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什特万五世

史蒂芬五世匈牙利语V. István,1239年10月18日—1272年8月6日),阿尔帕德王朝匈牙利国王(1270年-1272年)及施蒂利亚公爵(1258年-1260年)。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之子。

史蒂芬五世的印章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伊什特万是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与他的妻子、尼西亚皇帝狄奥多尔一世的女儿玛丽亚·拉斯卡里娜的第八个儿女及长子[1]。他生于1239年[2],并于10月18日由埃斯泰尔戈姆大主教罗伯特为他洗礼[3]。他明显是继承人选,所以以匈牙利的第一任国王的名字圣伊什特万来命名[4]

1241年4月11日,当蒙古军队在蒂萨河之战歼灭了匈牙利军队后,贝拉四世和他的家人包括伊什特万逃到萨格勒布[5]。蒙古人在1242年2月越过冻结了的多瑙河和王室跑守卫森严的达尔马提亚城镇特罗吉尔[4][6]。同年3月,蒙古人意外地从匈牙利撤退,国王和他的家人便从达尔马提亚回到匈牙利[7]

幼王时代 编辑

 
伊什特万五世妻子库曼的伊莉莎伯的印章

1257年,被父封为特兰西瓦尼亚公爵[2][8]。1258年,伊什特万五世又被封为施蒂里亚公爵[9][8]。次年施蒂里亚被捷克国王奥托卡二世占领,他返回特兰西瓦尼亚[10][11][12]库曼人蒙古人入侵匈牙利前逃来匈牙利。为了赢得他们的效忠,贝拉四世只好让儿子伊什特万五世和库曼公主伊莉莎伯结婚。

 
Baba Vida, 在保加利亚维丁的一座中世纪堡垒 :伊什特万五世于1261年攻陷

1260年8月20日,伊什特万五世回到特兰西瓦尼亚,并开始第二次的统治[8][13]。他和他的父亲贝拉四世共同侵占保加利亚及于1261年占领了维丁[2]。贝拉四世其后回到匈牙利,但是伊什特万五世继续独自行动[14]。他围攻多瑙河上的洛姆并进军至大特尔诺沃追击保加利亚沙皇康斯坦丁·阿森[14]。然而,保加利亚沙皇成功地避免与伊什特万五世的侵略军有任何冲突,伊什特万五世只好在年底命令军队撤退[14]

1260年代初,伊什特万五世与父亲贝拉四世关系转差[15],伊什特万五世的宪章透露他害怕被他的父亲剥夺继承权及逐出匈牙利[15]。他还指责煽动贝拉四世对付他的一些贵族[15]。另一方面,伊什特万五世宪章证明他得到一些位于特兰西瓦尼亚之外土地以作补偿[16]

 
伊什特万五世由父亲加冕为王 (摘自匈牙利编年史)

埃斯泰尔戈姆大主教菲利普及考洛乔大主教为贝拉四世及伊什特万五世在秋季狩猎期间发生的冲突进行调解[17][18]。根据1262年11月25日达成的普雷斯堡和约,贝拉四世将匈牙利一半国土多瑙河以东的地方封给伊什特万五世[19] [20]。12月5日当确认和约时,伊什特万五世还承诺,他不会入侵已由贝拉四世授予他的弟弟贝拉的斯拉沃尼亚[17]。在此之际,伊什特万五世本人自称“幼王、特兰西瓦尼亚公爵及库曼领主”[19][17]

统治 编辑

1270年5月3日,贝拉四世逝世[10]。伊什特万五世继承王位[21][22]。1271年春天,奥托卡二世入侵匈牙利,被伊什特万五世击退[23]。1272年8月6日,伊什特万五世统治了短短两年后逝世,由年仅10岁的儿子拉斯洛四世继承王位,由其妻伊丽莎白摄政[22]

家庭 编辑

1253年,伊什特万与库曼大汗忽炭的女儿伊丽莎白英语Elizabeth the Cuman结婚,两人共有2子4女:

  1. 伊丽莎白(1255年—1322年),塞尔维亚王后
  2. 卡塔琳英语Catherine of Hungary, Queen of Serbia(1256年—约1314年),塞尔维亚王后
  3. 玛丽亚(1257年—1323年),那不勒斯王后
  4. 安娜英语Anna of Hungary (Byzantine empress)(1260年—1281年),拜占庭皇后
  5. 拉斯洛(1262年—1290年),匈牙利国王
  6. 安德烈英语Andrew, Duke of Slavonia(1268年—1278年),斯拉沃尼亚公爵

参考 编辑

  1. ^ Kristó & Makk 1996,第267, Appendix 4页.
  2. ^ 2.0 2.1 2.2 Makk 1994,第294页.
  3. ^ Érszegi & Solymosi 1981,第146页.
  4. ^ 4.0 4.1 Kristó & Makk 1996,第267页.
  5. ^ Érszegi & Solymosi 1981,第148页.
  6. ^ Érszegi & Solymosi 1981,第148-149页.
  7. ^ Érszegi & Solymosi 1981,第149页.
  8. ^ 8.0 8.1 8.2 Sălăgean 2005,第234页.
  9. ^ Bartl et al. 2002,第32页.
  10. ^ 10.0 10.1 Engel 2001,第107页.
  11. ^ Kristó 2003,第177-178页.
  12. ^ Zsoldos 2007,第17页.
  13. ^ Érszegi & Solymosi 1981,第157页.
  14. ^ 14.0 14.1 14.2 Fine 1994,第174页.
  15. ^ 15.0 15.1 15.2 Zsoldos 2007,第11页.
  16. ^ Zsoldos 2007,第21-23页.
  17. ^ 17.0 17.1 17.2 Érszegi & Solymosi 1981,第158页.
  18. ^ Zsoldos 2007,第19-21页.
  19. ^ 19.0 19.1 Sălăgean 2005,第236页.
  20. ^ Zsoldos 2007,第21页.
  21. ^ Érszegi & Solymosi 1981,第164页.
  22. ^ 22.0 22.1 Bartl et al. 2002,第33页.
  23. ^ Érszegi & Solymosi 1981,第1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