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文思(?—?),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东晋宗室,司马休之的长子,后过继予谯王司马尚之,获袭封谯王。后随司马休之反抗刘裕失败,北奔后秦北魏,也被封谯王,官至征南大将军、怀荒镇将。

生平 编辑

司马文思的祖父是谯王司马恬,司马恬去世后爵位本由司马文思的大伯父司马尚之袭封,但司马尚之于元兴元年(402年)被桓玄杀害,桓玄改以司马尚之堂弟司马康之封谯王。元兴三年(404年),刘裕起兵讨伐时已篡位的桓玄,并在义熙元年(405年)迎复位的晋安帝回建康。当时就以司马文思过继司马尚之,让他袭封谯王爵位。

司马休之在义熙八年(412年)出任荆州刺史,在那里很得人心,招来掌权的刘裕猜忌[1]。而司马文思本人性格凶暴,行事常常违反规范,并常杀无辜者。而有关部门亦因他经常打猎而烧毁人家坟墓的事多次上奏弹劾他,而文思亦在京师招集轻视生命的游侠,刘裕于是以此收捕司马文思,将他送到司马休之处,命令休之“自为其所”,实要休之赐死儿子。可是,司马休之却上表请废去文思谯王爵位,并写信给刘裕道歉,但这令刘裕很不满意。刘裕于是在义熙十一年(415年)亲自出兵讨伐荆州。面对刘裕,司马休之与雍州刺史鲁宗之联手守江陵,派了文思及鲁宗之子鲁轨到江津阻挡刘裕登岸,但失败。司马休之等战败,被逼逃亡后秦,司马文思亦跟着生父出走。事后,晋朝谯王封爵被削除[2][3][4]

义熙十三年(417年),后秦亡于刘裕北伐,司马文思再随司马休之等人转奔北魏,而司马休之不久就去世了。在北魏,司马文思一直不满司马国璠及司马道赐,但表面上还是亲近他们,和他们饮宴。一次司马国璠喝醉了,向司马文思透露他将与温楷、王珍、曹栗等人反叛北魏,并说有数十个平城豪强可作为同谋。文思于是向魏廷告发他们,令他们都被诛杀,而文思就获授廷尉卿,封郁林公。任廷尉卿其间司马文思做得很好,听讼断案时百姓面对他都不作隐瞒[5]

太平真君二年(441年)年末,南朝宋派遣裴方明进攻仇池杨难当,司马文思于次年获授假节、征南大将军,进爵谯王,督洛豫诸军南攻襄阳,试图邀其归路。后返平城,转当怀荒镇将。[6][7]

子女 编辑

参考书目 编辑

  • 晋书·宗室·司马休之传》
  • 魏书·司马休之传》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至一百一十八》

参考 编辑

  1. ^ 《宋书·武帝纪中》:“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宗室之重,又得江汉人心,公疑其有志。”
  2. ^ 《晋书·司马尚之传》:“文思性凶暴,每违轨道,多杀弗辜。好田猎,烧人坟墓,数为有司所纠,遂与群小谋逆。刘裕闻之,诛其党与,送文思付父休之,令自训厉。后与休之同怨望称兵,为裕所败而死,国除。”
  3. ^ 《晋书·司马休之传》:“宗之闻裕向荆州,自襄阳就休之共屯江陵。使文思及宗之子轨以兵距裕,战于江津。休之大败,遂与宗之俱奔于姚兴。”
  4. ^ 《宋书·武帝纪中》:「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宗室之重,又得江汉人心,公疑其有异志,而休之兄子谯王文思在京师,招集轻侠,公执文思送还休之,令自为其所。休之表废文思,并与公书陈谢。」
  5. ^ 《魏书·司马休之传》:“文思与淮南公国璠、池阳子道赐不平,而伪亲之,引与饮宴。国璠性疏直,因酒醉,遂语文思,言己将与温楷及三城胡酋王珍、曹栗等外叛,因说京师豪强可与为谋数十人。文思告之,皆坐诛。以文思为廷尉卿,赐爵郁林公。善于其职,听讼断狱,百姓不复匿其情。”
  6. ^ 《魏书·司马休之传》:“刘义隆遣将裴方明击杨难当于仇池,世祖以文思为假节、征南大将军,进爵谯王,督洛豫诸军南趣襄阳,邀其归路。还京,为怀朔镇将。兴安初薨。”
  7. ^ 《北史·司马休之传》:“进爵谯王,位怀荒镇将,薨。”
  8. ^ 殷, 宪, 《<魏故城阳宣王(拓跋忠)墓志>考》,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03期), 2014年, (03期): 076–083 [2018-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前任:
继父司马尚之

晋朝谯王
405年—415年
继任:
封国削除
前任:
初封爵位

北魏谯王
441年—?
继任:
司马弥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