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

佛教术语

凡夫梵语पृथग्जन罗马化:pṛthag-jana巴利语puthuj-jana),音译必栗托仡那,又译为异生,也称凡夫俗子毛头凡夫毛道凡夫愚夫愚痴凡夫小儿凡夫梵语बालपृथग्जन罗马化:bāla-pṛthag-jana),音译婆罗必栗托仡那,略称[1]。佛教术语,指未能证果流转生死的凡人。

释义 编辑

pṛthag义为异的、分别的,jana是人、众,译为“异生”,谓“凡夫轮回六道,受种种别异之果报,又凡夫种种变异而生邪见造恶”[2]

菩提流支真谛达摩笈多等僧的译本里,也将bāla-pṛthag-jana译为毛道凡夫、婴儿凡夫、婴愚凡夫、小儿凡夫等,其中的“毛道”、“婴儿”等称名来自bāla,音译为“婆罗”,义为年轻的、幼小的、儿童、常引申为愚蠢、愚者的意思。

概述 编辑

凡夫是指妄执有我,不辩真义,没有无漏智,流转生死六道不能出离的众生[1]。《俱舍论》将有为法非心非色的法性,称为凡夫性或异生性,为凡夫的体性。因凡夫流转六道(或五道),故称“六凡”或“五凡”;与之相对的是证果,出离生死的圣人,有四圣者:佛陀圣者、菩萨圣者、缘觉圣者、声闻圣者[2]

就行证而言,凡夫还有内凡、外凡、底下凡夫三种[3]俱舍宗四善根为内凡,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为外凡,三贤以下为底下凡夫。大乘则以初地以前为凡夫,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为内凡,十信为外凡,外凡以下称为底下凡夫[2]

注释参考 编辑

  1. ^ 1.0 1.1 《佛光大辞典》【婆罗必栗托仡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凡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2.0 2.1 2.2 《佛学大辞典》【异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毛道
  3. ^ 《俱舍论》:“诸异生略有二种。一内二外。内谓不断善根。外谓善根 已断。依外异生作如是说。”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