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濫權巡查員/論述/你的眼睛不是可靠來源

你的眼睛可能會看到這樣……
……可是在別人的角度裡,你的眼睛是長這樣的。這足以引證你親眼看到的事物嗎?

可供查證方針是維基百科收錄資料的基本要求,維基百科的內容必須能被讀者在可靠來源中得到驗證。換句話說,「可供查證」指讀者可透過獨立查找條目所用的參考文獻,把來源的內容與條目的內容作交叉比對,以查核條目內容的準確性。

然而,你的眼睛本身並不是參考文獻,更不是可靠來源。就算讀者是眼科醫師眼科視光師,懂得如何檢查你的眼睛,他也不可能從你的眼裡查證你曾經目睹過的事物。因此,就算你眼光有多麼的銳利,記憶有多麼的牢固,也切勿把僅由你親眼目睹,而未有第三方可靠來源引證的內容寫進維基百科。這些內容即使有多麼的真實,也不可能符合可供查證方針的要求。

再者,人們在觀察事物時難以避免個人偏見的影響,亦可能只觀察到事物的一小部分。單憑個人的觀察、認知撰寫條目,而不參照多方的可靠來源,條目的內容就很可能不準確、不全面。

例一:地鐵車站 编辑

 
維基人甲路過時看到的某地鐵車站,月台上都是乘車的人潮
 
同一個地鐵車站,維基人乙路過時卻只看到空蕩蕩的月台

維基人甲和乙都住在同一個城市裡。2024年04月19日,這個城市的首條地鐵路線歷經多年建造,終於通車了。「地鐵開通真的很興奮」,甲和乙都難掩興奮的情緒,在通車首日就去了地鐵車站參觀,想著要搜集資料寫條目,還要拍點照片丟到Commons去。甲來到了地鐵車站,月台上都是乘車的人潮,把甲擠得透不過氣來。甲好不容易拿起相機,拍了幾張車站的照片,就登上了全新的地鐵車廂,趕著回家寫條目。依著自己親眼目睹的情況,甲敲了敲鍵盤,很快就為這個地鐵車站寫起條目:

同樣的地鐵車站,在乙到訪時卻一點人潮也沒有。當他回到家裡打開電腦登入維基百科時,就看到了甲為這個地鐵車站寫的條目。看到條目裡「X站的使用量非常高,月台、大堂經常都擠滿乘車的人潮」這句話,乙心想:「甲你到底有沒有親身去過X站?明明我親眼看到X站一個人都沒有,你就胡謅說X站經常擠滿人?!」更把「X站」的條目按按自己所見改寫掉:

過了幾個小時,甲看到「X站」的條目被乙改寫的面目全非,就馬上把乙的編輯回退掉。乙看到甲把自己「正確」的編輯回退了,又跟著照辦。結果甲和乙打起了編輯戰,雙方都落得封禁的下場。

其實,「X車站使用率高」和「X車站使用率低」都未必是準確的描述。編者應該做的事是找可引證車站使用率的第三方來源,根據來源描述情況;而不是單憑自己雙眼所見,把難以證實的主張寫進條目裡。

例二:月餅 编辑

 
維基人丙眼中的月餅:雙黃蓮蓉月餅
 
維基人丁眼中的月餅:鮮肉月餅

維基人丙和丁都愛吃月餅。在每年的中秋節,月餅都佔據著他們的肚皮。在維基人丙的眼中,「月餅」跟甜的廣式月餅可說是同義詞,雙黃蓮蓉月餅更是他的至愛(別談熱量)。在某個中秋夜裡,丙一邊吃著月餅,一邊想著維基百科。他發現維基百科竟然沒有「月餅」的條目,於是他便敲了敲鍵盤,按自己所見寫了一篇條目:

儲存以後沒過幾分鐘,身為巡查員的丁就發現了這篇新條目。在丁的的眼中,「月餅」就是鮮肉月餅,他壓根就沒見過甜的月餅。看到這篇條目,他不但拿起Twinkle,把{{substub}}、{{重寫}}高高掛起,更動起手來,按自己所見改寫條目:

其實,月餅既可以是甜點,也可以是鹹點。丙、丁都只看過、吃過自己家鄉的月餅,不知道其他地域的月餅在口味、作法上有什麼分別。如果丙和丁都不找與「月餅」相關的第三方來源,單憑自己的認知寫條目,那樣雙方都不可能寫出對「月餅」的全面、準確介紹。

參見 编辑

維基百科方針 编辑

維基百科論述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