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药理学
药理学
药理学(英語: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有機體(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它既研究药物对生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也研究药物在提提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动学)。药理学是以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为基础,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
精选传记
弗朗西斯·奥尔德姆·凯尔西 | |
---|---|
![]() | |
出生 |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苏维尼根湖 | 1914年7月24日
逝世 | 2015年8月7日 加拿大安大略倫敦 | (101歲)
职业 | 医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雇员 |
知名于 | 阻止沙利度胺进入美国市场 |
配偶 | 弗里蒙特·埃利斯·凯尔西 |
弗朗西斯·凯思琳·奥尔德姆·凯尔西,Ph.D.,M.D.(英語:Frances Kathleen Oldham Kelsey,1914年7月24日—2015年8月7日),美国药理学家。曾作为药物检察员长期供职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FDA),因担心药品安全性而阻止沙利度胺的市场授权,她本人亦因此举而闻名。事后表明她的担忧自有道理:研究显示沙利度胺的确会导致严重的出生残疾。在凯尔西的职业生涯中,美国曾通过多个法令加强FDA对藥物治療的监管。(更多...)
特色图片
特色条目
阿司匹林(英語:Aspirin),也称乙酰水杨酸(英語:acetylsalicylic acid),是水杨酸类药物,通常用作镇痛药、解热药和消炎药。 阿司匹林也能防止血小板在血管破损处凝集,有抗凝作用。长期低剂量服用可预防心脏病、中风与血栓。在心脏病发作后立即低剂量服用可降低下次心脏病发作或心肌梗死的风险。该药还可有效预防多种癌症,特别是直肠癌。
阿司匹林的主要副作用是引起消化道溃疡、胃出血及耳鸣,尤其在高剂量服用时;不建议用于治疗青少年或儿童的流感样症状或病毒性疾病,因为这会增加患瑞氏综合征的风险。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但作用机制与其他同类药物并不相同。虽然它们都有名为水杨酸的类似结构,作用相似(解热、消炎、镇痛),抑制的环氧化酶(COX)也相同,但阿司匹林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抑制作用不可逆,而且对环氧化酶-1(COX-1)的抑制作用比对环氧化酶-2的(COX-2)更强。
阿司匹林衍生自柳树皮中发现的化学物质。早在2400年前柳树皮就用来治病,希波克拉底就用它来治头痛。1763年,在牛津大学的沃德姆学院,爱德华·斯通首次从柳树皮中发现了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为水杨酸。 1897年,德国拜耳公司的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首次成功合成了阿司匹林。它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每年的消费量约4万吨。阿司匹林(Aspirin)是拜耳公司的注册商标,在此商标已被该公司注册的国家中,其通用术语为“乙酰水杨酸”。该药已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是最重要的基本健康药物。 (更多)..
你知道吗?
分类
新闻报导
主题
|
|
相关专题
维基计画
维基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