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古羅馬
古羅馬主題首頁![]() 傳說公元前754年-753年,羅穆盧斯在台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公元前509年或前510年王政時代結束,選舉兩名執政官,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 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為元老院、高級長官及公民大會,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前449年,頒佈了十二銅表法,廢除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誌著羅馬法的誕生。 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大部分伊比利半島、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 於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亞洲、非洲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 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則在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 精選條目![]() 大西庇阿是古罗马统帅和政治家,全名为(征服非洲的)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他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方面的主要将领之一,以在扎马战役中打败迦太基统帅汉尼拔而著称于世。由于西庇阿的胜利,罗马人以绝对有利的条件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西庇阿因此得到他那著名的绰号:“征服非洲的”(AFRICANVS)。 西庇阿是公认的军事天才之一,他的军事才能获得各个时期研究者的承认。他也非常有文化修养。西庇阿对希腊文化的热爱众所周知,在他周围也聚集了不少学者。 在政治上,西庇阿是温和而保守的:他赞同在被罗马武力征服的地区建立附庸国而不是进行直接统治。这表明他代表的主要是依靠自然经济的奴隶主的利益。这使他遭到那些一心想建立新的行省以对海外进行搜刮的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反对。 然而,西庇阿通过第二次布匿战争获取的过大权力和个人威望也使他广受批评。这是西庇阿的政敌们攻击他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担心他会建立独裁。西庇阿对罗马外交政策的过度影响,以及将军队“个人化”(使士兵忠于他们的指挥官)从长远看是危险的。现代研究者,如戴维·肖特在其著作《罗马共和的衰亡》中甚至认为,西庇阿为共和国后期那些权力完全不受约束的军阀(马略,苏拉等人)开了先河。 ![]()
分類歡迎參與
人物奥古斯都原名蓋·屋大維·圖里努斯,是罗马帝国的開國君主,统治罗马长达43年。 前43年,他与马克·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打败了刺杀凯撒大帝的共和派贵族。前36年他剥夺雷必达的军权,后在阿克图海战打败安东尼,消灭了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回罗马后开始掌握一切国家大权。前30年,被确认为“终身保民官”,前29年获得“大元帅”称号;前28年获得“奥古斯都”(神圣、至尊的意思)称号,建立起了专制的元首政治,开创了罗马帝国。公元14年8月,在他去世后,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列入“神”的行列,并且将8月称为“奥古斯都”月,这也是歐洲語文中8月的来源。 精選圖片![]() 意大利主要由靴子型的亚平宁半岛和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大岛西西里岛和萨丁岛组成。意大利在北方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境内还有两个袖珍国——圣马力诺和梵蒂冈。全国行政划分20个大区(其中5个自治区),110个省,8103个市政府。首都罗马。图为意大利拉齐奥大区安圭拉腊·萨巴齐亚的风景。 地圖在西元117年羅馬帝國圖拉真時期最大疆域
相關主題拉丁語維基百科古羅馬相關條目維基主題目前中文維基百科共有1項主題首頁。
數學(中國數學史 概率与统计 几何学) 物理学 化學(有機化學 物理化學) 醫學(2019冠状病毒病) 神經科學 藥理學 生物學(植物 動物 鳥 貓 狗 恐龍 新陈代谢 真菌 藥用植物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 遗传学 病毒 兩棲爬行動物 節肢動物 灭绝与濒危物种) 农业和农学(園藝) 生态 能源(可再生能源) 可持續發展 地球科學(環境 火山 岛屿) 天文學(太空 恒星 太阳系 火星 月球 日食)
艺术 文化 設計 飲食(啤酒 葡萄酒 咖啡) 攝影 建築(中國建築) 音樂(古典音樂 韩国流行音乐 电子音乐) 電影(奧斯卡金像獎 星球大战) 電視 電視劇(假面骑士 神秘博士) 迪士尼 漢字文化圈(科舉) 神話 詩歌 書籍 文学(红楼梦) 舞蹈 图书馆和博物馆
社会学 政治(美国总统 台灣獨立運動) 政黨(聯盟90/綠黨 時代力量 台灣基進 民主進步黨 中国共产党) 國際關係(聯合國 歐洲聯盟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獨立國家聯合體) 經濟學(钱币学) 語言學 心理學 人類學 考古学 童軍 法律 警察與執法 消防 教育(大学 中国高校 南开大学) 人權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女性主義 自由主义 无政府主义 社會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