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
- 姓吳,資訊工程專業,在中文維基百科上主要編寫軍事人物傳記、戰役與戰爭、武器裝備、軍事單位和歷史事件等條目。
- 自2008年3月29日進行首次編輯,迄今已14年,1个月又17天。
- 比起翻譯條目,更傾向結合多語種媒體、自行購入研究書目再整合創作,擁有一定程度的SVG製圖能力。
- 內連偏好使用綠連(提高其他語言的參考標的),註腳與參考分為兩種:
- 對應列表、國家或進行發生中的條目偏好使用cite與R模板(對應大量快速迭代的cite web來源)
- 已成定局、幾乎不會顛覆的歷史性質條目則使用類哈佛式模板cfn(感謝User:Cravix的貢獻),此類條目幾乎都會出現足以涵蓋條目大部分內容來源的專著,同樣是反覆引用,哈佛式腳註在畫面上遠比正文中大量穿插頁碼的R模板來得好看(個人觀點)。
觀點
- 除了極少數個案,對所謂協作工作非常不看好,願發起此類活動者煩請讀過本記錄。
- 許多長條目以「尊重每位維基百科用戶編輯頁面的自由與平等權利」之名放任任何人「勇於更新頁面」,讓新用戶改成垃圾堆,如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當有人重新整頓時又會跳出來講「長年累積的共識」而全面回退,令人無語。
- 重視排版乾淨整齊,個人認為是僅次於條目內容正確(皆有來源佐證)、語句通順之後最重要者,雜亂無章叫人如何閱讀?反對右側塞滿導航模板把圖片全往下邊擠、以象徵為名大量塞圖、在各種模板安插一堆旗幟。
- 維基條目不外乎就是朝「廣」與「深」兩面發展,雖說各憑喜好,但建議新手多創建條目累積經驗(本人同樣不認同對小小條目、無來源條目就該刪除的作法,除非打廣告或是無中生有,否則改就是了,一個條目的存在起碼貢獻了藍連、譯名和後續發展的可能性)。少數專家無法滿足「廣」方面的需求,而歷經磨合期成長的新手終究會變成專家,這時往「深」方向發展較佳。
- 有些人認為維基編輯就是來純粹「分享知識」而非追求獎勵頭銜,個人認為只要能促成條目成長的動力有何不可?人都沒了還談什麼制度?
編輯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