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攻后蜀之战

后周攻后蜀之战,是后周世宗柴荣于955年5月发动的一场针对后蜀战役,该战役的目的是攻取后蜀所占据的陕西领土。战役持续数月,在开始阶段后周方面几乎没有进展,直到956年1月才最终攻陷凤州,后周获得胜利。[1][2]

后周攻后蜀之战
五代十国历史事件的一部分
日期955年5月~956年1月
地点
后蜀境内秦州凤州等地
结果 后周获胜,后蜀被逐出陕西
参战方
后周 后蜀
指挥官与领导者
王景
向训
赵匡胤
李廷珪
兵力
不详 不详

战役背景 编辑

高平之战过后,周国世宗开始有了侵略邻国以拓张领土的想法。[注 1]955年3月,秦州部分民众赶到大梁,上书周世宗西征,被周世宗采纳。[注 2]

此后,周世宗和大臣们讨论了关于四方征伐的问题,最终挑选了蜀国和唐国作为进攻对象,同时也对部分大臣进行了职位调整。[注 3]

周世宗向大臣们询问谁可以向西攻取秦州、凤州,王溥推荐了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注 4]

双方准备 编辑

后周 编辑

周世宗让向训和凤翔节度使王景昝居润一起准备出征。[注 5]5月24日,后周军队出征。[注 6]

后蜀 编辑

后蜀方面,当年3月,在得知了有秦州百姓跑到大梁之后,后蜀皇帝孟昶派遣赵季札前往秦州、凤州巡视边疆。赵季札返回后,毛遂自荐,顶替掉了原本驻守在当地的雄武节度使韩继勋和凤州刺史王万迪,担任起了当地最高军事将领的职务。[注 7]十天后,孟昶派遣枢密院的王昭远前往两州地区安排兵力。[注 8]

6月3日,孟昶派遣捧圣控鹤都指挥使、保宁节度使李廷珪为北路军首领,左卫圣步军都指挥使高彦俦为招讨使,武宁节度使吕彦珂担任李廷珪副将,客省使赵崇韬为监军。[注 9]

战事经过 编辑

王景部在战事初期就拆掉了后蜀军的八个军营。[注 10]先前毛遂自荐的赵季札才刚刚走到德阳,在听说后周军队已经开抵战场后,吓得不敢继续前进,入世上书孟昶,请求解职,同时将军队的辎重连带自己的小妾和戏子们一起送回蜀地。[注 11]6月12日,赵季札只身返回成都。所有人都以为后蜀军队在前线吃了败仗,全城陷入一片恐慌。[注 12]孟昶询问前线战事,赵季札什么都回答不上来。孟昶非常生气,直接把赵季札抓起来后杀掉了。[注 13]

6月,后蜀军队在李廷珪的率领下,于威武城东击败了后周军队,部队的训练官、濮州刺史胡立等将领被俘。[注 14]7月2日,孟昶向北汉和南唐求援,并得到了北汉和南唐的支持。[注 15]

7月22日,王景开始兼任西南行营都招讨使,向训兼任行营兵马都监。[注 16]当时的后周朝廷开始质疑这场战役成功的可能性,宰相李谷甚至请求罢兵。[注 17]周世宗派赵匡胤前往前线视察。赵匡胤返回后,声称秦州、凤州可以攻取。该意见最终被周世宗采纳。[注 18] 9月,王景率部击溃后蜀军队,俘获三百人。[注 19]12日,孟昶派遣武泰节度使伊审征前往前线慰问部队,并同时督战。[注 20] 进入10月,蜀将李廷珪派遣先锋都指挥使李进占据马岭寨,又派出一股兵力在白涧驻扎,同时分兵前往凤州以北,的唐仓镇和黄花谷,断掉了后周军的粮道。[注 21]没过多久,王景派遣裨将张建雄率领两千人的部队前往黄花,又派遣了一千人前往唐仓,控制住了后蜀军的退路。[注 22]后蜀的染院使王峦从唐仓出发,在黄花于张建雄所部遭遇,被张建雄击败。后蜀军向唐仓回撤,在路上遭遇之前赶来的一千人后周部队,再次被击败。王峦及其三千人的部队全部被俘虏。[注 23]此役过后,后蜀驻扎在马岭和白涧的部队全部崩溃。李廷珪和高彦俦退保青泥岭。[注 24]后蜀雄武节度使韩继勋放弃秦州,逃回成都,后蜀军观察判官赵玭举城投降。从斜谷赶往秦州的后蜀援兵全部溃退。[注 25]成州和阶州也全部被后周攻陷,后蜀国内一片恐慌。[注 26]周世宗在和大臣们商讨后,任命投降的赵玭为郢州刺史。[注 27]

11月5日,后周百官向周世宗道贺。[注 28] 11月17日,李廷珪上表后蜀朝廷请罪。[注 29]24日,伊审征向孟昶上表请罪。孟昶没有追究二人的责任。[注 30]孟昶致信后周朝廷,自称“大蜀皇帝”,周世宗认为这封信完全不合礼节,一怒之下没有做任何回应。[注 31]孟昶更加害怕,在剑门、白帝城囤积了大量的兵力防守。随着大量征兵,伴随而来的是后勤不足,后蜀开始大量打造铁钱,并且强行从百姓手里强行征收铁器,搞得百姓苦不堪言。[注 32]

12月,王景率部包围凤州,后周军将领韩通分兵到城固镇,从而阻断后蜀军的增援部队。[注 33]30日,凤州被后周军攻克,属军威武节度使王环、监军赵崇溥,连同城内五千名后蜀军全部被俘。赵崇溥绝食而死。[注 34]

956年1月6日,周世宗下令特赦所有俘虏后蜀士兵,是去是留让他们自己决定。[注 35]

后续 编辑

此后蜀地暂时没有战事,但由于之前后蜀曾经向南唐求援,导致在与后蜀战事后期,后周同时出兵攻打南唐

注释 编辑

  1. ^ 帝常愤广明以来中国日蹙,及高平既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
  2. ^ 会秦州民夷有诣大梁献策请恢复旧疆者,帝纳其言。
  3. ^ 上谓宰相曰:“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令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开边策》各一篇,朕将览焉。”比部郎中王朴献策,以为:“中国之失吴、蜀、幽、并,皆由失道。今必先观所以失之之原,然后知所以取之之术。其始失之也,莫不以君暗臣邪,兵骄民困,奸党内炽,武夫外横,因小致大,积微成著。今欲取之,莫若反其所为而已。夫进贤退不肖,所以收其才也;恩隐诚信,所以结其心也;赏功罚罪,所以尽其力也;去奢节用,所以丰其财也;时使薄敛,所以阜其民也。俟群才既集,政事既治,财用既充,士民既附,然后举而用之,功无不成矣!彼之人观我有必取之势,则知其情状者愿为间谍,知其山川者愿为乡导,民心既归,天意必从矣。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唐与吾接境几二千里,其势易扰也。扰之当以无备之处为始,备东则扰西,备西则扰东,彼必奔走而救之。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未须大举,且以轻兵扰之。南人懦怯,闻小有警,必悉师以救之。师数动则民疲而财竭,不悉师则我可以乘虚取之。如此,江北诸州将悉为我有。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行我之法,江南亦易取也。得江南则岭南、巴蜀可传檄而定。南方既定,则燕地必望风内附。若其不至,移兵攻之,席卷可平矣。惟河东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当以强兵制之。然彼自高平之败,力竭气沮,必未能为边患。宜且以为后图,俟天下既平,然后伺间一举可擒也。今士卒精练,甲兵有备,群下畏法,诸将效力,期年之后可以出师,宜自夏秋蓄积实边矣。”上欣然纳之。时群臣多守常偷安,所对少有可取者,惟朴神峻气劲,有谋能断,凡所规画,皆称上意,上由是重其器识。未几,迁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
  4. ^ 上谋取秦、凤,求可将者。王溥荐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
  5. ^ 上命训与凤翔节度使王景、客省使高唐昝居润偕行。
  6. ^ 五月,戊辰朔,景出兵自散关趣秦州。
  7. ^ 蜀主闻之,遣客省使赵季札案视边备。季札素以文武才略自任,使还,奏称:“雄武节度使韩继勋、凤州刺史王万迪非将帅才,不足以御大敌。”蜀主问:“谁可往者?”季札自请行。丙申,以季札为雄武监军使,仍以宿卫精兵千人为之部曲。
  8. ^ 丙辰,蜀主命知枢密院王昭远按行北边城寨及甲兵。
  9. ^ 戊寅,蜀主以捧圣控鹤都指挥使、保宁节度使李廷珪为北路行营都统,左卫圣步军都指挥使高彦俦为招讨使,武宁节度使吕彦珂副之,客省使赵崇韬为都监。
  10. ^ 王景拔黄牛等八寨。
  11. ^ 蜀赵季札至德阳,闻周师入境,惧不敢进,上书求解边任还奏事,先遣辎重及妓妾西归。
  12. ^ 丁亥,单骑驰入成都,众以为奔败,莫不震恐。
  13. ^ 蜀主问以机事,皆不能对。蜀主怒,系之御史台,甲午,斩之于崇礼门。
  14. ^ 六月,…… 壬寅,西师与蜀李廷珪等战于威武城东,不利,排陈使濮州刺史胡立等为蜀所擒。
  15. ^ 丁未,蜀主遣间使如北汉及唐,欲与之俱出兵以制周,北汉主、唐主皆许之。
  16. ^ 秋,七月,丁卯朔,以王景兼西南行营都招讨使,向训兼行营兵马都监。
  17. ^ 宰相以景等久无功。馈运不继,固请罢兵。
  18. ^ 帝命太祖皇帝往视之,还,言秦、凤可取之状,帝从之。
  19. ^ 王景等败蜀兵,获将卒三百。
  20. ^ 己未,蜀主遣通奏使、知枢密院、武泰节度使伊审征如行营慰扶,仍督战。
  21. ^ 蜀李廷珪遣先锋都指挥使李进据马岭寨,又遣奇兵出斜谷,屯白涧,又分兵出凤州之北唐仓镇及黄花谷,绝周粮道。
  22. ^ 闰月,王景遣裨将张建雄将兵二千抵黄花,又遣兵千人趣唐仓,扼蜀归路。
  23. ^ 蜀染院使王峦将兵出唐仓,与建雄战于黄花,蜀兵败,奔唐仓,遇周兵,又败,虏峦及其将士三千人。
  24. ^ 马岭、白涧兵皆溃,李廷珪、高彦俦等退保青泥岭。
  25. ^ 蜀雄武节度使兼侍中韩继勋弃秦州,奔还成都,观察判官赵玭举城降,斜谷援兵亦溃。
  26. ^ 成、阶二州皆降,蜀人振恐。
  27. ^ 帝欲以玭为节度使,范质固争以为不可,乃以为郢州刺史。
  28. ^ 壬子,百官入贺,帝举酒属王溥曰:“边功之成,卿择帅之力也!”
  29. ^ 乙丑,蜀李廷珪上表待罪。
  30. ^ 冬,十月,壬申,伊审征至成都请罪。皆释之。
  31. ^ 蜀主致书于帝请和,自称大蜀皇帝,帝怒其抗礼,不答。
  32. ^ 蜀主愈恐,聚兵粮于剑门、白帝,为守御之备,募兵既多,用度不足,始铸铁钱,榷境内铁器,民甚苦之。
  33. ^ 十一月,王景等围凤州,韩通分兵城固镇以绝蜀之援兵。
  34. ^ 戊申,克凤州,擒蜀威武节度使王环及都监赵崇溥等将士五千人。崇溥不食而死。
  35. ^ 乙卯,制曲赦秦、凤、阶、成境内所获蜀将士,愿留者优其俸赐,愿去者给资装而遣之。

参考 编辑

  1. ^ 本条目翻译并整理自《资治通鉴·后周纪三·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上·显德二年》。
  2. ^ 西历时间整理自中国旧历转换器. 中央研究院. [2013-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2)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