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拉票
本頁簡而言之:為了避免擾亂維基百科內建立共識的過程,當編輯向其他編輯發送討論通知時,應該把通知人數限制在少數人,通知的行文應該保持中立,及不應該根據被通知者的已知立場去預先選擇發送通知的受眾。保持公開! |
一般来说,通知其他编者正在进行的讨论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但前提是通知的意图是为了提升讨论的质量而扩大参加讨论的人数从而达成更广泛的共识。
向維基百科用户拉票,是指向其他維基百科使用者不適當地發送通知,請求他們在維基社群正在進行的某項討論發表支持特定立場的意見。拉票留言通常被認為是不適當的。由於拉票損害正常共識決策、共識建立的過程,所以一般被認為是擾亂性行為。
適當的通知(友善通知)
如果用意是為了集思廣益來改善討論、而非試圖影響討論結果,且使用禮貌和中立的措辭行文,僅向少數編輯發送通知(同時請留意下方的過度跨頁張貼),這被視為可以接受的適當的通知(友善通知) 。在理想情況下,編輯可能會希望在少數有著廣泛編輯注意的地方張貼通知,就能夠吸引更多明智、但仍旁觀而未牽涉到事件的編輯加入討論,進而能夠幫助爭論解決。
為了能讓討論通知被廣泛傳達給旁觀的編輯,可以在以下任何地方發送行文禮貌且中立的通知訊息:
- 一個或多個可能對討論中的主題有興趣的相關專題、或其他維基百科協作計畫討論頁或布告欄。
- 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討論集中位置(包括互助客棧或其他相關聯的布告欄),譬如方針與指引的討論[註 1]。
- 一個或多個與討論主題有著直接關聯的條目的討論頁。
- 討論中提到的使用者的對話頁(特別是如果討論涉及有關使用者行為的投訴)。
- 相關編輯的使用者對話頁。例如:
- 曾經在與討論相關的主題或條目有著大量編輯(或做出重大改動)的編輯。
- 曾經參與先前相同主題(或緊密相關主題)討論的編輯。
- 在維基百科內部,以相關領域專長而聞名的編輯。
- 曾經要求隨時主動告知討論、或是有興趣參與相關討論的編輯[註 2]。
不能依據使用者個別意見來挑選受眾——例如,如果發送通知給先前支持刪除條目的編輯,相同的通知應該發送給支持保留的條目的編輯。不要發送通知給太多使用者。也不要發送通知訊息給已經表明不願收到、或要求不要收到通知的使用者。
建议:申報有關已經發送給哪些使用者前來參與討論的邀請紀錄是很好的习惯,特別是如果發送通知給個別使用者時。
如果你想要發送通知
以下是針對跨頁張貼有關討論的適當通知的指引,這廣泛在維基百科間獲得接受:
- 坦白:不要跨頁張貼看起來像是個別訊息的通知。你可以使用
{{Please see}}
模板簡化通知的程序,這能夠幫助快速、簡單且中立方式通知人們。 - 禮貌且中立:通知必須使用有禮貌、保持中立的訊息措辭,且使用中立的標題。當訊息可能被許多人閱讀時,維基禮儀地發表是特別重要的,也要記住訊息要保持中立。
- 避免冗餘內容:通知應該清楚簡潔地說明,使用者總是能從點擊討論上的連結發現更多資訊。與其複製相同的5頁論述至20個討論頁時,倒不如在最相關的地方撰寫完整,之後則提供該連結。
- 不要使用機器人:不要使用機器人發送訊息至多個頁面。如果你不願意花費時間發送訊息,不要強迫我們花費時間讀它(或將它扔掉)。也請注意,未經批准便運行機器人,幾乎確定你的帳號和機器人帳號會被封禁。
發送多篇訊息常常有更好的替代方案。例如,假設你撰寫新的條目,且你希望人們看到它。只需要在其他相關聯的百科全書條目添加連結,及增加它至適當的分類。這增加你的條目的曝光度、同時有益於百科全書,而不需要直接通知其他貢獻者。
不適當的通知(拉票)
規模 | 訊息 | 受眾 | 透明度 | ||||
適當的通知 (友善通知) |
有限度的張貼 | 及 | 中立 | 及 | 不分黨派 | 及 | 公開 |
↕ | ↕ | ↕ | ↕ | ||||
不適當的通知 (拉票) |
大量張貼 | 或 | 有偏向 | 或 | 分立黨派 | 或 | 秘密 |
稱為 | 過度的跨頁張貼(垃圾郵件) | 推銷立場 | 堆積票數 | 秘密拉票 |
不適當的通知又被稱作「拉票」,這非但不被接受,且廣泛被認為是擾亂性的行為[註 3]。拉票通常牽涉到訊息的張貼,但請注意:這項規定也可以涵蓋其他遊說形式;譬如在每次留言張貼署名的同時,以自定義簽名檔自動大量加上推銷訊息。
不適當的通知可能具有以下特征(且可能被視為擾亂):
- 垃圾郵件:過量張貼訊息給個別使用者,或是給與當前主題沒有顯著關係的使用者[註 4]。
- 推銷立場:以非中立的方式張貼當前討論主題的通知。
- 堆積票數:以使用者已知意見(可能透過用戶框、用戶分類、或先前的表現知道)為依據,張貼訊息給經過挑選的使用者[註 5]。堆積票數牽涉到動員被視為擁有共同觀點的編輯群體,透過通知該群體任何與其相關聯觀點的討論,預期導致數量優勢——像是政黨預先安排堆積票數的形式。
- 秘密拉票:以非維基方法聯絡用戶(如使用電子郵件或IRC聊天頻道),勸說他們在某項討論中支持特定立場,除非有正當理由這樣做。
- 除了直接張貼訊息外,其他拉票尋求支持的方法像是在任何正在討論的議題中,使用自定義簽名推銷特定立場的訊息。
以下是最常見的不適當的通知類型的簡單說明:
垃圾郵件和過度跨頁張貼
有些時候,重要的討論出現在維基百科上完全不同、或是不顯眼的位置,所以編輯就可能想要大量張貼通知到其他維基百科人的對話頁,藉此推廣某項討論。不論出於任何原因(即便目標並非影響討論的結果),不加區別的發送通知給並無牽涉到事件的旁觀編輯,可以被視為「對話頁濫發訊息」(或電子郵件濫發訊息),且屬於擾亂。如果編輯處於旁觀立場,訊息則是發揮「垃圾郵件」的作用,且擾亂使用者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在「爭論的解決」動員過多編輯,常常不可能解決爭論。要記住,通知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爭論解決的過程,而非破壞它。
在簽名中,當被發現加入至特定討論的連結——包含特色內容提名——是擾亂性的垃圾郵件[註 6]。
推銷立場
「推銷立場」是指嘗試透過使用非中立的語調、措辭、含意或目的的傳達,意圖影響閱讀該訊息的人的態度。雖然這可能在個別具體的討論場合下是可以接受的,但它不適用於絕大部分使用這種行文訊息做出的拉票。
堆積票數
「堆積票數」是指透過選擇性通知某些擁有、或被推測具有特定觀點或意見的編輯(可能從用戶框、用戶分類等使用者頁面聲明,或是其他方式預先確定),從而促使他們參與討論,企圖影響共識的形成[註 7]。
在重新考慮某個早先討論的情況下(例如結果為「無共識」的「頁面存廢討論」),特意只向在先前討論中表達特定觀點的使用者,大量發送對話頁通知留言的做法,同樣是不適當的、且容易導致某些人不滿。例如,選擇性地通知投下「保留票」或投下「刪除票」的成員,這種不均衡的作為會是堆積票數。
在某些情況下,為了通知該討論所有「立場」的各方編輯(例如所有參與先前該特定條目主題刪除討論的人),而在使用者對話頁張貼適當的通知,根據個別案例而可能是適當、可以接受的做法。
秘密拉票
比起在維基百科內部發送的通知,使用電子郵件或其他非維基通訊渠道發送通知給編輯的做法,後者更加缺乏透明度;除非有重大理由而不能使用討論頁通知,否則這類秘密拉票是不應該且要被阻止。根據某些具體情況,以電子郵件發送通知給一群編輯,與在相同一群使用者的對話頁發送相同訊息留言相比,前者給人更加負面的觀感。
如何對應不適當的拉票
面對近期、明顯具有擾亂性的拉票,最佳的應對是有禮貌地要求為拉票負責的使用者停止張貼通知,可以在他們的對話頁使用{{Uw-canvass}}
模板。如果他們並未聽從而持續進行,可以因為該事件而向管理員報告,這可能導致這些使用者遭到封禁,進而阻止他們繼續張貼拉票通知。如果所接觸的編輯人數越多、從事的拉票行為更加頻繁、及造成的擾亂結果更加嚴重的話,該行為就越有可能導致警告和制裁[註 8]。
對於先前有著擾亂性拉票前例、而當時曾被要求停止拉票的使用者,如果被認為有必要使用封禁制止當前的拉票行為時,他們可以在無須警告下而被立即封禁。
中文維基百科行政員的決定
在2011年某次「申請成為管理人員」投票中,中文維基百科行政員認為該次投票的「拉票和傀儡投票的程度足夠大,使投票結果的扭曲程度足夠大,導致投票結果不再可信,無法反映社群的意見」,因而「判決此次投票無效」。
同時宣布在新管理員權限投票過程中,如果再次發現存在站外拉票和人肉傀儡現象,例如在站外宣傳推動後,存在大批只有臨界投票權的使用者;或長期沒有貢獻的使用者;或其編輯貢獻大多數僅限於自己的使用者頁面;或是與受拉票影響的討論的使用者;面對上述使用者突然出現投下特定票等情況時,這樣的使用者投票將被看作人肉傀儡,人肉傀儡的投票將被視為無效[註 9]。
其他不適當的建立共識方式
對於在共識建立過程的其他不適當的行動類型,參見共識方針。除了拉票之外,這包括「選購論壇」(連續提出討論頁面的議題,直到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註 10])、傀儡和真人傀儡(介紹虛構或真實的外部參與者加入討論,創造虛假的支持自身觀點的印象)、及傾向性編輯。
模板
{{Please see}}
:在使用者對話頁邀請參與特定討論。{{Uw-canvass}}
:在使用者對話頁做出警告。{{AfdAnons}}
:使用在存废討論頁中。{{spa}}
:使用在討論中,通知其他編輯存在在該討論外、只做出少許編輯的特定使用者。更多正當使用這個模板的資料,參見「單一用途帳號」。
參見
註釋
- ^ 理論上,在集中討論的頁面發送通知後,就不需要通知個別編輯;但一般來說,發送友善通知聯繫曾實質編輯或討論相關條目爭論的少數個別編輯,也是被接受的。如果爭議直接與維基百科互助客棧或布告欄主題相關,在互助客棧或布告欄提供訊息通常是可以接受的。
- ^ 有些歡迎主動告知維基百科上討論的編輯,可能會在使用者頁面添加註記。儘管通知這類編輯可以被接受,但如果編輯沒有提出要求,就不應該個別通知並不相關的編輯。
- ^ 試圖透過跨頁張貼煽動、進而安插人員加入進行中的投票(「堆積票數」),至少有一次機會出現在英語維基百科仲裁委員會上,該行為被裁定屬於擾亂性行為,先是導致緩刑、且最後由社群做出相應的編輯禁制。一名仲裁委員會委員闡明立場時,提到:「簡要地說,我認為圍繞爭論問題而適量地溝通並沒有錯。過度進取的宣傳推銷就不是了。區別在於其所牽涉到的擾亂。如果情況使每個人不悅的話,那就是問題了。通常當你正在聯繫一群平時沒有編輯該爭議條目的人時,就已經越過界線了。」
- ^ 2005年,英語維基百科仲裁委員會裁決:「偶爾且少量地在討論頁使用跨頁張貼,是維基百科的習慣做法之一。但是過度的跨頁張貼,違反現在維基百科的社群行為規範。從更廣泛的層面來說,這是『不維基』的。」
- ^ 英語維基百科仲裁委員會針對堆積票數和不合適的拉票,曾經做出一系列的裁決。
- ^ 可以參考英語維基百科有關簽名中的討論連結的討論。
- ^ 「堆積票數」又可以被稱作「選票庫」,其行為也與香港用詞「箍票」相近。
- ^ 指引應該以「常識」為準。即使訊息是中立的措辭,在討論中拉攏少部分你認為將全部支持你的立場者,也是不適當的。
- ^ 在申請成為管理人員的選舉決定中提到:「這次選舉過程當中發生了非常明顯的站外拉票和人肉傀儡現象,我們認為這樣的現象應該為維基人不恥。而且拉票和傀儡投票的程度足夠大,使投票結果的扭曲程度足夠大,導致投票結果不再可信,無法反映社群的意見。然而,由於目前中文維基百科上還沒有相應的標準和規則,因此我們決定判決此次投票無效。並決定重新投票……在新投票過程中,假如我們再次發現有站外拉票和人肉傀儡現象,比如在站外宣傳推動後突然只有臨界投票權的人或長期沒有貢獻的人或其貢獻至今為止大多數僅限於對其自己的用戶頁的編輯或與受拉票影響的討論的編輯的用戶突然出現來投相應的票等等,我們將在未來將這樣的用戶投票看作人肉傀儡,人肉傀儡的投票將被視為無效。」
- ^ 「選購論壇」(又被叫做「管理購物」、「父不允則求母」)是指反覆徵求對於某件事情的額外外界觀點,直到他獲得自己喜歡的某一看法為止。例如,如果你被管理員封禁,你可以提出封禁申訴,請求其他成員審查封禁。如果審查結束後,另一名管理員認為封禁是正當的,一般情況下不適合持續提出覆核,要求另一人再次審查封禁決定。
這也包括因為在最初的辯論場合,得不到自己不再反對、或自己想要的結果,而接連在其它討論場合(例如在互助客棧、申請成為管理人員、管理員布告欄、刪除討論)提出相同議題的討論;或是在同一討論場合的頁面上,多次提出相同議題(例如才剛婉拒不久,便再度在「請求保護頁面」提出保護要求;或在管理員婉拒後,重新提出頁面快速刪除);或是要求管理員執行管理行動,而已經被後者拒絕後,再度向多位管理員提出請求。
在某些情況下,要求重新處理判斷失誤是適當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出現拉票,公開和連結所有關於相同議題的先前討論是基本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