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立陶宛/精選傳記

精選傳記

雅蓋沃波蘭語Jogaila),後稱為瓦迪斯瓦夫二世·雅蓋沃波蘭語Władysław II Jagiełło),1348年?—1434年6月1日),立陶宛大公波蘭國王。於1377年起統治立陶宛,其任期開始時,與他的叔父科斯圖提斯共治。在1386年,他昄依天主教,取教名為瓦迪斯瓦夫,和年輕的波蘭國王雅德維加結婚,加入龍騎士團,並以瓦迪斯瓦夫·雅蓋沃的名義加冕為波蘭國王,起初他和妻子共治波蘭,妻子去世後他單獨統治直到逝世。

他統治波蘭共48年,實為後來統治波蘭立陶宛兩地長達幾世紀的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奠基人,雅蓋隆王朝之名來源於他,該王朝統治兩國至1572年,為中世紀時期中東歐最有影響力王朝之一的格迪米尼茲王朝下的支系。

雅蓋沃是中世紀立陶宛的最後一位異教統治者,其頭銜為Didysis Kunigaikštis。作為波蘭國王,他奉行與立陶宛結盟,抵抗條頓騎士團的政策。在1410年,聯盟在格倫瓦德之戰(坦能堡之戰)獲勝,而接下來的索恩休戰使波蘭和立陶宛的邊境變得穩固,這也意味著歐洲的一支重要力量,波蘭立陶宛聯盟的誕生。在瓦迪斯瓦夫二世的任期裡,波蘭的版圖得到了擴大,而且瓦迪斯瓦夫二世的統治時代通常被認為是「波蘭的黃金時代英语Polish Golden Age」。



阿爾吉爾達斯·朱利安·格雷馬斯立陶宛語Algirdas Julien Greimas,1917年3月9日—1992年2月27日),立陶宛語言科學家。格雷馬斯長期旅居法國,其重要著作亦多於法國完成。格雷馬斯最著名的哲學成就是提出「符號矩陣英语Semiotic square」(法語:le carré sémiotique,又稱為格雷馬斯矩陣),與罗兰·巴特都被視為是當代最傑出的法國符號學家。在結構語言學領域中,他提出了「指稱」(signification)以及plastic semiotics的概念,也為符號學中的巴黎學派奠下了基礎。除了符號矩陣之外,格雷馬斯還提出了許多其他符號學上的重要理論,例如同相符素英语Isotopy (semiotics)行動素模型英语actantial model、敘述性計畫(narrative program),以及自然世界符號學(semiotics of the natural world)。他對於立陶宛神话以及原始印歐宗教英语Proto-Indo-European religion的研究對於文學語意評論英语semiotic literary criticism具有重要影響。

格雷馬斯的符號學具有生成性(generative)和轉化性(transformational),共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在第一階段,他提出了行動符號學(sémiotique de l'action)的構想,使主體在遵循規範性敘事模式(canonical narrative schema)的情形下,根據他們對客體的追求來進行定義。規範性敘事模式依序由「指令」(mandate),「行動」(action)和「評價」(evaluation)這三個連續的步驟所組成。在此階段,他構建了一種敘事語法並制定了一種敘事程序的語法,主體與客體在此一系統內進行價值的結合或分離。在第二階段,他建構了認知符號學(sémiotique cognitive),主體必須能夠透過模態語法來解釋其存在和表現。認知符號學後來開啟了第三階段「情感符號學」(Sémiotique des passions),使學者得以探討主體在不同的情感及知識水平下,如何對於同一客體進行截然不同的描述。



西莫納斯·道坎塔斯立陶宛語Simonas Daukantas,1793年10月28日—1864年12月6日),立陶宛歷史學家、作家及民族學家。作為首本以立陶宛語撰寫的立陶宛歷史書籍的作者,他被視為立陶宛民族復興英语Lithuanian National Revival的先鋒之一。雖然只有少數著作在其在世時發行,但其作品在民族復興後期被重新發現。其觀點反映出十九世紀的三大主要趨勢:浪漫主義民族主義自由主義

道坎塔斯生於薩莫吉希亞的一個立陶宛家庭。他可能是自由佃農的後代,但其透過貴族出身的證明去取得大學學位及在政府中獲得更高職位。他在克雷廷加熱邁丘卡爾瓦里亞英语Žemaičių Kalvarija就學期間取得優秀成績,其後在維爾紐斯大學修讀法律,但其興趣主要在語文學及歷史學方面。畢業後,他在1825年至1850年間任職俄羅斯帝國政府。起初在里加利沃尼亞、愛沙尼亞和庫爾蘭總督府英语Baltic governorates工作,其後調往聖彼得堡元老院,並在此時開始對立陶宛大公國在14世紀至18世紀期間的法律文件檔案進行研究。1850年,道坎塔斯因健康欠佳而從政府退休,遷回薩莫吉希亞的瓦爾尼艾定居,並獲莫蒂埃尤斯·瓦蘭丘斯英语Motiejus Valančius主教照顧數年。他曾希望獲主教的協助出版部份著作,但主教專注於宗教書籍的發行,兩人因而發生爭執。1855年,道坎塔斯遷往今屬拉脫維亞境內的亞溫斯維爾勞卡拉脫維亞語Jaunsvirlauka,及後再遷至帕皮萊英语Papilė並於1864年在當地逝世。

雖然道坎塔斯懂得七種語言,但他只以立陶宛語著書。他是一個多產作家,出版過大範圍的書籍,包括立陶宛歷史研究、第一手歷史文獻、立陶宛民間傳說合集、天主教祈禱書、供農民閱讀的農業手冊、經典羅馬文獻的譯本,以及受《魯賓遜漂流記》啟發而撰寫的青年小說,但只有少數作品在其生前出版。其四本歷史研究著作中,他只在1845年出版了《古立陶宛人、高原人和薩莫吉希亞人的特徵》(Būdas senovės lietuvių, kalnėnų ir žemaičių)一書。儘管他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和心力在收集第一手文獻上,其歷史著作卻深受浪漫民族主義影響,並教誨地將過去理想化。他運用了詩歌式敘述、修辭元素和富有感情的語言,使其歷史作品更貼近文學作品。其歷史學作品亦因其對立陶宛民族認同發展的貢獻﹐而非其科學性質的內容而得名。隨著維爾紐斯大學在1832年關閉,立陶宛再沒有一個獲專業培訓的歷史學家,直至1904年為止,而道坎塔斯的著作亦獲廣泛地使用。道坎塔斯視語言為民族的決斷性因素,並表達了反波蘭的民族主義情緒,使其成為立陶宛民族復興的基礎思想,並一直至21世紀仍存留在立陶宛的史學中。



維陶塔斯·阿蘭塔斯立陶宛語Vytautas Alantas,1902年6月18日—1990年4月24日),出生時名為維陶塔斯·班傑米納斯·雅克塞維丘斯立陶宛語Vytautas Benjaminas Jakševičius),是立陶宛作家、記者及政治思想家。阿蘭塔斯曾在法國接受高等教育,回國後歷任立陶宛通訊社記者、官方報紙《立陶宛迴聲報英语Lietuvos aidas》總編輯等職務。他是「民族主義者」(立陶宛語Tautininkai)組織的創辦人之一;該組織由立陶宛民族主義聯盟英语Lithuanian Nationalist Union的激進青年於1930年代晚期成立,由於該組織介入《掌舵報英语Vairas》的編輯權,因此這群激進青年的政治運動也以「掌舵者」(立陶宛語Vairininkai)留名於世。阿蘭塔斯同情國家社會主義,被認為是戰間期立陶宛共和國主要的極權民族主義思想家。納粹德國占領立陶宛英语German occupation of Lithuania during World War II期間,他曾參與立陶宛行動前線英语Lithuanian Activist Front組織,戰後則移民美國,致力於文學創作。他是個多產作家,出版了7本短篇小說集、6本小說、15部劇本、4本非虛構作品和1本詩集,內容則大多與愛國情懷相關主題有關。

1940年6月,蘇聯佔領立陶宛後,阿蘭塔斯逃往德國;妻子和兒子則留在立陶宛,並於1941年6月被蘇聯遣送西伯利亞。在德國,阿蘭塔斯受邀領導立陶宛行動前線英语Lithuanian Activist Front的文化委員會,這是立陶宛流亡者的政治運動,期待在納粹德國協助下解放立陶宛。阿蘭塔斯是該組織的激進右翼成員,並支持籌組立陶宛國家社會主義黨立陶宛语Lietuvių nacionalistų partija普拉納斯·格納塔斯立陶宛语Pranas Germantas曾提議讓阿蘭塔斯擔任立陶宛臨時政府教育部文化委員會主任委員,但被立陶宛民族主義黨阻止。阿蘭塔斯後來受任為維爾紐斯劇院院長,他在三年任期中創作了3部劇本,其中2部得以上演。1944年,阿蘭塔斯在蘇聯軍隊逼近時再次逃到德國,二戰結束後仍繼續流亡。1949年,阿蘭塔斯移民至美國底特律,在福特汽車公司車廠當低薪工人,做到1968年退休為止。他懂法語和德語,卻苦於英語。阿蘭塔斯的餘生都致力於文學創作,出版了幾部小說、短篇小說和1本詩集。1967年至1971年間,阿蘭塔斯擔任立陶宛記者協會立陶宛语Lietuvių žurnalistų sąjunga理事長,該組織由海外的立陶宛媒體工作者組成。他曾有機會擔任立陶宛期刊編輯職務,但他婉拒了。



碧露蒂·瑪麗亞·菲洛梅娜·高蒂卡絲立陶宛語Birutė Marija Filomena Galdikas,1946年5月10日)是立陶宛加拿大籍女性人類學家、靈長類學動物學家、保育生物學家暨動物行為學家,也是一位作家,現為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教授,曾獲頒加拿大勳章,也就是加拿大的最高平民榮譽勳章

高蒂卡絲可說是靈長類學界的紅毛猩猩權威。高蒂卡絲在積極為紅毛猩猩保育和雨林復育發聲同時,也並不怠慢田野調查研究的進度,她的研究年數一直在更新哺乳動物研究的最長紀錄。高蒂卡絲後來的丈夫帕克·博哈(Pak Bohap)是達雅族的部落酋長,其為婆羅洲上的土生民族。高蒂卡絲撰寫了不少著作,例如《伊甸倒影:紅毛猩猩與我共處的年月》(Reflections of Eden: My Years With the Orangutans of Borneo),高蒂卡絲在這本回憶錄敘述了自己在李奇營的種種體驗,以及為將遭人捕捉的紅毛猩猩再度野放回婆羅洲雨林,如何奔走與努力。

高蒂卡絲現為加拿大西門菲沙大學的教授,該校位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的本那比,她也在印尼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大學享有榮譽教授的頭銜。此外,高蒂卡絲亦為位於美國加州洛杉磯國際紅毛猩猩基金會英语Orangutan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董事長。



普蘭齊什庫斯·巴爾特魯斯·希維茨基斯立陶宛語Pranciškus Baltrus Šivickis,1882年9月30日—1968年10月12日)是立陶宛動物學家,專業領域為發育生物學水生生物學英语hydrobiology軟體動物學寄生蟲學與土壤生物學,他於芝加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曾至菲律賓馬尼拉菲律賓大學擔任教授,1929年回到立陶宛,先後任教於立陶宛大學(今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與維爾紐斯大學,之後在立陶宛科學院下的數個研究所從事研究,1956年獲選為立陶宛科學院院士,為立陶宛水生生物研究的先驅。

1929年希維茨基斯回到立陶宛,任教於立陶宛大學(今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1940年改至維爾紐斯大學擔任教授,1944年起擔任組織學與胚胎學科系的系主任,1945年因教學與研究貢獻(特別是對立陶宛淡水動物的研究)獲頒有功科學家稱號,但1948年他因支持孟德爾遺傳學,拒絕為符合蘇聯意識形態的李森科主義李森科-米丘林理論)背書而失去了教授職位,改至立陶宛科學院農學研究所的白索加拉家畜研究站任職,1952年希維茨基斯創立了寄生蟲學實驗室,隸屬於畜牧與獸醫研究所,1956年他獲選為立陶宛科學院院士,同年改任職於生物學研究所,1959年至1960年為動物學與寄生蟲學研究所所長,1960年至1968年負責管理無脊椎動物學的研究部門。希維茨基斯於1968年逝世,葬於維爾紐斯的安塔卡尼斯墓園英语Antakalnis Cemetery



明道加斯(Mindaugas,約1200年—1263年9月12日)是目前已知唯一的立陶宛國王。其出身、早年生活和權力上升的過程至今無人知曉;不過,在一份1219年的條約中提到他,稱之為上等公爵;而在1236年的文獻中,他又被提及為全立陶宛人的首領。無論當時和現代的文獻論及他的奪權之路時,都提到其至關重要的婚姻和對敵人的流放與謀殺。 1230年代和1240年代,他將其統治版圖向立陶宛本部的東南方延伸。1250年和1251年,在國內權力鬥爭時,明道加斯昄依羅馬天主教;此舉也使他得以與利沃尼亞騎士團,這一立陶宛人長期的敵人結盟。1253年夏,他加冕成為立陶宛國王,統治30萬到40萬人民。

在位10年,明道加斯在國家建設方面功勞卓著,而其與親屬和其他公爵的衝突仍在繼續,且西立陶宛強烈抵制聯盟的統治。他在東南方向擴張的領土受韃靼人威脅。 1261年他與利沃尼亞騎士團斷交,並有可能放棄天主教信仰。 1263年,明道加斯遭其侄特萊尼奧塔和另一位政敵道曼塔斯暗殺。他的三位直接繼承人也遭毒手。直到特萊德尼斯在約1270年得到大公頭銜,立陶宛的政治動亂才被平息。

明道加斯是唯一一位立陶宛國王;雖然自約蓋拉之後的立陶宛大公也被封為波蘭國王,但這兩個頭銜是彼此獨立的。現在人們普遍認為明道加斯是立陶宛的建國者,他現在也被認為是阻止韃靼人向波羅的海進軍,令國際社會承認立陶宛,並使立陶宛向西方文明過渡的君王。 1990年代,歷史學家埃德瓦爾達斯·古達維丘斯英语Edvardas Gudavičius發表調查報告,證明明道加斯在1253年7月6日加冕為國王。這一天現在被定為法定假日——建國節英语Statehood Day (Lithuania)



格迪米納斯立陶宛語Gediminas,約1275年-1341年12月)是1316年至1341年間的立陶宛大公,也被看做是立陶宛歷史中最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建立了立陶宛大公國並開疆拓土,其薨逝時,立陶宛的疆土已經南濱黑海,北達波羅的海。他是維爾紐斯城的奠基者,也是後來統治波蘭-立陶宛聯邦格迪米納斯王朝英语Gediminids的奠基者。

格迪米納斯繼承的不僅是立陶宛本土而是大片的土地。比如:薩莫吉希亞新格魯多克波德拉西波洛茨克、以及明斯克。然而,這些土地全都與立陶宛的宿敵條頓騎士團、利沃尼亞騎士團的土地相交錯。 1319年,為抵抗條頓騎士,格迪米納斯選擇與韃靼人結盟。格迪米納斯的主要目標是將立陶宛從德意志人的侵略下拯救出來,他一生中都維持了本土信仰,而他的土地則是半異教半基督化的。他與本土宗教、東正教、天主教臣民和盟友的關係同樣緊密。所以他在給教宗的信中所說的那些要求洗禮的話語到底是否只是政治操作,還是不得而知的。

格迪米納斯將立陶宛軍隊在當時可能的範圍內效率最大化,他還在邊境上築起一系列堅固的城池,包括維爾紐斯。起初他的治所在特拉凱,1320年後定都於維爾紐斯。 1341年,格迪米納斯薨逝。



塔達斯·伊瓦納斯卡斯(Tadas Ivanauskas,1882年-1970年)是立陶宛的一位動物學家,為立陶宛大學(今維陶塔斯·馬格努斯大學)的建立者之一,立陶宛科學院院士,並建立了塔達斯·伊瓦納斯卡斯動物學博物館、考那斯動物園(今立陶宛動物園)、考那斯植物園(今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植物園英语Vytautas Magnus University Botanical Garden)、文特角英语Ventė Cape鳥類繫放站與祖文塔斯保護區等自然科學機構。

伊瓦納斯卡斯出生於維爾納省利德斯基縣英语Lidsky Uyezd(今屬白俄羅斯),靠近立陶宛、白俄羅斯與波蘭交界處,其父萊奧尼達斯·伊瓦納斯卡斯立陶宛语Leonardas Ivanauskas是講波蘭語的立陶宛人,且為業餘的博物學愛好者。1903年伊瓦納斯卡斯於聖彼得堡皇家大學英语Saint Petersburg Imperial University(今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修習自然科學,此時期從來自立陶宛的同學處習得立陶宛語。1918年與妻子霍諾拉塔回到立陶宛開設了一間學校,後擔任立陶宛農業部的顧問,參與創立立陶宛大學,1929年成為動物學系的系主任。1940年至1941年伊瓦納斯卡斯曾短暫任教於維爾紐斯大學,1945年至1950年任立陶宛科學院生物研究所所長,1946年至1956年再度到維爾紐斯大學擔任動物學系系主任,1954年至1970年於考那斯醫學院(今立陶宛醫學院英语Lithuanian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擔任教授。

1941年伊瓦納斯卡斯獲選為立陶宛科學院院士,1946年,伊瓦納斯卡斯獲頒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中忘我勞動獎章。1982年,立陶宛科學院設立了塔達斯·伊瓦納斯卡斯獎以紀念他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