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维勒

弗里德里希·维勒(德语:Friedrich Wöhler,1800年7月31日—1882年9月23日),德国化学家。他因人工合成了尿素,打破了有机化合物活力论学说而闻名。

弗里德里希·维勒
Friedrich Wöhler
出生(1800-07-31)1800年7月31日
神圣罗马帝国黑森-卡塞尔埃舍尔斯海姆英语Eschersheim
逝世1882年9月23日(1882岁—09—23)(82岁)
德意志帝国哥廷根
国籍 神圣罗马帝国
知名于维勒尿素合成
奖项科普利奖章(1872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有机化学
生物化学
机构柏林工艺学校
卡塞尔市工艺学校
哥廷根大学
博士导师利奥波德·格梅林
永斯·贝采利乌斯
博士生Heinrich Limpricht
威廉·鲁道夫·菲蒂希
阿道夫·威廉·赫尔曼·科尔贝
Georg Ludwig Carius
Albert Niemann
Vojtěch Šafařík
Carl Schmidt
Theodor Zincke
其他著名学生Augustus Voelcker[1]
威廉·屈内
弗里德里希·维勒在1850年

生平简历 编辑

科学成就 编辑

维勒一生发表过化学论文270多篇,获得世界各国给予的荣誉纪念达317种,是一位勤勉的化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有以下几方面:

人工合成尿素 编辑

维勒自1824年起研究氰酸铵的合成,但是他发现在氰酸中加入氨水后蒸干得到的白色晶体并不是铵盐,到了1828年他终于证明出这个实验的产物是尿素。维勒由于偶然的发现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方法,而被认为是有机化学研究的先锋。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有机物只能依靠一种生命力在动物植物体内产生;人工只能合成无机物而不能合成有机物。维勒的老师永斯·贝采利乌斯当时也支持生命力学说,他写信给维勒问他能不能在实验室里“制造出一个小孩来”。

维勒将自己的发现和实验过程写成题目为“论尿素的人工制成”的论文,发表在1828年《物理学和化学年鉴》第12卷上。他的论文详尽记述了如何用氰酸氨水氯化铵氰酸银来制备纯净的尿素。随着其他化学家对他的实验的重现成功,人们认识到有机物是可以在实验室由人工合成的,这打破了多年来占据有机化学领域的生命力学说。随后,乙酸酒石酸等有机物相继被合成出来,支持了维勒的观点。

发现同分异构体现象 编辑

发现尿素的过程同时说明氰酸铵和尿素的分子式是相同的,这是同分异构的最早的例证。接着,维勒又发现氰酸和另一位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在1824年发现的雷酸的分子式相同。1830年,贝采利乌斯提出了“同分异构”学说:同样的化学成分,可以组成性质不同的化合物,它们的化学成分一样,却是性质不同的化合物。而在此之前,化学界一向认为,同一种成分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两种不同的化合物之中。

发现并制备铝等元素单质 编辑

1827年维勒用金属还原熔融的无水氯化铝得到较纯的金属单质。维勒还用同样的方法发现了(1828年)、,并且命名了铍。

另一个关于元素发现的著名的故事是说维勒在分析一种来自墨西哥的矿石的时候虽然猜测到其中可能含有一种新元素,但是由于没有认真研究而放过了,他的同门师兄尼尔斯·加布里埃尔·塞夫斯特瑞姆认真分析了其中的成分,找到了元素。一般的科学资料上介绍则是维勒在塞夫斯特瑞姆发现钒后为后者证实了钒的存在。

其他贡献 编辑

维勒还分离出,研究了硅烷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842年他制备了碳化钙,并证明它与水作用,放出乙炔

维勒和李比希还合作在有机化学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1832年他和李比希共同发现了苯甲酸基团,研究了有机化学的基团反应;1837年又共同发现了扁桃苷;1848年维勒发现了氢醌

主要著作 编辑

  • Lehrbuch der Chemie/化学课本,德累斯顿,1825年出版,4卷;
  • Grundriss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无机化学概论,柏林,1830年出版
  • Grundriss der Organischen Chemie/有机化学概论,柏林,1840年出版
  • Praktischen Uebringen der Chemischen Analyse/分析化学实验教程,柏林,1854年出版

参见 编辑

来源 编辑

  1. ^ John Christopher Augustus Voelcke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99)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