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繁简处理/档案7

以下讨论内容移自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下一次登录 00:14 2007年2月8日 (UTC)

(1)

港澳繁体台湾正体之争开始,中文维基的地区化挣纷就没完没了.可是这是一条不归路,因为地区化永远都是存在的,而且可以越分越细,就如现在新马简体和大陆简体之分,那么未来更会有新加坡简体和马来西亚简体之分.如果我们现在同意这个趋施下去,中文维基可能未来分为10几个标签,而且会更多,因为我们今天同意新马简体分离,明天就不可能反对新加坡简体和马来西亚简体的分离.

我的意见重新回到简正/繁体标签

然后重新定义维基条目命名规则

1)在每个有地区差异命名的条目上都加入各地区的命名,并做好重定向.

2)对最终条目命名,也就是最终所有重定向连接到的条目采用一个通用命名规则

3)这个规则可能是

  普遍性,如果两岸三地加上新马,普遍采用某一个命名,并占多数,则采用此命名
  原创性,采用最早出现命名
  本地性原则,如果该事务是该地区专有的,则采用该地区命名法
  对于外来词,如有该国官方译名则采用官方译名
  无则采用实效性,以第一个翻译命名为标准.
  如举证困难,则采用创建者所定命名为准,然后等待有资料再行修改
 该规则应该可以通过修改投票制定.
补充一下,就那亚细安,东盟例子来说,这是一个外来语,那么如果有官方译名的话,就按官方译名来处理,并加上某个地区的特殊叫法,如果没有则看实效性,那个译名最先出现,就以该译名为主.但需要相关人员提供资料证明.--Ksyrie 02:03 2007年1月28日 (UTC)
另见中文官方译名,非外来词用普遍性,原创性,本地性来规范,举例歌仔戏在大陆也有名称为芗剧,多流行于漳州一代,但如果考虑到本地性,明显台湾为歌仔戏的中心,则此条目应该以歌仔戏命名而不是芗剧,另举亚细安或东盟条目,在没有官方译名之前,新马作为该联盟的成员,有本地性,所以应该以亚细安为命名.但如果ASEAN自愿将译名改为东盟,则应以东盟为本地译名.--Ksyrie 02:15 2007年1月28日 (UTC)

早在港澳标签建立时,我就投票极力反对分化,但无奈香港人过多,最终还是获得通过。因为事关地域利益,而投票又非强制性,因此我想目前的删除提议通过的可能性也不大,这个问题绕到这里已经绕到死结的地步了,估计短期内不会有好的解决。这种问题有很大的行政意味,我觉得是需要一定的专制。--Ffn 08:10 2007年1月28日 (UTC)

港澳标签和台湾正体标签建立之前没有考虑到地区化问题,现在问题提出来了,采取分标签是一种解决方法,但绝对不是一个好的方法.采用兼顾地区性差异的通用命名规则可能是一个解决方法,如果大家能普遍接受,可以通过投票来解决.--Ksyrie 08:56 2007年1月28日 (UTC)

(-)反对:沒有通用命名的怎麼辦?例如我舉的雜湊表散列表。或是翻譯名怎麼辦?例如的哈利波特書名?--Jnlin討論) 09:20 2007年1月28日 (UTC)

用「先到先得」原則無法解決以上的問題。給一個台灣資訊系學生看通篇「散列表」的條目將完全無法理解且覺得非常彆扭的。標籤太多可採用下拉式選單,也可以設定一個標籤淘汰機制。但我反對將地區用詞轉換取消。--Jnlin討論) 09:20 2007年1月28日 (UTC)
我的提出的命名规则不是最终方案,我希望大家最后可以讨论出一个基本上可以接受的方案.就如雜湊表散列表的命名,可能采用普遍性原则,如果除某地区外都基本使用同一个名称,我们可以把该条目命名为该名称,或者采用实效性,如果有该作者的官方译名,我们就采用该译名.哈利波特书名问题也可以参考以上解决,唯一可能出现问题是,一本书有两个官方译名,这个问题可能是无解的,所以采用创建条目作者的译名为主作为折衷方案.--Ksyrie 09:17 2007年1月28日 (UTC)
最普遍的說法是 Hash Table....--Jnlin討論) 09:26 2007年1月28日 (UTC)
Hash Table不是中文,中文维基应该以中文命名.对于台灣資訊系學生看通篇「散列表」内容感觉别扭,这个问题在维基中是不可避免出现的,因为中文维基的编辑人是真正来自世界各地的,不论任何人写任何条目,必然以自己最习惯的写法写出,但我认为人还是有从众性,如果基本上大家都用一个说法,持少出意见的人最终还是会接纳该说法.就拿英文truck 和lorry在英文维基中[1],lorry 被重定向到truck,并且说明lorry是british用法,还加入马来语的lori,和墨西哥西班牙语的troca,新西兰和澳大丽亚的ute.可以说英文的差异很大,但大家基本接受普遍性原则,truck主要在美国使用,但其他各地的英语使用者也可以理解,所以全文基本上以truck出现.--Ksyrie 09:28 2007年1月28日 (UTC)
是啊,Hash Table不是中文,但所有的漢語母語資訊學生都看得懂,而台灣學生100%看不懂散列表。中國學生看不看得懂雜湊表我就不清楚了。--Jnlin討論) 09:31 2007年1月28日 (UTC)
为什么100%都看不懂?他们都是瞎子还是大脑有缺陷?个别人要不是太小看台湾资讯系学生的智商了,就是太看不起广大中文维基百科编辑者(包括他自己)的解释和写作能力了。
Hash Table是不可能让所有学汉语的人看懂的,英语的普及率还没有到那么高的程度.我明白你说得意思,但是如果是作为同一个语言维基的话,互通性应该是存在的基础.如果拒绝从众性,未来中文维基势必会分成两个或三个不同的维基版本.可能有人喜欢看到这样的局面,但这绝对是一个损失.你可能担心的强势影响弱势是存在的,现在美语大量影响英语,澳洲英语是现实.如果大家希望中文能作为相互之间沟通语言的话,那必然会有强势的命名方法,所作的不应该是拒绝这种趋施,而应该是顺应趋施,尽量使自己命名为大家所接受.--Ksyrie 09:43 2007年1月28日 (UTC)
我說的是「漢語母語資訊學生」,也就是主修資訊的漢語母語學生。Hash Table當然不可能讓所有以漢語為母語的使用者都看懂。如果所有的譯名都跟隨你說的強勢國家,也就是中國大陸譯名,那也是一種POV跟多數暴力,如果這樣,還不如連繁體都刪掉好了。--Jnlin討論) 09:47 2007年1月28日 (UTC)
你误会我的意思了,举例来说在19世纪和20世纪时,中国应该时中文的强势国家了吧,担大量的日制汉语进入汉语,并且称为现在你我现在使用的高频率词语,如社会,经济,电话等.如果这些新创立词没有生命力的话,是不可能在现在继续使用的,而且你所担心的大陆译名决定台湾译名并不是真实情况,实际上台湾香港译名大大影响了大陆的新名词,请看[2],

[3],影响永远都是存在的.--Ksyrie 10:08 2007年1月28日 (UTC)

(2)

見到很多不安的言論。不分開出去是因為大家有接納你我不同的心胸。或許是住在各地中文用者的文化, 習慣不同, 但不能夠強迫別人要跟著你那種文化。雖然我都不想見到繁簡分家, 但都不能強迫我說公車(巴士)。我由小到大說"Bus"那個物件是巴士, 如果有一天要我改就公車我會覺得很怪。想想如果有一天只許你說Bus那個物件是巴士你會有甚麼感覺。-- 10:06 2007年1月28日 (UTC)

一个维基百科的条目名称,无论叫什么,都怎么也不可能强迫你叫或不叫巴士的。维基百科列一个条目是为了解释人、事、物的实质,也包括概述对他们的各种称呼。条目的标题只是一条寻找信息的线索,百科首先不是字典,维基百科更不是权威,你怕什么?
没有人强迫,现在大陆很多公共汽车也被称为巴士,并没有人觉得强迫或怎么样,我认为台湾,香港有些维基人有被嫌害妄想症,大陆民众可以接受台湾,香港命名,难到台湾香港民众就不能接受大陆命名?我希望在这里能建立一个大家公允的命名规则,考虑各方的想法,也保证中文维基的一致性.--Ksyrie 10:15 2007年1月28日 (UTC)
為人要細心一點。有時世界不是所有事情統一起來會有完美的成果。我沒有被嫌害妄想症, 只是想你想一想而已。坦白說如果沒有了轉換表我真的不會上維基百科, 難道大家為單一個條目帶出來討論不好嗎?-- 10:30 2007年1月28日 (UTC)
可能需要对每一个条目单独来讨论,但是是通过一个大家认可的规则来规范.至于你说的没有转换表不想上维基问题,我认为是你个人的问题.中文各地差异比起中文和英文差异小的可以说忽略不计,如果你宁愿接受英文说法页不愿接受其他地域中文说法,只能说明你更愿意使用英语而不是中文.而且最后命名规则是折衷妥协的,并不存在以那个为主的问题.--Ksyrie 10:56 2007年1月28日 (UTC)
如果是個人的問題, 那真的很爛。是, 我是願意用英文多於中文。很累, 不喜歡與你說下去。-- 11:12 2007年1月28日 (UTC)
宁愿接受非中文英语的说法,确不接受其他地区中文说法,除了狭隘和歧视还能说明什么呢?--Ksyrie 11:19 2007年1月28日 (UTC)
lol 那這是你的問題。-- 11:25 2007年1月28日 (UTC)
不可能。例如矩陣(見[4]),名詞譯法根本相反。--Jnlin討論) 10:21 2007年1月28日 (UTC)
这是定义不同所至,并不是矩阵命名问题.行和列应该列举到歧义页,并在矩阵中说明采用的是那一种定义方法.其实此问题不是新问题,例如计算机理论中的字节顺序Endianness[5],即是低字节还是高字节为首位的问题.在不同的资料里,作者首先会给出本文所采的是big endian 或是little endian,并不影响读者的理解程度.--Ksyrie 10:51 2007年1月28日 (UTC)
那麼矩陣條目要怎麼撰寫?「數學上,一個m×n矩陣乃一mn的矩形陣列」還是「數學上,一個m×n矩陣乃一mn的矩形陣列」?矩陣該文是兩岸對矩陣中行與列的定義不同,因而適合用詞語轉換,而不是big endian跟little endian的問題,因為不會有同一份資料同一個欄位同時採用big endian與little endian。--Jnlin討論) 10:57 2007年1月28日 (UTC)
在定义之前先强调的意义,然后说明在某个段落,行和列的定义,我的一点看法.big endian和littel endian只是我拿出来作类比的.强调行和列之后,就不会有误解.--Ksyrie 11:01 2007年1月28日 (UTC)
若在中做消歧義,是不是應該說「行在矩陣中是指橫(或直)」?那麼這個「行」就必須採用某地區的定義,也就是忽視其他地區的定義。如果真的是這樣,以後大概會有報導說學生拿維基百科內容質疑教科書的事情發生了。--Jnlin討論) 11:05 2007年1月28日 (UTC)
这个问题如果学生仔细看行和列的定义就可以解决,如果维基定义中非常明确说明采用那种定义方法,是不可能造成误解的,学生如果质疑,是因为其个人没有明白维基的定义,并不是维基的问题.--Ksyrie 11:09 2007年1月28日 (UTC)
這是一部百科全書呀。-- 11:26 2007年1月28日 (UTC)
教科书比百科全书还权威,遇到诸如big endian 或 littel endian的时候也会事先说明采用那种方法,这不影响维基.--Ksyrie 11:43 2007年1月28日 (UTC)
決定強迫維基人採用某種定義方法是種POV。--Jnlin討論) 11:16 2007年1月28日 (UTC)
同意Jnlin。-- 11:19 2007年1月28日 (UTC)
为什么说是强迫呢?如果在定义中注明各地使用方法,为什么说是POV呢?如果按照绝对的尊重各地说法,那更有尊重个人说法,尊重各团体说法,这样讨论下来是无穷无尽的.--Ksyrie 11:23 2007年1月28日 (UTC)
尊重。-- 11:37 2007年1月28日 (UTC)
那使用地區標籤也就是註明了各地使用方法。--Jnlin討論) 11:28 2007年1月28日 (UTC)
使用标签是一种解决地区差异的方法,但不是最好的方法,理由就是地区差异是无穷的.所以我提出采用一个通用命名规则来解决这个问题.而这个规则可能是上面我列举的,而且希望大家能找到更好的规则.--Ksyrie 11:32 2007年1月28日 (UTC)
這無助於解決爭端,反而到時候可能會一個字一個字的爭執。我想使用標籤雖不是最好的方法,但也是前幾名好的方法了。--Jnlin討論) 11:37 2007年1月28日 (UTC)
嗯,有可能出现这种问题,但如果有一个普遍接受的规则,即使有争端也可以解决.维基上从来不缺乏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向左资料.但在维基的一些方针下,如非原创性,可验证性下,维基还是很好的发展的.--Ksyrie 11:48 2007年1月28日 (UTC)
问题是:
  • 这种规则或许存在,但还没有找到
  • 或者,您认为您在开头处提出来的规则属于“普遍接受”,但别人并不这么认为
--Isnow 13:01 2007年1月28日 (UTC)
所以我们在这里讨论,如果能定出一个大家可以接受的规则,那是最好了,我上面写的一些什么性之类的,都是一些个人看法,所以我加上可能两个字.--Ksyrie 13:15 2007年1月28日 (UTC)
其他的領域我不敢說,但電腦(資訊)相關領域最普遍被接受的就是英文詞彙了,有時講雜湊在台灣也有人聽不懂的。在這種領域,我認為標籤是最好的辦法了。--Jnlin討論) 13:20 2007年1月28日 (UTC)
问题是1,看维基的不全是電腦(資訊)相關領域的相关人员,而且英文的普及率还是太低2这里还是中文维基.所以英文名称很难被接受.--Ksyrie 13:29 2007年1月28日 (UTC)
我沒說要用英文命名啊,只是說你有時候永遠找不出一個普遍被接受的譯名而已。這時使用標籤將所有人的觀點(譯名)並陳是最好的作法。--Jnlin討論) 13:34 2007年1月28日 (UTC)
有些情况可能有,不过不会很多.这个问题值得商榷,但也必维基最后变得无数标签好.还有能不能举一个找不到普遍接受的译名?--Ksyrie 14:32 2007年1月28日 (UTC)
例如Hash Table。另外,我倒覺得無數標籤較好。--Jnlin討論) 15:11 2007年1月28日 (UTC)
請問為何你覺得無數標籤較好?請給出理由。一般人覺得無數標籤不好的理由是因為管理困難,請問無數標籤要如何管理?--真實事求是() 11:04 2007年1月30日 (UTC)
我到覺得沒有管理困難的問題,只有願不願意去維護那個轉換表的問題。--Jnlin討論) 11:33 2007年1月31日 (UTC)
请问Jnlin兄,你愿意接下维护这“无数个”转换表的担子吗?如果你自己都不愿意,何来“無數標籤較好”的说法。--Alexcn 03:50 2007年2月1日 (UTC)
我願意維護zh-cn與zh-tw的轉換表,但其他就非我能力所及。--Jnlin討論) 10:05 2007年2月1日 (UTC)

先说说矩阵这个条目。这里存在的问题是概念定义的不同,而不是用词的不同。用词转换也根本不可能解决“行列”定义的问题:难道要把“行”都转换成“列”?这样“行人”可都变成“列人”了。再说Hash Table的译名。我初学这个概念的时候接触到的译名是“哈希表”,后来在其他地方看到“散列表”,除了一开始的不适应之外并不影响我的理解,因为我知道它们都是同一个概念。我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不同的译名或者用词其实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对阅读有很大影响,关键问题是心理上愿不愿意接受,也就是前面有人说的“要看得舒服”,比如有人看到对岸的用语就不舒服,就想换成自己顺眼的,这种倾向也是很好理解的。但是这种倾向对于维基的最终目标——一本堪用的百科全书——是否适用,是否一定要让整个社区接受这种倾向,并为之付出管理上的代价,这个问题才是值得讨论的。而且,即使社区愿意接受这一倾向,也达成了共识,那么是否必须采用现在的分地区、全局转换的机制,也需要讨论。
所以,当前首先需要讨论的议题应该是:是否保留用词转换。--Alexcn 04:30 2007年2月1日 (UTC)

你說的轉換可以在單篇文章轉換即可。基本上我認為所有的字詞轉換不應該有全域的,而是在各條目內各自設定適合該條目的字詞轉換規則。--Jnlin討論) 10:08 2007年2月1日 (UTC)
让我们先把繁简体字体转换的问题和地区内容翻译的问题切割开来。首先,我看大家都不反对设立繁简体的转换,技术上这需要一个繁转简的字表和简转繁的字词表(简转繁要词表而不是单纯的字表仅是处理一些一对多字的转换问题,毫不涉及任何地区用词问题)。界面上转换功能可以由原来的简/繁连接来提供。这步可以先完成。
其次才是地区词分歧的处理。所谓“处理”是在整合的过程中去面对他们,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逃避,不然就不是处理了。基本上有几种做法:不翻译并取共识词;默认不翻译但用户有翻译工具;自动全文本翻译;及更多。不翻译可以适应大部分文章。其余可能有地区分歧的文章我们可以列出几种:纯中文新概念词、中文外来词、翻译词。新概念词很少会重叠,因为会有先出处。翻译词也可以参照权威典范处理(事关地区的用地区标准,不事关地区的用国际标准、甚至当地的海外中文新闻用词等)。外来词才是最有争议的,因为已经是消化过的中文词汇了,地区局限性又较强。我认为全文本翻译大大超出了解决这些外来词分歧的需求,所以我建议最多只在个别需要的页面上提供翻译工具(地区选项的菜单一定要从主页上去除,这是肯定的)。至于这个翻译工具应该把条目整篇翻译还是仅提供一个对照表,应该讨论一下,总之目的必要是方便读者的理解而不是让读者看得顺眼。维基百科不可能也没有义务让读者看什么都顺眼。 -T
反對把選單從首頁去除,這樣讓讀者不方便選擇。百科是拿來用的,方便理解跟看的順眼兩者都很重要。--Jnlin討論) 10:05 2007年2月1日 (UTC)
我的意思是要能区分少数有歧义的页面和大多没歧义的页面。菜单只要以工具的形式出现在需要的页面的同一个位置上就没有不方便的事,能不能接受?—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251.2.2對話貢獻)加入。

(3)

繁簡轉換標籤乃至於更後來的區域用語轉換標籤,是奠定了各種用語習慣不同的中文地區用戶能在同一個中文維基百科下共同合作的基礎,如果取消這些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機制,那麼後果就是回到那個繁簡、不同地區用戶吵著要分家建立不同百科版本的落伍時代。別忘了就算使用地區轉換標籤,還是有辦法在條目中註明其他地區不同的用語習慣(參考航天飞机這條目中的用法),因此上面有些主張要取消地區轉換只是為了讓不同地區用戶知道彼此用語方式的理由並不成立,相反的,地區轉換標籤可以提升條目內容對於各不同地區用戶的可讀性。別忘了,維基百科的存在是要製作一個能讓每個人都看得懂、方便使用的百科全書,而不是文字熔爐或某種烏托邦理論的試驗場,而充滿陌生用詞的百科全書,只會讓人越看越疏離而已!
因此我認為,目前唯一需要討論的,應該是『要符合怎樣的標準才能制訂一個新的地區用語轉換版本』,以便讓日後想要申請新的地區用語轉換版本的人有跡可尋。至於要回頭取消地區用語轉換,我認為是完全不可行且的!--泅水大象 訐譙☎ 17:20 2007年1月28日 (UTC)
贊成泅水大象兄的提議,應該制定轉換版本的進場及退場機制。--Jnlin討論) 16:11 2007年1月29日 (UTC)
不太對頭,維基祇有繁簡轉換標籤是很久的事了,雖然那是zh-cn及zh-tw,但很多人都不在意這點,也不見發生甚麼問題。取消了地區轉換標籤祇是回到港澳繁體沒設之前的狀況而已,不會“回到那個繁簡、不同地區用戶吵著要分家建立不同百科版本的落伍時代。”那麼嚴重,我不了解你這看法是如何得來的?
所謂的用詞不同,並沒有嚴重到看不懂的程度,第一次看不懂,點擊條目就看懂了,好像第一次看到好萊塢,點擊看內容不就了解了嗎!而且一條目內因用詞有異而看不懂的用詞不會太多,一般情況比生字少多了,所謂的看不懂問題是被誇大了,其實我認為很多人支持地區標籤主要是為了“看得舒服而已”。--真實事求是() 11:24 2007年1月30日 (UTC)
真實事求事,這是有經驗的維基人的觀點。不是一般讀者的觀點。--Hillgentleman | 11:41 2007年1月30日 (UTC)
一般读者也懂得点击连接,而且不要把一般读者都看成如此地域中心,缺乏见识,在现代网络发达,看懂各区用词的人不是少数,倒是只看本地网页的才是少数。--真實事求是() 05:50 2007年1月31日 (UTC)
對於一般讀者來說,看得舒服是很重要的。另,有些用詞根本定義就相反,取消轉換會有問題,例如矩陣的行列定義。--Jnlin討論) 13:57 2007年1月30日 (UTC)
看得舒服也不能说不重要,但要看原因是什么。看到其他地区的用词就不舒服这就地域中心了,就如有人已经知道好萊塢就是荷里活,但就是看好萊塢不顺眼,不舒服,这多数就是地域中心在作怪而已,我不认为维基需要做出改变去符合这种违背维基规则的不舒服。
就如有人看到中立的条目内文中有各种论点就不舒服,难道维基要改变其中立的原则去符合他们吗?--真實事求是() 05:50 2007年1月31日 (UTC)
真實事求是, 好來塢/荷里活已經廣為人知,不是大問題。但我們要考慮來維基查技術文章的人。技術文章本身已難讀,若要再逐字番,更添麻煩。尤其於網速低的地方。若斷線就可能因一字之差不能讀下去。---Hillgentleman | 10:52 2007年1月31日 (UTC)
情况一样,查技術文章的人若本来已经知道某词的意义,那问题与好萊塢/荷里活一样,遇见的麻烦就如碰见同义词;若不知道某词的意义,无论是否他家乡的用词,也必须费功夫去了解,遇见的麻烦类似看到生字。地区用词不同的问题,其实本质就是同义词的问题而已,一物多词在中文是很常见的现象,只要不陷入地域中心,就会发现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真實事求是() 13:00 2007年1月31日 (UTC)
真實事求是, 若有三四陌生同義詞,何必要求讀者同時全數記住無誤。來查資料的人未必有興趣學各地用語。工具書越明白易用越好;麻煩的就不好用。---Hillgentleman | 19:17 2007年1月31日 (UTC)
看技术文章的人记两三个词不会有问题,而且我认为可规定一条目内同一事物只能用一个词,且连简单的同义词都搞不定的人,我不认为他看得懂技术文章。--真實事求是() 05:57 2007年2月2日 (UTC)

「建议取消地区标签重回简正/繁体标签」之前題「从港澳繁体台湾正体之争开始,中文维基的地区化挣纷就没完没了.可是这是一条不归路,因为地区化永远都是存在的,而且可以越分越细……」不成立: Zh-cn, zh-hk, zh-sg, zh-tw 早已存在。無「越分越细」。--Hillgentleman | 18:15 2007年1月29日 (UTC)

你的說法有問題,Zh-cn, zh-hk, zh-sg, zh-tw 雖早已存在,由於沒有標籤,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港澳繁體標籤的設立是最近的事,引起了注意後,馬新簡體現在就成立了。以此現象推論將來會越分越细是合理的。
而且你偷換概念,Ksyrie說的明明是“从港澳繁体台湾正体之争开始”,很明顯是說地區分頁標籤,為何你搞成Zh-cn, zh-hk, zh-sg, zh-tw ?不要在討論時耍手段,這是對討論有害的,要就事論事,維基不是政壇或商界,沒有運用談判技巧的必要。--真實事求是() 11:04 2007年1月30日 (UTC)
真實事求事,標籤是末, zh-ch, zh-hk, zh-sg, zh-tw 是本。--Hillgentleman | 11:41 2007年1月30日 (UTC)


(4)

真實事求是兄也是參與維基許久的資深用戶了,雖然我不清楚您是否曾經歷經還沒有繁簡轉換、不同字碼混雜同一版面的那個時代。當時中文維基上主要的用戶群是來自大陸的簡體字用戶,而來自台灣的繁體字用戶雖是第二大族群但兩邊比例卻很懸殊,而來自香港的用戶則只是屈指可數。由於用字習慣的落差,繁體字的用戶曾一度爭取要與簡體分版另立山頭,雖然最後沒有真的發生,但也促成了繁簡轉換機制的形成。今日的狀況則是由於香港地區的用戶增加,帶出『同樣字碼但不同用語習慣』的新型態落差,並得到『依照地區用語差異分設轉換版比較恰當』的共識(雖然我知道有些人可能不肯承認這點,但迄今為止除了屈指可數的幾個人之外,幾乎所有發表過意見的維基人都傾向支持保留地區用語轉換機制,因此我認為這已經達到可稱為『共識』的標準了)。因此,取消地區用語轉換機制雖然與取消繁簡轉換並不是一模一樣的事情,但這種『回退已經發展成型的新機制』的作法,卻是概念類似的情況,如果沒好好處理其結果有可能導致整群用戶出走,希望這說明有辦法回答您所問的『我不了解你這看法是如何得來的?』這句。
我非常認同Jnlin兄那句『對於一般讀者來說,看得舒服是很重要的』,我也一直在強調,真實事求是兄的主張太侷限於以編輯者、或甚至某種理念家的角度來看事情,所以您說的一切都很理論化,但卻忽略實作與實用上的考量。以編輯者為中心的角度看事情,導致您提出一個很不『閱讀者友善』的提案,要求每個對於維基百科系統不很熟悉的外行讀者,要在看文章時東點西點去查閱每一個因為地區用語有落差而陌生的詞彙(更糟的是,由於中文維基的內容還不夠豐富,很多連結都是空的沒東西可點)。而以理念家的角度來看事情,所以您主張讓各種不同的地區用語習慣並陳一畫面上來達到交流或國際化的目的,或甚至達到用語習慣的同化,但卻忽略了『差異性』其實也是一種美德。事實上在之前與Jimmy Wales的談話茶會中Jimbo就曾提過,他支持很多少數語言版本維基的存在,不管這些版本到底運作得好還是不好。支持語言差異性,除了是想要保留人類文化的傳承外,主要也是想要提升維基百科與使用各種不同語言的人們之間的貼近程度。我把這樣的理念進一步延伸解釋到地區用語差異這方面,強化地區用語轉換機制,會讓維基百科更貼近許許多多使用不同用語習慣的人群,讓維基百科的被接受與被使用度更高。因此我認為我們不該因噎廢食——因為擔心以後『用語地區化越分越細不好管理』所以就捨棄用語轉換所帶來的好處,而是應該及早思考如何建立相對應的機制,輔助值得增設的轉換版本成立,但也同時避免增設實際上沒有作用的轉換版本。我認為這樣的思考邏輯,會比較有建設性與前瞻性,而非鴕鳥心態,取消不去看它就覺得不會有事再發生......--泅水大象 訐譙☎ 18:54 2007年1月30日 (UTC)
首先,你忘了维基百科并不分读者和编者,而是同一个群体,至少是潜在的同一个群体。这是理论,但事实上也没有区别。所有这里的编者都是曾经的读者,也继续是读者,编者对文章的修改也都参照自己作为读者的见解。
第二,舒服不舒服的事情对读者来说不应该是重要的事情,这不用我多说了吧?有点涵养的人都知道为什么。文章的内容能够被理解才是最重要的。楼上说得不错,文章不能理解是被夸大了,大家都在注意标题的写法而不是文章的表达就很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你也不缺乌托邦的念头。维基百科不是统一语言的场所,它更不会是保留稀有语种的场所。维基百科的被使用度不取决于公共汽车叫bus还是巴士还是公车,而取决于这篇解释公共汽车的文章写得是否完整和通俗易懂。全世界的语言很多,不能指望全世界的语言都自动对应翻译,而这正是目前的中文维基企图在做的事情。中文维基如果还想维持真正的单一性的话,编者和读者既然起初自我归类了,就要接受某种妥协,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以换取合作的果实。目前的做法和分多种根级别语种+自动复制+自动翻译没实质上的区别,早已违背了中文内容单一性的初衷。无论是地区继续分还是翻译表继续复杂化,都只会越走越远,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上面的不是我写的,请签名。
维基人已经达成共识?这说法与我见到的有所出入,我看到反对地区标签的人不少,有些人本是赞同后来反对,其中也有来自港澳台的人。当然真实情况如何,可能需要与阿仁一样搞个民意调查才清楚。相信你了解,多数不代表正确,即使达成共识也不代表什么。若是抵触维基的共识,即使人数再多,也不可在维基施行。假设多数人反对中立的写法,那维基是否要删除相关规定?现在的地域标签已经抵触到避免地域中心、不原始研究等多个规则了,并且没有页面给港澳人之外的繁体字使用者的现况也严重抵触了文明。当多数意见抵触到维基的规则时,是否还要跟随多数人的意见办事,是值得探讨的。
『回退已經發展成型的新機制』不一定是坏事,坏的機制不管再新,自然也应该反对,且我及Ksyrie并非只是提议单纯的回退,也有试图另外设计一套能够解决不同用词问题的规则。
至于不顾事实的指责,我倒觉得地区分页的设立才是忽略事实,不顾实际。
  1. 令维基管理困难。
  2. 夸大了地区用词带来的麻烦,其实麻烦不会比生字,同义词,多义词大。
  3. 不了解文字的使用实况,各地区的用词是流通,互相影响的,而且某地区内也有一事物多词的现象,本来就很复杂。且中文的多义词,同义词本来就多,地区标签的设立根本就是多此一举。
  4. 抵触了维基避免地域中心、不要原始研究等多个规则。
至于鸵鸟心态,我觉得支持设立地区分页者比较重,他们祗顾“看得舒服”去设立地区分页,而没有顾及维基的规则、未来,甚至不理睬其他地区维基人的权益,例如现在搞到其他地区的繁体字使用者没有页面可以用就是明证,其实鸵鸟心态还不足以形容这些人的狭隘思路。
至于人的去流问题,设立及不设立地区分页都会跑一帮人,若要选择,我反倒认为让地域中心很重,不适应维基规则的那帮人离开,对维基的发展有利,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而已,并非在此建议要他们离开。
对阅读者不友善的指责太过了,现实中香港人去台湾网站,台湾人上香港网站不是少数,很多人都能适应,这些网站都没设地区用词分页,难道他们都对阅读者不友善?且不要忘记之前的维基是只有简繁二体标签的,又不见有读者投诉。之前只有简繁二标签的维基蓬勃发展,若真是如此不便,当做何解?
繁简标签的设立是正确的,地区标签的设立是错误的,前者必须保留,后者定要消除。--真實事求是() 05:50 2007年1月31日 (UTC)
最初的簡繁標籤就有包括字詞轉換了。--Jnlin討論) 15:13 2007年1月31日 (UTC)
不是这样的。最初的繁简转换为了解决简转繁是一对多映射的问题,才引入词语转换,初衷并不是为了解决不同用词的问题。--Alexcn 06:22 2007年2月2日 (UTC)
繁简里的字词转换本身就是错误,无疑是受了微软的错误引导,但微软至少清楚地注明那是“翻译”而不是字体转换。我的补充是:字体转换的设立是正确的。内容转换(或叫作翻译)是错误的。-T
對只是瀏覽網頁的人而言,久了自然會看的懂沒錯,但是維基是共同參與的百科,其上可能有許多錯誤需要改進。在簡繁轉換都還沒有的時代,文章看個三行就滿是陌生的文字與詞彙,連讀者都望之卻步了,更遑論編輯者的增加。簡繁公用標籤設不設立本人都不會反對,或許公用頁面可以促進用詞的融合。但是撤銷地區標籤只是消極的退步,失去整合不同區域特有用語分歧的功能後,可預見的是大量修正動作,而且遠比各種破壞行為還難以維護。--RalfX) 07:08 2007年1月31日 (UTC)
好吧,标签作为整理文章的工具我不反对,但仅仅是工具。怎样呈现这件工具是个好问题,但地区各设页面的做法绝对是错误。-T
也許可以叫做「用詞標籤」。總之只要這個功能存在,名字叫什麼我並不在乎。另,我覺得維基人不應該設立太複雜的規則,然後覺得這套規則很棒很好用就很滿意,這只是讓新手望之卻步而已。試想,若今天隨身碟這個條目,沒有設立轉換,也就是說一位新手每次編輯前都得去查前人定義這東西叫什麼名字,是不是很麻煩?必須考慮新手及初次使用百科者的閱讀習慣。讓新手不願意使用維基百科的原因,可能有很大一項是用詞的不同及政治認同的不同。--Jnlin討論) 15:30 2007年1月31日 (UTC)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何解,哪一本百科全書能跟讀者講,「嘿,名詞不精準沒關係,您佬看久就懂了。」 今天藉標籤分頁有地區性紛爭之嫌,我也可以說少了標籤分頁將造成為一個譯名爭吵更兇,一天到晚條目名稱移過來移過去的情形。 再則,標籤是不可能無窮分裂下去的,別誇大事實,各自別政的華人區域地政權可沒那麼多。--WiDE 19:44 2007年1月31日 (UTC)

不同用词的产生不需要政权。同义词不叫名词不精准。--真實事求是() 06:09 2007年2月2日 (UTC)

上面RalfX说得太可怕了,在港澳繁体标签还没设立前,维基在蓬勃发展,大家也能适应,早有事实证明只设简繁二页面是可行的。--真實事求是() 06:09 2007年2月2日 (UTC)

薔薇少女為例,三天兩頭就有人改譯名。有沒有什麼好方法解決這種譯名問題。(至少只有簡繁是處理不來的)--RalfX) 14:58 2007年2月2日 (UTC)

(5)

只於某地流行的詞語,到了別的地方也不一定要做詞語轉換。怕且「人民幣」到了台灣、馬來西亞、或地球任何一個地方,它的名稱不會改變吧 :) 有些詞語確是應該做詞語轉換的,但請把此類情況減至最少。繁簡錯轉已經夠麻煩的了,如果詞語被過度轉換的話,麻煩當會多一級幾何級數。--Hello World! 10:41 2007年1月31日 (UTC)

 你的说法非常合理。我认为维持中文维基的内容的单一性应该是中文维基继续存在的宗旨(字体不同无关)。最楼上提出取消地区标签的作者提出了一些解决分歧的建议,已经能够解决绝大部分条目的词语分歧问题了。这里的“解决”指找到一个合理的妥协,而不是指平衡所有人的爽程度。至于剩下的极少数的一点没有共识、没使用量惯例、或争议不休的词汇才动用自动转换,而且要把这样做理解为临时的迫不得已的手段,为了搁置争议有待以后解决。这样做才不会使中文维基名存实亡。

我再次提出我的疑问,为什么不能让中文维基分成几个版本独立发展呢?现在的粤语版本文言版本都很好啊,我相信在粤语版本上可以发展出非常好的香港维基的。我的初步设想是有一个简体字版本适合中国大陆用户,一个传统字版本适合台湾用户,一个传统字加粤语的版本适合香港用户。这样不是很好吗?其他地区的用户呢如果说粤语就参加香港版本,如果说国语就参加台湾版本,如果说普通话就参加大陆版本。几个版本之间还可以互相参考互相借鉴,一个人还可以同时参与不同版本之间的编辑。这样各自独立发展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再看看各自的差异到底有多大,是否还有合并的可能和必要。也许到时候大家都不想合并了也说不定呢。这样的好处呢主要就是以上三地都对语言的使用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比如各种术语、名称,语言的正确用法等等),这样编辑起来可以比较少争议而把更多经历集中在具体的内容上。而且现在维基的程序还有缺陷比如分类的自动排序就不能随心所欲等等,这些也都不支持汉语维基统一的发展。我希望能有维友认真考虑一下我的提议的可能性。--Mukdener|留言 20:39 2007年1月30日 (UTC)

當然可以,在某種意義上這也和台獨思想有相通之處。-- 百楽兎 02:30 2007年1月31日 (UTC)
現在開設的粤语閩南語壯語維基,是因為各地的口語(方言)不同,但在書寫的時候,除了簡化字、個別用詞有不同外,大部分句子結構、行文格式都一樣。就是因為中文書寫有這種可貴的、跨地域的特性,所以不同方言區的維基人可以在中文維基「筆談」合作(很久以前中日兩國的學者就是這樣交流的),同時在各方言版本中保存各地口語特色,這是「求同存異」的一個好例子。如果把中文维基分成几个独立版本,大家各自為政,版本重複,改正困難不在話下,更重要的是不能把握中文「書同文」的影響力,加快知識在華文世界的傳播,實在得不償失。--Computor 02:56 2007年1月31日 (UTC)
補充一下壯語不是漢語方言,而屬一種侗台語,與傣語、泰語等屬同一語族。Chungpui 18:28 2007年1月31日 (UTC)
另外,作為一個香港人,我不完全同意「粤语版本上可以发展出非常好的香港维基」一句。受過良好中文教育的香港人是不會在公文、報告、書本、報紙、百科全書等出版物上粵語的,只有少數娛樂刊物才這樣做。而且,粤语也有在廣東省、海外華人圈子中使用的。縱然香港人會說粤语,但粤语维基不等於香港维基,要分清楚。(是不是有位台獨人士說過類似的話??)--Computor 03:22 2007年1月31日 (UTC)

因為繁簡轉換問題而把香港人送往粵語維基百科,並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粵語使用者大家都知道,就是包括了一眾在廣東省使用簡化字的用戶。但現在參與粵語維基百科的香港人和香港以外的人的比例太懸殊,這問題才沒有突顯出來。--Hello World! 14:07 2007年2月1日 (UTC)

在維基百科中最初引入轉換系統時的確是曾經出現過zh-sg的「新加坡简体」(歷史)以及zh-hk的「香港繁体」(歷史),但後來有用戶User:Percyboy/210.83.221.210投訴那些的標籤是有政治意向的,以及當時的社群覺得標籤的長度可能過長User:Zhengzhu便將這兩個標籤停用了,而當中並沒有任何的「投票」程序,因為當時的社群認為已經有共識了。--Shinjiman 03:20 2007年1月31日 (UTC)

强烈(+)支持恢复繁简版面。个别人喜欢举一些例子来说明通篇转换的必要性。分歧是永远存在的,问题在于个别人持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分歧,是持封闭的态度还是开放的态度?中文维基如果真正是单一语种的百科书,理应当具备信息交流和传递的功能。大家都不是弱智儿,我不认为中文里有解释不清楚的概念,也不认为中文维基里有找不到妥协方法的条目。个别人有没有动脑筋思考解决方法而不是想方设法搞地区分化才是关键。举例:

  • 散列表、杂凑表的条目,本身是讨论这个概念的,叫什么并不影响内容,头一段说明就完事了。知道不同的中文教科书有不同的叫法也不会致死的。
  • 巴士、公车都能被理解,叫什么有什么大不了?
  • 矩阵里列和行的用词区别,是书写习惯不同所造成的,而不是行和列本身有不同的词义。改称纵和横,或高和宽就解决了歧义,如“數學上,一個m×n矩陣乃一高m行宽n列的矩形陣列。...”
還是有「行列」,依然會造成誤會。--Jnlin討論) 15:15 2007年1月31日 (UTC)
只是例句,请用想象力延伸下去:“...由于中文书写的地区性差别(横排、竖排),行与列所指的习惯性向性可能有混淆。内文里如有容易混淆之处,以横向行(如上)为标准。”台湾人对行和列没有歧义,只是对行指横排还是竖排有歧义,说明清楚了就没歧义了。台湾也不是没有横排的文字的,这方面使一下大脑应该很管用。—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251.2.2對話貢獻)加入。

(6)

容我提個建議。能否作到『介面分開,資料庫共用』?也就是雖然依字體分設網站,但所用的資料庫是同一個?如果辦得到,各網站再以各自的需要依地域來分標籤。如果工程太大,那麼當我沒說,各位繼續筆戰。67.103.245.50 06:41 2007年1月31日 (UTC)

  • 67.103.245.50:「头一段说明就完事了」---此建議只適用於散列表杂凑表條目本身;未顧及其他條目之引用。技術文本身已難讀,若要再逐字番,更添麻煩。尤其於網速低的地方。---Hillgentleman | 08:55 2007年1月31日 (UTC)
我無法接受這個未簽名用戶(我猜的,因為上面一段繁體一段簡體,而繁體的是有簽名的)的說法,數學(科學)上的名詞不能說改就改,這有關於數學定義的問題。另外,像現在正在討論的威斯康辛州,請問Category:威斯康星州是要改名還是繼續留用?還是要把威斯康辛州改為威斯康星州?同理,若分散式雜湊表內,可能有多人編輯,若內文一下子用雜湊表一下子用散列表,試問讀者真的看得懂嗎?若是有人把某條目的某詞彙統一成某地的說法,這人要不要被視為破壞?--Jnlin討論) 11:21 2007年1月31日 (UTC)
提出的疑义有点奇怪。为什么要一下子用一个,一下子又用另一个?在文章标题建立后未经讨论就把整条条目里的词汇改掉当然是破坏,不论是英语维基还是中文维基都是惯例吧。太看重维基百科上的标题称呼是不好的心态。这些标题不是要你去认同的,所以“改”的说法也自然不成立。即使在文章标题和内部用了一个词,也没有把谁习惯的称呼“改掉”的意图。我理解你和上面另一位的第二种意思,学术条目的文章内部和相关的条目里用词应当有一致性,这样才不添读者的麻烦。所以选一个词是关键,选哪个词却不应该是关键。当然我不反对提供一些帮助新编者的字典工具,但我确实不认为比如杂凑表/散列表和相关条目的编者和读者在转换器械存在之前遇到了任何实质性的麻烦,爽不爽不谈。经过一致性的编辑过程后,不转换的文章同样不会造成麻烦。-T
威斯康辛不用改,本来就是音译的异体,除非在实际使用中有特别的共识。-T
當我是還是只讀者時,我看到散列表時,還真不知道他就是Hash Table。接著我讀下去,喔,他是指Hash Table,但是我一直無法把Hash Table跟散列表連結在一起,讀起來就是十分彆扭,花了兩個小時才讀完。當我加上一個轉換A標籤後,發現我半小時就讀完了。百科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嘗試統一各地用語不同的。--Jnlin討論) 14:37 2007年1月31日 (UTC)
還有,所謂NPOV是指要平等的把所有觀點表達出來,而不是客觀的說明某件事,因此我們不應該客觀的找出一個通用譯名,而是應該把所有譯名並陳,雖然在首段提出可以做到,但我比較喜歡首段說明加上轉換文章之後的所有用詞,因為對新手或閱讀者看起來比較舒服,不會有像我上面舉例的混亂的問題。--Jnlin討論) 11:39 2007年1月31日 (UTC)
另外,我完全不覺得標籤有地域中心的問題。正因為各地譯名不同,我們更需要平等的說明各種譯名,而標籤只是方便閱讀。地域中心跟條目內容有關,跟標籤無關。把標籤想成點字,若點字是POV(大抵除了盲人或是研究者沒人看得懂),那麼標籤也是POV。但點字不是。--Jnlin討論) 12:52 2007年1月31日 (UTC)
对内文翻译的事情我在其他地方表达过我的立场了。基本上我认为追求地域性特征是无止境的,词语、词组、句型,甚至整篇文章的风格都可以改掉,开了这个头就不再是单一文本了。我始终认为字体的转换和词汇的转换有本质性的差别。不是说用和看自己最熟悉的词汇(可以延伸到内容)没有好处,但这意味着中文文本内容出现不同版本,也就是说两个人可能从来看到的就是两种中文维基百科,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原则性问题上出现的坏处绝对大于其他的部分好处。 -T
如果可以有替代的方法,當然可以使用該替代方法,例如「美國時間」可能只有台灣人看得懂,因此我們就不應該在條目中寫這個,除非是說明它的意思(更適合辭典)。但,有許多是找不到更好的替代方案的。--Jnlin討論) 14:50 2007年1月31日 (UTC)

(7)

其實如果非技術上不能實現,我覺得真的分再多的標籤也不是問題,至於設立繁簡公板和標籤則不反對,只是繁簡公板的定義應說成在「不轉換」的情況下只作繁體、簡體的字體轉換,不作用詞轉換。這個我已經說明過,會在一頁中看到對多個事物的多種不同叫法。對於Ksyrie兄和真實事求是兄可以對於各地不同譯名能夠毫不陌生,應用自如感到詫異,自問卻未有如此能力。當大家不斷地努力以將不同的譯名加入自動、手動轉換的同時,卻看到你們與大家南轅北轍的見解,反思著難道我們長久以來作的都是錯的?我一直以為維基百科是本着為維基人、維基讀者、維基編輯者服務和貢獻的,用各種方式以切合大家的需要,現在的觀點卻反過來要求維基百科的讀者要妥協、接受不同地方的使用習慣,看不慣這樣的便不要來...或許華文本身便是一「種族中心」,中文本身就是「地域中心」,一些維基人應該去找英語、世界語這些「沒地域中心」的地方。Stewart~惡龍 13:38 2007年1月31日 (UTC)

好的出发点并不必定有好的结果。现在的状况都是当初繁简转换程序的遗留问题。我并不完全反对分设几种标签,但我绝对反对用词转换的滥用。所有的用词转换基本上都是有应用场合的限制的。所以,如果一定要设多个标签,必须取消用词的全局转换表,改为逐个条目建立类似A标签的机制。另外,至少现在看来,设立不加用词转换繁简公版,下设各种子版是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Alexcn 04:44 2007年2月1日 (UTC)
同意Stewart的看法,我亦不反對繁簡公版的設立,若是能作成兩個層次(繁、簡及中、港、台、新馬)的轉換更好,不過這需要改程式。--Jnlin討論) 14:27 2007年1月31日 (UTC)
 我好奇上面的是怎么认定在一篇文章里用一个特定词汇就必定是“接受不同地方的使用习惯”好像有深入灵魂的感觉,还得出“看不惯这样的便不要来”的结论?读者最多是“识别”,编者最多是“使用”,哪来的“接受”?更何况,你怎么知道你习惯的用法非不被采用你非得看不惯?-T
 繁简体和地区习惯用法本来就是垂直的两码事,不知道是怎么混淆起来的。-T
不厭其煩地再說一句:中文維基百科從來沒有真正的純繁簡體轉換標籤(zh-hant/zh-hans),之前只有偽裝成「簡體」的「中國大陸簡體(zh-cn)」和偽裝成「繁體/正體」的「台灣繁體/正體(zh-tw)」。 -- Kevinhksouth (Talk) 14:53 2007年1月31日 (UTC)
 原来是整合中的历史问题,呵。中文维基怎么不定一个明确的政策,比如说,区域词是两个文本整合过程中的临时手段,大趋势是整合,不提倡区域词泛滥,能不用就不用,不然整合工作还没做完就半途而废了。策划者要把原则和大方向说清楚。
我拿外國電影(書名、人名...一切舶來品)來說,四個地區四種片名,南轅北轍,請問你怎麼「整合」,不「区域词泛滥」誰知道怎麼查詢看懂自己區域的東西,「整合」不就是大xx中心作祟嗎,除非我們可以說,維基中文不要香港人,不要新馬人,那的確就可以回歸簡繁制。--WiDE 19:57 2007年1月31日 (UTC)
事实是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查询有重定向,看懂有第一段落和内文解释。其他语言的维基为先例,比如英语版也不是没有这些问题的。讲英语的人口也看外国的书和电影,也要接触外国人的人名和“舶来品”(如食品)。整合也不是任何人说了算的,并没有定向特定地区的词语作为标准,但用某种合理的标准是必要的,这可以讨论。维基百科不是字典也不是权威的译文参考,能方便查到条目取得信息就达到目的了,请不要动不动就大中国这个大中国那个。
还有你误会了。我说的繁简体仅是字体的自动转换,不是分两个版本。结论是,单一版本的内容,以现有的不转换文本为基础(但不要出现简繁混杂,除非是讨论简繁文字的文章),用户可自选用简繁体字体浏览。然后在极少数必要的文章上提供一个自动词库翻译的工具框,工具框里可以用地区标签。
哦,我倒沒有說大中國主義,因為如果只有單一文本,那條目到了我手上肯定要「大台灣主義」的。
--WiDE 03:08 2007年2月1日 (UTC)
你就尽情去“大”好了。如果合理也不会有人反对的。我可没无聊到要抱着个名字天天诉悲情的地步。
維基中每人都是策劃者。另見m:foundation issues:3. The "wiki process" as the final authority on content (with exceptions, see point 5)----Hillgentleman | 19:21 2007年1月31日 (UTC)

我前次的建議與前一位使用簡體的未簽名使用者相混,以致混淆了Hillgentleman之閱讀,謹此致歉。容我再提一次,能否作到『介面分開,資料庫共用』?即依字體分設二網站,但所用的資料庫是同一個?若是可行,各網站再以各自的需要依地域來分(或整合)標籤。這樣一來,字體轉換與用詞轉換自然而然就能分開,公版母版自然而然建立,真沒事找事...哦,是真實是求事兄所說的『其他地區的繁體使用者沒頁面可用』問題也部分解決(至少有所用字體的『不轉換』可以用)。另外,『自製』與『自制』之類程式根本判斷不出來的轉換也得以解決。當然,如果工程太大,那麼當我沒說,各位繼續筆戰。67.103.245.50 22:45 2007年1月31日 (UTC)

  • 67.103.245.50, 現時的系統算不算「介面分開」?---Hillgentleman | 10:20 2007年2月1日 (UTC)
目前是一個介面,各自顯示。我只是覺得各做各的介面,但共用資料庫,或可作為分與合之間的折衷,並作為分開字體轉換與用詞轉換兩者之中間步驟。等發展得比較到位了,再併回來不遲。67.103.245.50 06:19 2007年2月2日 (UTC)

...現在似乎回到原始繁簡之爭的年代。-- 03:09 2007年2月1日 (UTC)

是啊,從沒聽說過人家有了汽車之後,怕路面混亂,行車危險,反而要回去騎腳踏車的。--WiDE 06:23 2007年2月1日 (UTC)
何以不分开就是汽车,分开就是自行车?--Mukdener|留言 21:36 2007年2月1日 (UTC)
看不懂你分不分開是什麼意思。--WiDE 02:30 2007年2月2日 (UTC)
以上内容移自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下一次登录 00:17 2007年2月8日 (UTC)
返回到项目页面“繁简处理/档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