[u],但不圓唇而要扁唇。
ɯ̥ᵝ [s] す、ス su 進む (すすむ, susumu, [sɯ̥ᵝsɯ̥ᵝmɯᵝ]) 無對應,像上述的/ɯᵝ/但無聲化

其他 编辑

超音段成分
IPA 假名 平文式羅馬字 例詞
ː 日语#长音 平文式罗马字#長音 冒険 (ぼうけん, bōken)
ː [t] 促音 平文式罗马字#促音 切手 (きって, kitte)
/ 英语Upstep ↘、↗ [u] 不標記 語調下降處:
(カミ↘, kamiꜜ)
(カ↘ミ, kaꜜmi)
̃ ん、ン後接母音,該母音發為鼻化母音 n◌ 雰囲気 (ふんいき, fun'iki)
音節組構英语Syllabification
. 一個假名即為一音節 不標記 (もえ, mo.e)

注釋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p/, /t/, /k/, /t͡s/, /t͡ɕ/ 送氣不明顯,送氣程度介於華語不送氣[b], [d], [g], [z], [j]跟送氣[p], [t], [k], [c], [q]之間。也可能因為放置位置不同而有送氣強弱差別,如「」放在詞首送氣明顯,像是華語的[ta];但放在詞中,如「わたし」的「」,則幾無送氣,像是華語的[da]。
  2. ^ 在一些腔調中,/b/已濁音不明顯,發音變得類似不送氣/p/;而在有些腔調裡,塞音不那麼明顯,發音變得類似/β/。
  3. ^ 在一些腔調中,/d/已濁音不明顯,發音變得類似不送氣/t/。
  4. ^ 4.0 4.1 4.2 4.3 4.4 4.5 ぢ唸[di], づ唸[du],只出現於高知縣土佐方言日语土佐弁,詳見四種假名日语四つ仮名
  5. ^ 日文的r行子音為何學者間有爭議,其音在/ɽ/與/ɺ/之間變化,兩者均為閃音
  6. ^ 在東京標準腔中,/d͡z/跟/z/是屬於自由變異,沒有辨義差別,雖然/d͡z/通常用於詞頭,/z/用於母音間,但並不絕對。
  7. ^ 7.0 7.1 在一些方言中,/d͡z/跟/z/並不像東京標準腔那樣是自由變異,而是發為/d͡zɯᵝ/,發為/zɯᵝ/,詳見四種假名日语四つ仮名
  8. ^ 在需要區別づ、ず時,寫為[dzu],寫為[zu]。
  9. ^ 在東京標準腔中,/d͡ʑ/跟/ʑ/是屬於自由變異,沒有辨義差別,雖然/d͡ʑ/通常用於詞頭,/ʑ/用於母音間,但並不絕對。
  10. ^ 10.0 10.1 在一些方言中,/d͡ʑ/跟/ʑ/並不像東京標準腔那樣是自由變異,而是發為/d͡ʑi/,發為/ʑi/,詳見四種假名日语四つ仮名
  11. ^ 在需要區別ぢ、じ時,寫為[di](在其他羅馬字版本中可能是[dji], [zi]等),寫為[ji]。
  12. ^ 拗音時,可改記為顎音化符號[◌ʲ]。
  13. ^ 在一些腔調中,/ɡ/已濁音不明顯,發音變得類似不送氣/k/;而在有些腔調裡,塞音不那麼明顯,發音變得類似/ɣ/。
  14. ^ 在/ɡ/前後都接的是母音時,在許多腔調(含東京標準腔)中會轉發為/ŋ/,稱為「鼻濁音」。有些學者發明了k行假名加上半濁音符,來特別表示這種發為/ŋ/的g行音,例如發為/ŋo̞/就寫為「こ゚」。
  15. ^ w 行的[w]發音為扁唇化的/ɰ/,因為沒有直接對應的國際音標符號,可記為上述音的扁唇音/ɰᵝ/;也有學者認為只是/w/不圓唇,而用展唇符號記為//。簡而言之,[w]是母音[u]的子音化版本。
  16. ^ 根據前後搭配的音,可能往前或往後移,發為/a/或/ɑ/,這邊不做區別。
  17. ^ 根據情形,發為較張口的/ɛ/,或是較閉口的/e/,均無辨義差別,為自由變異,因此記為中開口的// 。
  18. ^ 根據情形,發為較張口的/ɔ/,或是較閉口的/o/,均無辨義差別,為自由變異,因此記為中開口的//(/ɔ̝/)。
  19. ^ 19.0 19.1 [u]發音為扁唇化的/ɯ/,因為沒有直接對應的國際音標符號,可記為上述音的扁唇音/ɯᵝ/;也有學者認為只是/u/不圓唇,而用展唇符號記為//。
  20. ^ 也有學者認為促音不是往前延長輔音,而是在前方形成無聲除阻
  21. ^ 正常書寫時並不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