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命名常规 (化学)

最新留言:2年前由Jimmy-bot在话题修订Wikipedia:命名常规 (化学)内发布

後續討論 编辑


 完成本案已通過,且後續動作皆全數結束,無進一步討論必要,可以準備存檔了。-- 宇帆(2/28加入維基將滿十周年!留言·歡迎簽到·聯絡2018年2月14日 (三) 06:22 (UTC)回复

化学类条目的问题 编辑

已通過及修訂:
  1. 8、9、10列的问题,通过消歧义解决:VIII族。(繁体界面显示VIIIB族,由于我不知道港澳马新用什么,如果您知道,请添加zh-hk,zh-mo等参数)
  2. 原则上CAS、大陆命名、新IUPAC共用,如果只能用一个就用新IUPAC。CAS与大陆区别可用文字说明,也可用简繁转换的zh-cn参数解决。
  3. 有称呼的元素,主条目用已有的称呼,例如:稀有气体元素、铜族元素。没有称呼的,以新IUPAC命名,并建立CAS和大陆命名的重定向,主条目中提及CAS和大陆命名。--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19日 (日) 04:51 (UTC)回复
公示已逾七日,通過,結果如上。--J.Wong 2018年8月26日 (日) 21:25 (UTC)回复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关于族,化学类条目目前叫1-18族。但以元素周期表1-18列只是iupac的一个建议,未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和使用,我目前手头的大学化学教材仍是分主族副族。另外,应该是1-18列而不是1-18族。--WAN233 (留言) 2018年7月29日 (日) 14:15 (UTC)回复


IUPAC
命名

IUPAC
命名
CAS
命名
大陸常見命名
1 IA IA IA
2 IIA IIA IIA
3 IIIA IIIB IIIB
4 IVA IVB IVB
5 VA VB VB
6 VIA VIB VIB
7 VIIA VIIB VIIB
8 VIII VIIIB VIII
9 VIII VIIIB VIII
10 VIII VIIIB VIII
11 IB IB IB
12 IIB IIB IIB
13 IIIB IIIA IIIA
14 IVB IVA IVA
15 VB VA VA
16 VIB VIA VIA
17 VIIB VIIA VIIA
18 0 VIIIA 0
  • 大陸常見命名參照《新編普通化學(第二版)》(科學出版社,徐端鈞等編著)的元素週期表附錄(大多數大陸教材採用這種類型),可以看到其實是舊IUPAC命名與CAS命名的混合體(對VIII族和0族元素而言),這時選三種中的那種命名都可能會造成混亂。--Almsev Talk 2018年8月1日 (三) 08:25 (UTC)回复
    • 目前需要讨论的,一个是用1-18给族命名还是VIIA这样命名,新iupac法的确使用不是很普遍。还有一个是第8、9、10列是VIIIB还是VIII、第18列是VIIIA还是0。个人以为用CAS或大陆命名比较好。--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1日 (三) 12:19 (UTC)回复
      • (:)回應:路过,这几天我个人实在没时间参与讨论,希望各位都能全面思考各种因素,不要做出武断的决定。  我只说一点(与wan233相同):千万别用旧版IUPAC那套!!旧版基本上是A是副族,B是主族(我也是最近看文献才知道),在中国和在北美都不是这么用,现在也被IUPAC废弃,所以不要再提了。--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8年8月8日 (三) 00:17 (UTC)回复
  • 又想了想,移动到方针区讨论更好一些,修订方针的话一类条目就都跟着改了--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2日 (四) 07:42 (UTC)回复
请根据命名常规的要求去考虑命名,而不单只只是其他语种的命名对应翻译(的确有可能en错了,其他跟着错,受限于更新程度),至少可以认为大陆的命名已经能确定地方常用性,IUPAC现用的命名确定了名从性,然后需要确认其他地区对应事物的命名,然后按照命名常规去考虑,其他则使用重定向指回。——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8月3日 (五) 00:42 (UTC)回复
我认为新IUPAC没有名从性,因为这只是IUPAC提出的一个建议。--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3日 (五) 02:55 (UTC)回复

現行條文
提議條文

族的问题

  • 介绍某一族元素的条目,条目以某族的首个元素命名(有俗名的除外,例如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例如:碳族元素。
  • 在某个条目中提到元素属于某一族时,应同时介绍新iupac、CAS和中国大陆常见命名。(例如:碳,新iupac属某族,CAS属某族,中国大陆常见命名属某族。)旧IUPAC由于IUPAC本身已经弃用,在实际应用中也不常见,故不采用此法。
  • 元素周期表模板上以新IUPAC为主,CAS为辅。
  • 对于元素周期表第8、9、10列……(有待商榷)

提议新条文如上,请发表意见。我认为8、9、10列统一成一个条目为好,不过条目的名称……。--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7日 (二) 14:06 (UTC)回复

根据下方讨论对条文进行了修改。--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10日 (五) 00:37 (UTC)回复

  • (?)疑問:VIII族也就是鐵系元素鉑系元素,是否有必要专门列出一个3×3的区域?与其把9个都讲,尾大不掉,是不是还不如分开讲三条垂直(8、9、10),分析Fe-Ru、Ni-Pd-Pt的规律(尤其催化)?It really depends on what content you could write about. --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8年8月8日 (三) 00:22 (UTC)回复
  • (?)疑問:可以将提出过的专业书籍名称放进:Portal:化学/化学资源?--Ktsquare 留言 2018年8月8日 (三) 00:34 (UTC)回复
  • 建议维持现状。--Leiem签名·留言2018年8月8日 (三) 02:01 (UTC)回复
  • (?)疑問User:Starfirewind提到訊息量太少的事。那么各位是不是打算集合各类命名法,然后比较哪个命名法的訊息量最多?---Ktsquare 留言 2018年8月8日 (三) 03:18 (UTC)回复
  • (!)意見-先前對題主所說的"訊息量太少",是因題主想用"1-18族",這樣替代;個人是沒法接受。如[[Pin|SzMithrandir]]@SzMithrandir所說,那是否用CAS較好?畢竟如証實IUPAC已廢棄舊iupac法,那確實應該更新,與時俱進。維基可不是圖書館或博物館。 星星化作稻穗隨風飄逸~:星穗風留言2018年8月8日 (三) 07:15 (UTC)回复
  • (-)反对。IA、IB 这种说法已经过时了(且会导致误解),维基百科作为线上百科,应该遵循最新的,具有前瞻性的、和国际(包括其他语言的维基百科)接轨的命名规则。所谓“新IUPAC法使用不普遍”只是教科书编写因循守旧的一个体现。赘言多种命名法实为繁琐,可以使用无歧义的新IUPAC数字命名并加链接,不知者可自行点开链接获知对应关系。另,对“未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和使用”表示质疑,学术界≠大学化学入门课本。--Almsev Talk 2018年8月8日 (三) 15:12 (UTC)回复
    确实,所谓“新IUPAC法使用不普遍”的说法,未免过于夸张。  不过呢,作为中文维基百科,我们既要顾及到各地(大陆港台等)的词语使用现状,也要和国际上的用法接轨。  我个人偏向于同时介绍1~18和大陆现有方案;CAS嘛,我想如果读者懂了大陆方案,也能看得懂的;noble gas确实比较奇怪,我个人还没见过VIII A的用法。--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8年8月8日 (三) 20:30 (UTC)回复
    SzMithrandir阁下在现实中没见过VIII A?请问可以说以下你的经历么?--Ktsquare 留言 2018年8月9日 (四) 01:51 (UTC)回复
    年代“久远”,当时看过的书都早不在身边,我只能凭印象回答:我小学和中学翻字典、看教科书、上课的时候,看到的都是表格中的“大陆方案”,即VIII没有B,惰性为O(一说0);当时似乎对1~18新方案有所耳闻;然后到了大学(2011年以后),加拿大这边是已经是以1~18新方案为准了,虽然还是偶尔提及CAS版本——那么问题来了,我实在是想不起来(加拿大、北美)什么时候会把惰性称作VIII A,估计是像“halogen”一样,有更好的常用词(noble gas、inert gas)称呼,加上2010年代已经基本淘汰CAS方案、采用1~18新方案,所以我没遇到吧。--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8年8月9日 (四) 06:20 (UTC)回复
    IA,IB这种说法,对于旧iupac来说的确过时且容易导致误解,但对于大陆或CAS,用“A”表示主族,用“B”表示副族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导致误解从何说起?再者,维基百科不是学术报告,是大众百科。中文维基百科的读者主要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以及马新地区,既要考虑国际,又要考虑地区。再者,至少对于中文维基百科读者来说,CAS或大陆命名都是主要的命名方式。问题又来了,如何证明到底有没有被学术界广泛使用?这恐怕比证明孙中山是男性还要难  囧rz……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9日 (四) 13:21 (UTC)回复
  • 在我就讀台灣高中化學時(2010年前),當時採用的是CAS命名再輔以新IUPAC命名。2018年8月9日 (四) 06:38 (UTC)
@Ktsquare我昨天打字回复的时候,专门google了一下“VIII A group elements”,有效结果非常少。刚才我又google了一下“VIII A noble gases”,有所收获:
第一个结果触动了我模糊的记忆,我想起来以前中学的时候,好像有提到过把稀有气体叫做第八主族的说法。  另外,教科书方面,Levine的《Physical Chemistry》(2009年,第6版)的元素周期表(在1~18之上)仍标记了CAS方案,但Housecroft的《Inorganic Chemistry》(2005年,第2版)的元素周期表只列出了1~18新IUPAC方案。也许是因为Levine在北美,而Housecroft在欧洲?
我个人的观点其实上面也提到了;我结合最新讨论,总结一下:首先,标识以1~18为主,条目名称鼓励采用“chalcogenide”等常用名,没有足够常用的就用数字。其次,标出华语地区已使用的主/副族记号;然而,问题来了,大陆方案和CAS方案(台湾似乎采用CAS)有区别,怎么样做到既简洁又准确地描述呢?——我想,大多数族,大陆和CAS是一样的,因此可以描述为“中文中多采用CAS命名xx”(此时假设港台都是CAS,不知事实是否如此);遇到大陆和CAS不一样的个别族,则描述为“CAS命名下为xx,中国大陆惯用xx”。--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8年8月10日 (五) 06:04 (UTC)回复

去了趟书店,发现修订时间较晚的书籍后方附表是大陆+新IUPAC,但正文内容仍然是大陆命名。再结合以上讨论,总结一下我的个人意见:

  1. 元素周期表模板上增加CAS和大陆命名。
  2. 8、9、10列的问题,通过消歧义解决:VIII族。(繁体界面显示VIIIB族,由于我不知道港澳马新用什么,如果您知道,请添加zh-hk,zh-mo等参数)
  3. 原则上CAS、大陆命名法、新IUPAC法共用,如果实在不能共用,使用新IUPAC。弃用旧IUPAC。通过简繁转换系统处理CAS和大陆的区别(其实只有VIII(VIIIB)和0(VIIIA)族有区别)
  4. 有称呼的元素,主条目用已有的称呼,例如:稀有气体元素铜族元素。没有称呼的,以新IUPAC命名,并建立CAS和大陆命名的重定向,主条目中提及CAS和大陆命名。--WAN233 (留言)2018年8月11日 (六) 04:42 (UTC)回复

总结 编辑

@Leiem已经差不多一天没有新的讨论了,我做总结会掺杂我的主观看法,您在化学类条目的贡献突出,所以请您来总结并公示。--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13日 (一) 12:15 (UTC)回复

我觉得先把几种方案列出,然后让大家投票比较清晰一点。讨论中主要讲了大陆用法的现状以及词语转换的问题。--Leiem签名·留言2018年8月13日 (一) 12:22 (UTC)回复

大陆用法问题 编辑

并列CAS已经达成共识,是否并列大陆用法?--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13日 (一) 12:49 (UTC)回复

转换问题 编辑

如果并列大陆用法,是“CAS属某某,中国大陆属某某”,还是通过添加zh-cn参数解决?--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13日 (一) 12:59 (UTC)回复

如果不并列大陆命名 编辑

是否通过建立重定向并在内文少量以及以方便大陆读者?--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13日 (一) 12:59 (UTC)回复

个人认为已经达成共识的地方 编辑

  1. 8、9、10列的问题,通过消歧义解决:VIII族。(繁体界面显示VIIIB族,由于我不知道港澳马新用什么,如果您知道,请添加zh-hk,zh-mo等参数)
  2. 原则上CAS、新IUPAC共用,如果只能用一个就用新IUPAC。
  3. 有称呼的元素,主条目用已有的称呼,例如:稀有气体元素、铜族元素。没有称呼的,以新IUPAC命名,并建立CAS和大陆命名的重定向,主条目中提及CAS。
    以上条文有其他看法欢迎继续提出,难免掺杂主观意见请原谅。--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13日 (一) 12:59 (UTC)回复

结果 编辑

  1. 8、9、10列的问题,通过消歧义解决:VIII族。(繁体界面显示VIIIB族,由于我不知道港澳马新用什么,如果您知道,请添加zh-hk,zh-mo等参数)
  2. 原则上CAS、大陆命名、新IUPAC共用,如果只能用一个就用新IUPAC。CAS与大陆区别可用文字说明,也可用简繁转换的zh-cn参数解决。
  3. 有称呼的元素,主条目用已有的称呼,例如:稀有气体元素、铜族元素。没有称呼的,以新IUPAC命名,并建立CAS和大陆命名的重定向,主条目中提及CAS和大陆命名。
    以上公示七日。--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19日 (日) 04:51 (UTC)回复

通过。--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26日 (日) 04:14 (UTC)回复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化學元素的族 编辑

承接前面的討論,以我所記得印象中香港中學課本對於元素週期表上的標示應該是I-VII,只標主族元素不標過渡性元素,也沒有A/B的區分?忘了貴族氣體是寫0還是VIII。至於說在大學等場所更深入的討論,以香港這些場合的語言環境來說應該沒有中文習慣可言?——C933103(留言) 2018年9月1日 (六) 12:59 (UTC)回复

提議明確元素命名規範 编辑

原標題:119號往後未發現元素的條目命名
通過: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現在,此類未發現元素在中文維基百科上的條目是按照其化學符號編號來命名的,但是個人感覺在中文語境下,比起用Uue等符號來稱呼該等元素,更常用的稱呼方法是例如「119號元素」等以數字指代的稱呼方法。因此,建議修改相關條目命名至符合此命名方式。
作為參考,雖然用Google搜索「Uue」的結果數字比「119號元素」的結果數字多上數倍,但是搜索「Uue」的結果中,前面大部份都是來自各種維基百科鏡像站的結果,其他網頁也有另外以「119號元素」等方式來稱呼該元素。
——C933103(留言) 2019年5月16日 (四) 02:41 (UTC)回复
(+)支持保留Uue等符號。Og等元素未命名以前,維基百科也是採用Uuo等來命名的,這個慣例為什麼要更改?而且,會不會有那些元素存在還說不定。--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9年5月19日 (日) 16:14 (UTC)回复
以上。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3日 (一) 13:25 (UTC)回复
修改於2019年6月4日 (二) 05:43 (UTC)。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4日 (二) 05:43 (UTC)回复
再修改於2019年6月4日 (二) 11:02 (UTC)。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4日 (二) 11:02 (UTC)回复
@Sanmosa(!)意見:我想,「Fl」是元素符號,「Uuq」才是依IUPAC元素系統命名法對於未發現元素的命名的縮略寫法,這就好比韓老成之於韓十二郎一樣。我的意思是,不宜把Fl與Uuq都稱作「......縮略寫法」,因為Fl不只是縮略寫法,它比Uuq更正式。不知大家認同否?-游蛇脫殼/克勞 2019年6月4日 (二) 10:56 (UTC)回复
User:克勞棣已訂正。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4日 (二) 11:02 (UTC)回复
  • 如果沒人反對的話,我打算三日後對此進行公示。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7日 (五) 11:33 (UTC)回复
    • User:Sanmosa相當於公示十(3+7)天ㄟ-- Sunny00217 - 2019年6月8日 (六) 10:39 (UTC)回复
  • 現公示七日。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10日 (一) 14:40 (UTC)回复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铈化合物 编辑

铈化合物的名称最近被频繁移动,在此提出供社群讨论。相关意见参见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21/04/21硝酸铈 (消歧义)硫酸高铈(IV)两项讨论部分。--Leiem留言·签名·维基调查 2021年4月23日 (五) 02:01 (UTC)回复

(!)意見无机化学命名法中,镧系+4价的冠字为“高”,我的想法是将四价铈化合物与其他化学物质的命名格式按照无机化学命名法统一,如硫酸铁(II)硫酸亚铁氯化锡(II)氯化亚锡等。

但因为Ce(IV)离子的特殊性(高价离子作为阳离子)导致其几乎没有确定的先例,而相似的如高锰酸钾等高价离子作为阴离子的物质有地区词问题:“高某化物”在台湾称为“过某化物”,这就导致出现了争议。

关于地区词问题,其对于高价阴离子作出了规定,但是对于阳离子没有太大的要求,我认为用“高”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关于常用性的问题,而在我接触的社群中,使用“高铈”的频率比“铈(IV)”更高。因为在口语的场合中,这样的表述会被混淆成硫酸铈(III),而“硫酸高铈”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HlDorəmon(7AlK · C0И7Я18z) 2021年4月23日 (五) 20:12 (UTC)回复

单独的“铈”在化合物中一般指+3价,但是对于部分化合物,铈一般指四价:硫酸铈、硫酸铈铵、氢氧化铈、硝酸铈铵、氧化铈。而硫酸铈等目前是放+3的条目下显然不合适。铁和锡一般没有歧义。--Leiem留言·签名·维基调查 2021年4月24日 (六) 02:19 (UTC)回复

修订Wikipedia:命名常规 (化学) 编辑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提议背景:规范中文维基百科化学物质条目名称,避免未经社群讨论的移动。

新增条文以绿色底色标出。


化学物质

元素

已發現的化學元素有對應中文漢字名稱者,使用該中文漢字名稱(例如「鈇」)為條目名,否則以IUPAC公佈的元素符號為條目名(例如「Fl」);未發現的化學元素依IUPAC元素系統命名法對於未發現元素的命名的縮略寫法為條目名(例如「Uuq」)。IUPAC公佈的已發現元素全名、未發現的化學元素依IUPAC元素系統命名法對於未發現元素的命名的全名,以上提及的所有可接受命名(如適用),以及X號元素(X為對應化學元素的原子序)可作為指向對應化學元素條目的重定向。

化合物

当一种物质有通用名时,优先使用通用名,如甲基黄优先于“N,N-二甲基-4-(苯偶氮基)苯胺”。如果有多种同一优先度的命名法可以适用于同一种物质,那么通常应该尊重条目创立者的意愿。如2-氯苯酚邻氯苯酚可择一创建,另一个作为重定向这一规则同样适用于因地区词差异而产生的别名。

化合物中元素价态以带括号的罗马数字表示,如钴(III)、钼(III)等。金属元素作为阳离子时,相对低价态可用“亚”表示,如Fe2+为亚铁,适用于加“亚”字的元素还有Cr(II)、Cu(I)、Tl(I)、Hg(I)、Pt(II)、Au(I)、Ge(II)、Sn(II)和Ln(II),其中Ln为镧系元素,CeII除外。未提及元素价态需以带括号的罗马数字表明价态或汉字表明组成,如VF5的条目名为氟化钒(V)或五氟化钒。阴离子中的元素存在变价元素时,可以带括号的罗马数字,或表示价态相对高低的汉字“次”、“亚”、“过/高”等命名。配合物命名一律用带括号的罗马数字,当该元素价态唯一而无歧义或存在俗名时,可省略罗马数字或用俗名命名,如二碘合银酸钾或亚铁氰化钾,其中后者也可命名为六氰合铁(II)酸钾。

化合物中无歧义的汉字或字母在条目名中应省略,如NaCl的名称为氯化钠而非一氯化钠,(CH3)2NCHO的条目名称为二甲基甲酰胺而非N,N-二甲基甲酰胺(该化合物的甲基只能接在氮原子上)。化合物中有多个阳离子或阴离子时,以电负性较强的前置,如PbClF为氟氯化铅,KAl(SO4)2为硫酸铝钾。

阴离子和阳离子以盐的形式命名,如Cl的条目名为氯化物而非氯离子,SO42−的条目名为硫酸盐而非硫酸根,NH4+的条目名为铵盐而非铵根离子。这些离子名可建立重定向。当离子的名称更常用时,可以离子命名,如碳正离子。分类的命名亦同。

有机化合物的取代位命名可用阿拉伯数字、希腊字母或汉字表示,不使用英文简写omp,但英文简写可作为别名重定向。异、仲、叔可用汉字或以数字+取代基的方式命名,不使用英文简写。表示并环时可用字母表示,如二苯并[c,g]菲。

其余未尽规则可参考IUPAC命名或系统命名法命名。

其它

化学物质命名中所用的括号标点符号遵循IUPAC命名法的规定,标题中的“(”、“)”使用半角括号且不加空格(如:二氯化二(苯甲腈)合钯),而标题中的“[”、“]”由于技术原因需改为全角的“[”、“]”(如螺[5.5]十一烷对应的页面应命名为“螺[5.5]十一烷”,可以在该页面中使用{{DISPLAYTITLE:螺[5.5]十一烷}}来使页面标题显示正确)。


--Leiem留言·签名·维基调查 2021年4月27日 (二) 17:12 (UTC)回复
想請問一下,順式和反式異構化合物的是在最前方加上順反就好了嗎? 2021年4月28日 (三) 02:58 (UTC)回复
是的。目前绝大部分现有条目的名称都符合修订的方针。--Leiem留言·签名·维基调查 2021年4月28日 (三) 03:26 (UTC)回复
好的,謝謝您,另(+)支持提案。 2021年4月28日 (三) 04:05 (UTC)回复
(+)支持。--Yangwenbo99 2021年4月28日 (三) 06:16 (UTC)回复
(+)支持。--痛心疾首 2021年4月28日 (三) 14:25 (UTC)回复
(+)支持:--~~Sid~~ 2021年4月30日 (五) 06:56 (UTC)回复

考虑到上述规定大部分都符合维基百科内现有条目的实际情况,且符合IUPAC的命名指南,现交付公示。--痛心疾首 2021年4月29日 (四) 08:37 (UTC)回复

公示7日后(至5月6日 08:37 (UTC))若无意见即通过。--Leiem留言·签名·维基调查 2021年5月4日 (二) 01:52 (UTC)回复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返回到项目页面“命名常规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