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F 16949原來名稱為ISO/TS 16949,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技術規範,目的是發展品質系統,可以在車輛供应链以及車廠中進行持續改善的系統,著重在預防缺陷、減少變異及浪費。此標準是以ISO 9000標準為基礎,第一版是在1999年6月發行,名稱為ISO/TS 16949:1999.[1]。此標準是由國際汽車工作組英语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ce(IATF)以及ISO的「技術委員會」所訂。主要在調和各國品質管理系統的規定[2]

IATF 16949是針對汽車產業相關產品的設計/新產品開發、製造以及安裝及服務。此一需求是要應用在供应链。會鼓勵汽車組裝廠取得16949認證。

IATF在2016年發行了IATF 16949:2016,取代了舊有的ISO/TS 16949:2009[3]

歷史背景 编辑

許多車廠依照所在國家標準組織的法規及標準,需建立品質管理系統,且要通過認證,相關的組織如下:

因此要求其原始設備生產商(OEM)也建立品質管理系統,並且通過認證。

因此,供應商需要為了供貨給戴姆勒(德國,法規是VDA 6.1)及克萊斯勒(美國,法規是QS 9000)而通過二個認證。因此有專家提出需要整合這類複雜的認證體系。

規範內容 编辑

標準的目的是在提昇系統以及流程的水準以提昇客戶滿意度,識別製造過程以及供應鏈的問題及風險,從源頭消除問題,採取矯正及預防措施,並且確認其效果[4]。其重點不是在發現,而是在避免錯誤。

在ISO 9001:2008中有提到用流程導向的方式研究業務流程,這也是IATF 16949的基礎,會在流程應用的環境中看業務流程,研究品質系統需要識別、mapp及控制的交互作用以及介面。另外也定義了對外界(次供應商、客戶等)的管道。二個標準在客戶導向的流程、支持流程及管理流程上不同。流程導向的方式目的是要提昇整個流程,不是單獨某個流程,而是影響公司品質表現,所有互相作用的的業務流程。

IATF 16949:2016的重點是滿意客戶特定的需求,需求是由汽車製造商以及其供應商的品質管理系統決定。因此全球有許多廠商導入此一標準。

另外管理系統配合五大核心工具達成客戶需求,如SPC(統計過程控制, statistic process control), APQP(先期產品品質規劃, 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 MSA (量測系統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PPAP(生產件批准程序,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 FMEA (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認證 编辑

IATF 16949可以應用在車輛產業的供應鏈中。認證是以IATF發佈的認證規則為基礎。認證效期三年,效期內至少每一年要再檢查一次,檢查可以由IATF認證的稽核員(第三方稽核員)或是IATF認可的認證單位進行。三年後需要重新進行認證。IATF 16949認證的目的是建立(潛在)客戶對(潛在)供應商系統以及流程能力的信任。目前就算供應商是IATF的成員(大部份日本的供應商是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的成員,不是IATF的成員),若沒有有效IATF 16949的認證,不太可能供貨給Tier 1供應商,也沒有機會供貨給車廠,作為車廠的標準零件[5]

認證單位有:

參考資料 编辑

  1. ^ Iso/Ts 16949:1999. [2020-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30). 
  2. ^ Cassel, Michael. ISO/TS 16949 QM in der Automobilindustrie umsetzen. Germany: Carl Hanser Verlag. 2007: 1. 
  3. ^ IATF 16949:2016. AIAG. 2016-10-03 [2016-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4. ^ Kartha, C.P. A comparison of ISO 9000:2000 quality system standards, QS9000, ISO/TS 16949 and Baldrige criteria. The TQM Magazine. 2004, 16 (5): 336.  参数|magazine=与模板{{cite journal}}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magazine}}|journal=) (帮助)
  5. ^ <http://www.jama-english.jp/>Daimler. Global supplier magazine. 4th quarter. Daimler: 17. 2002.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