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汗部蒙古语ᠰᠡᠴᠡᠨ ᠬᠠᠨ
ᠠᠶᠢᠮᠠᠭ
西里尔字母Сэцэн хан аймаг),一作格根车臣汗部[1],又称喀尔喀东路克鲁伦巴尔和屯盟蒙古语ᠬᠡᠷᠯᠡᠨ ᠪᠠᠷᠰ
ᠬᠣᠲᠠ ᠶᠢᠨ 
ᠴᠢᠭᠤᠯᠭᠠᠨ
西里尔字母Хэрлэн Барс хотын чуулган),简称车盟,是清代民国喀尔喀蒙古四部之一。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1923年10月,蒙古人民党政府将其改为“杭肯特乌拉省”[2]。其地大致相当于今蒙古国东方省肯特省戈壁苏木贝尔省苏赫巴托尔省北部和东部,以及东戈壁省的大部分地区。

车臣汗部在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的位置(1820年)

建置沿革 编辑

明代末年,元太祖十八世孙谟啰贝玛游牧于克鲁伦河一带。其子硕垒自称车臣汗,与土谢图汗衮布、札萨克图汗素巴第并称“三汗”。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硕垒遣使入贡。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命其献“九白”之贡。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进攻喀尔喀三路。时车臣汗诺尔布及其长子伊勒登阿喇布坦相继去世,其孙乌默客年幼,纳木扎勒台吉携乌默客及十万余户部众内附,被安置于乌珠穆沁地界(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一带)。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车臣汗部。次年,定车臣汗部为“喀尔喀东路”,编为十二旗[3]

  • 车臣汗部中旗(车臣汗旗,Сэцэн ханы хошуу
  • 车臣汗部左翼中旗
  • 车臣汗部右翼中旗
  • 车臣汗部中左旗
  • 车臣汗部中右旗
  • 车臣汗部中前旗
  • 车臣汗部中后旗
  • 车臣汗部中下旗(车臣汗部中末旗)
  • 车臣汗部左翼前旗
  • 车臣汗部左翼后旗
  • 车臣汗部右翼前旗(《平定朔漠方略》无此旗)
  • 车臣汗部右翼后旗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乌默客从康熙皇帝噶尔丹。三十六年,车臣汗部返回克鲁伦河游牧。乾隆二十年,车臣汗部增至二十三旗,至清末不改:

  • 车臣汗部中末次旗,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置
  • 车臣汗部中左前旗,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置
  • 车臣汗部中右后旗,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置
  • 车臣汗部左翼左旗,康熙四十年(1701年)置
  • 车臣汗部左翼右旗,康熙四十年(1701年)置
  • 车臣汗部右翼左旗,康熙四十年(1701年)置
  • 车臣汗部左翼后末旗,康熙五十年(1711年)置
  • 车臣汗部右翼中右旗,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置
  • 车臣汗部右翼中左旗,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置
  • 车臣汗部中末右旗,乾隆十四年(1749年)置
  • 车臣汗部右翼中前旗,乾隆二十年(1755年)置

其地东至额尔德尼陀罗海与黑龙江呼伦贝尔为邻,西至察罕齐老图与土谢图汗部为邻,南至塔尔衮柴达木,北至温都尔罕与俄罗斯接壤。该部会盟于克鲁伦河巴拉斯城英语Bars-Hot,称克鲁伦巴尔和屯盟

民国时仍沿袭清代所置二十三旗。民国初年,原属清朝内务府上驷院管辖的察哈尔特别区达里冈厓牧场外蒙古并入车臣汗部。1928年,国民政府设置蒙古地方,将车臣汗部划为克鲁伦巴尔和屯盟。

直至1946年,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在法理上仍为中华民国领土,之后才随着国民政府对独立的承认而放弃。

职官 编辑

  • 盟长、副盟长各一人。
  • 副将军、参赞各一人。

每旗设札萨克协理台吉、管旗章京、副章京各一人。诸旗共设佐领四十人。每六佐领设参领一人,每佐领设骁骑校一人。

封爵 编辑

爵二十有六:车臣汗一人;附辅国公一人;扎萨克和硕亲王一人,由郡王晋袭;扎萨克多罗郡王一人;附多罗贝勒一人;扎萨克多罗贝勒一人;扎萨克固山贝子二人,一由贝勒降袭;扎萨克镇国公一人;扎萨克辅国公二人,一由贝子降袭;公品级扎萨克一等台吉一人;扎萨克一等台吉十三人,一由贝子降袭,二由辅国公降袭;附镇国公一人,由贝子降袭。

车臣汗世系 编辑

世代 年份 备注
第一代 硕垒 ?-1655年 阿敏都喇勒孙,谟啰贝玛子。
第二代 巴布 1655年-1683年 硕垒第五子。
第三代 诺尔布 1683年-1688年 巴布子。
第四代 乌默客 1688年-1709年 诺尔布孙,伊勒登阿喇布坦子。康熙三十年(1691年)诏留车臣汗号。[4]
第五代 衮臣 1709年-1728年 乌默客长子。康熙四十八年袭车臣汗。
第六代 车布登班珠尔 1728年-1733年 衮臣长子,雍正十一年免。
第七代 垂扎布 1733年-1735年 乌默客从弟。
第八代 达玛璘 1735年-1751年 衮臣次子。
第九代 嘛呢巴达喇 1751年-1767年 达玛璘长子。
第十代 车布登扎布 1767年-1788年 达玛璘次子。乾隆四十六年诏世袭罔替。
第十一代 齐旺多尔济 1788年-1795年 车布登扎布长子。
第十二代 朋楚克多尔济 1795年 齐旺多尔济次子,无嗣。
第十三代 桑斋多尔济 1796年-1800年 齐旺多尔济长子。嘉庆五年,降四等台吉。
第十四代 玛哈什哩 1800年-1807年 朋楚克多尔济嗣子。
第十五代 恩克图噜 1807年-1817年 玛哈什哩长子。嘉庆二十二年病免。
第十六代 阿尔塔什达 1817年-1875年 恩克图噜子。
第十七代 车林多尔济 1875年-1893年 阿尔塔什达子。
第十八代 德木楚克多尔济 1893年-1909年 车林多尔济子。
第十九代 阿克旺那林 1910年-1923年 德木楚克多尔济子。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及征引文献 编辑

  1. ^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九百六十四理藩院疆理
  2. ^ 苏联科学院、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委员会编,《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下部第一编
  3. ^ 《平定朔漠方略》卷十二载车臣汗部编为十一旗,无右翼前旗,据光绪《会典事例》卷九百七十及嘉庆《一统志》补出。
  4. ^ 以下见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光绪《会典事例》卷九百六十九理藩院封爵、《清史稿》藩部世表

延伸阅读 编辑

[]

 清史稿/卷521》,出自赵尔巽清史稿

参考书目 编辑

  • 《亲征平定朔漠方略》,中国藏学出版社影印殿本
  • 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
  • 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殿本
  • 《清史稿》,中华书局点校本
  • 谭其骧等,1974,《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 祁韵士著,张穆改定,包文汉整理,1987,《清朝藩部要略稿本》,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蒙古族通史》,本书编写组,2001,北京: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