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太空
太空主題
簡介![]() 太空指的是恆星與行星之間的空間,研究這些天體的科學就是天文學,其中一個歷史最悠久的科學。人類對天文的研究早在公元前已存在,但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卻始於1957年,即史普尼克1號成功發射至宇宙的那一年。於1961年,蘇聯太空人加加林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宇宙飛行,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願望。於1969年,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阿波羅11號任務中登陸月球,並說:「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人類對太空的認識逐漸增加,衝突卻因此而起,其中包括外層空間條約、星球大戰計劃等。 精選條目![]() 類地行星,又稱地球型行星或岩石行星,都是指以矽酸鹽岩石為主要成分的行星。這個項目的英文字根源自拉丁文的「Terra」,意思就是地球或土地,由於時尚界的流行,加上對象是行星,因此在二合一下採用「類地行星」這個譯名。類地行星與氣體巨星有極大的不同,氣體巨星可能沒有固體的表面,而主要的成分是氫、氦和存在不同物理狀態下的水。截至2013年11月4日,根據開普勒太空任務的數據,銀河系共有逾400億圍繞着類太陽恆星或紅矮星公轉,位於適居帶內,且接近地球大小的類地行星存在。其中110億顆圍繞着類太陽恆星公轉。而最近的一個距離地球12光年。 精選天體![]() 月球,俗稱月亮,古時又稱太陰、玄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衞星,並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衞星。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1/81。月球是太陽系內密度第二高的衛星,僅次於埃歐,它的自轉與公轉同步(潮汐鎖定),因此始終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正面標記着黑暗的火山熔岩海,中間夾雜着明亮和古老地殼的高地和突出的隕石坑。雖然它的表面非常黑暗,反射能力與煤炭相似,但它仍是天空中除了太陽之外最亮的天體。由於月球在天空中非常顯眼,再加上規律性的月相變化,自古以來就對人類文化如語言、曆法、藝術和神話等產生重大影響。月球的引力影響造成地球海洋的潮汐和每一天的時間延長。月球現在與地球的的距離,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倍。而月球與太陽的大小比率與距離的比率相近,使得它的視大小與太陽幾乎相同,在日食時月球可以完全遮蔽太陽而形成日全食。 精選圖片傳記![]() 約翰內斯·開普勒,德國天文學家、數學家。開普勒是十七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他最為人知的成就為開普勒定律,這是稍後天文學家根據他的著作《新天文學》、《世界的和諧》、《哥白尼天文學概要》萃取而成的三條定律。這些傑作對艾薩克·牛頓影響極大,啟發牛頓後來想出牛頓萬有引力定律。1630年11月,開普勒在雷根斯堡發高熱,幾天後在貧病中去世,葬於當地的一家小教堂。他為自己撰寫的墓誌銘是:「我曾測天高,今欲量地深。我的靈魂來自上帝,凡俗肉體歸於此地。」 你知道嗎其他專題维基主题目前中文維基百科共有1項主題首頁。
數學(中國數學史 概率与统计 几何学) 物理学 化學(有機化學 物理化學) 醫學(2019冠状病毒病) 神經科學 藥理學 生物學(植物 動物 鳥 貓 狗 恐龍 新陈代谢 真菌 藥用植物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 遗传学 病毒 兩棲爬行動物 節肢動物 灭绝与濒危物种) 农业和农学(園藝) 生态 能源(可再生能源) 可持續發展 地球科學(環境 火山 岛屿) 天文學(太空 恒星 太阳系 火星 月球 日食)
艺术 文化 設計 飲食(啤酒 葡萄酒 咖啡) 攝影 武術 建築(中國建築) 音樂(古典音樂 韩国流行音乐 电子音乐) 電影(奧斯卡金像獎 星球大战) 電視 電視劇(假面骑士 神秘博士) 迪士尼 漢字文化圈(科舉) 神話 詩歌 書籍 文学(红楼梦) 舞蹈 图书馆和博物馆
社会学 政治(美国总统 台灣獨立運動) 政黨(聯盟90/綠黨 時代力量 台灣基進 民主進步黨 中国共产党) 國際關係(聯合國 歐洲聯盟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獨立國家聯合體) 經濟學(钱币学) 語言學 心理學 人類學 考古学 童軍 法律 警察與執法 消防 教育(大学 中国高校 南开大学) 人權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无政府主义) 女性主義 自由主义 社會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