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列表
你知道吗?
优良条目
II型超新星(罗马数字2),也稱為核塌縮超新星,是大質量恒星由內部塌縮引發劇烈爆炸的的結果,在分類上是激變變星的一個分支。能造成內部塌縮的恆星,質量至少是太阳质量的9倍。大質量恆星由核聚变產生能量,與太陽不同的是,這些恆星的質量能夠合成原子量比氢和氦更重的元素,恆星的演化供應和儲存質量更大的核融合燃料,直到鐵元素被製造出來。但是鐵的核融合不能產生能量來支撐恆星,所以核心的質量改由電子簡併壓力來支撐。這種壓力來自屬於费米子的電子,在恆星被壓縮時不能在原子核內擁有相同的能量狀態。當鐵核的質量大於1.44太阳质量(錢德拉塞卡極限),接著就會發生內爆。快速的收縮使核心被加熱,導致快速的核反應形成大量的中子和中微子。塌縮被中子的短距力阻止,造成內爆轉而向外。向外傳遞的震波有足夠的能量將環繞在周圍的物質推擠掉,形成超新星的爆炸。Ⅱ型超新星的爆炸有幾種不同的類型,可以依據爆炸後的光度曲線-光度對爆炸後的時間變化圖-來分類。Ⅱ-L超新星顯示出穩定的線性光度下降;而Ⅱ-P超新星在一段正常的光度下降之後,呈現出平緩的下降(高原),才會再持續正常的下降曲線。通常這些塌縮超新星的光譜中也會出現氢的光譜,雖然Ib和Ic超新星也是將氫和氦(Ic超新星)的殼層拋出的核心塌縮大質量恆星,但它們的光譜看起來卻缺乏這些元素。
新闻动态
历史上的今天
- 1865年
- 暗杀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兇手约翰·威尔克斯·布斯在經歷12天逃亡後,於弗吉尼亚州被美國陸軍士兵與警察包圍並击毙。
- 1944年
- 美國海軍潛艇開始對航行臺灣和菲律賓之間海域的日本竹一船隊發動攻擊,最終擊沉4艘運輸船並且造成4,000多人喪生。
- 1964年
- 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兩个非洲东部国家合并成坦桑尼亚,並且由朱利葉斯·尼雷爾擔任首屆總統。
- 1983年
- 在收到美國女學生萨蔓塔·史密斯擔心冷戰緊張關係的信件後,蘇聯領導人尤里·安德羅波夫邀請她訪問莫斯科、列寧格勒等地。
- 1986年
-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發生蒸氣爆炸并引发核泄漏事故(圖),最後迫使超過336,000名歐洲各地民眾必須疏散與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