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宓
宋宓(1625年9月10日—1687年1月15日),原名德宽,改名德宸,再改名宓,字御之,号俭斋,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清初大学士宋德宜长兄,以孝义与文学著称。
生平
编辑宋宓来自苏州长洲宋氏家族,为宋学朱长子,母为王宪和女。宋宓有二弟宋德宜及三弟宋德宏[1]。宋宓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补博士弟子员,十二年(1639年)父亲宋学朱在山东济南守城殉国,母亲王氏令宋宓随叔父北上寻找父亲骸骨,苦寻不得,只能招魂返葬[2]。回乡后与两弟发奋读书,三兄弟在吴中有文誉,一时有“三宋”之称[3]。宋宓曾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十大寿之际发起山塘中秋唱和雅集,有《山塘唱和诗》文集流传[4]。十六年(1677年)丁巳科顺天乡试举人[5]。宋宓以子宋广业、宋定业赠光禄大夫,著有《存笥稿》(尤侗有序[6])及《玉壶堂诗集》(计东有序[7])等书[8][9][10]。
家庭
编辑夫人为管志道曾孙女、管正传妹(1625-1710);侧室周氏。有四子:宋达心(幼殇)、宋广业、宋定业(出嗣叔父宋德宏)及宋绍业。还有四女:长女嫁吴之佳曾孙吴谌;次女嫁叶绍颙孙叶舒球;三女嫁江之训;四女嫁金之法[1]。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清)宋廷玑等辑. 《長洲宋氏世譜》[12卷,首末各1卷]. 道光甲申(1824).
- ^ 《济南府志·卷35》18-19:宋学朱,字用晦,南直长洲人。崇祯四年进士,由礼部主事改授御史。十一年,巡按山东。未行,疏劾杨嗣昌、田维嘉、唐世济、史𡎊、袁鲸,词甚严正。既出京,寄书家人云:奸党盈朝,海岱多故,吾此行,誓死报国,勿以为念。是年冬,北兵入关,内外戒严,特命中官高起潜督兵应援,巡抚颜继祖移镇德州。济南有兵三千,继祖携以自随,仅留老弱乡兵五百人及调莱州兵七百人。学朱方巡章邱,闻警疾驰入济南曰:此省会地,藩封在焉。守备单弱,乃尔吾死是城必矣!先后七上疏求援,及条奏方略。嗣昌为枢辅,寝其奏。未几,兵薄城下,环三面而营,为长围守之。攻益急。学朱率巡道周之训守南门,擐甲登陴,鼓励将士。用拂郎机火器,围稍却。坚壁九昼夜,转输乏绝。请德王出帑金犒军,军心稍定。正月二日黎明,攻者蹑云梯直上城西北隅,众皆溃奔。学朱闻变,跃马循雉堞而西,率亲族数十人,持白梓格鬬,兵力单弱,学朱被执,不屈须臾遇害。火毁城楼,骸骼俱烬,小吏柴标仅于城头得令箭遗衣而已。当是时,高起潜开幕府,握重兵,翱翔东昌、临清间,不发一卒援救。及济南失守,藩封沦陷,闻学朱死,辄委罪学朱以自解。举朝皆知其罔,畏珰势莫敢言。特旨以学朱死状,下抚按察核。久之,其子德宽匍匐赴济,寻骸不得,随伏阙请恤。直隶、山东守臣勘实以闻,尚书徐石麒、白贻清,都御史张玮、金光宸等合词言:巡方职非守土,学朱闻警驰入危城,誓以死殉忠,不避难慷慨陷,义当比御史张铨、王肇坤例,一体增恤。吏部覆如其言。且云御史孤孑一身,不携妻从敌留半月乃去骨化形消,无从辨识,更为惨酷。拟赠官荫子如肇坤例。赠大理寺卿。时土人哀思学朱守城节烈,建双忠祠,与历城令韩承宣并祀。康熙四十五年重修,又入祀名宦。
- ^ 卷八十八•人物十五•宋德宜 附兄德宸 弟德宏 子駿業 子大業. (同治)蘇州府志 (PDF).
- ^ (清)宋德宸(即宋宓) 辑. 山塘唱和詩. [202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20).
- ^ 卷二•舉人•康熙十六年丁巳科解元溧陽潘麟生. 蘇州長元吳三邑科第譜 (PDF). [2025-01-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12-22).
宋宓 北 御之 德宜兄 原名德宸 长
- ^ (清)尤侗. 西堂雜俎二集•卷三•序十七首•《宋御之存笥稿序》. 西堂全集 (PDF).
- ^ (清)计东. 卷二•玉壺堂詩稿序. 改亭文集 (PDF).
- ^ 卷二十五•人物四•宋宓. (乾隆)長洲縣志 (PDF).
- ^ (清)宋廷玑等辑. 卷五•行述墓志•(清)子 宋廣業等 謹述 侄婿 王掞 填諱《顯考儉齋府君行述》. 《長洲宋氏世譜》[12卷,首末各1卷]. 道光甲申(1824).
- ^ (清)王士祯. 卷八十五•誥贈光祿大夫刑部陝西清吏司主事御之宋公墓誌銘. 帶經堂集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