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学校(英语:Salesian School)为罗马天主教鲍思高慈幼会创办的一所男子天主教小学,隶属鲍思高慈幼会中华会省,位于香港港岛筲箕湾柴湾道16号,毗邻中学部慈幼英文学校。校训与中学部一样,为“Alere Flammam”,中文为“点燃火炬,照耀人群”。

慈幼学校
Salesian School
地址 香港香港岛东区筲箕湾柴湾道16号
类型资助学校男子学校
宗教背景罗马天主教
隶属罗马天主教鲍思高慈幼会(原称:撒肋爵会)
创办日期1951年
学区港岛东区
校监林仲伟神父
校长邱陈婉琪女士
副校长许剑园女士
年级小一 至 小六
校园面积5,800平方米
校训点燃火炬、照耀人群
拉丁语: Alere Flammam
学校网址http://salesian.edu.hk
地图

校政管理 编辑

历任校监
  • 马耀汉 神父[1]
  • 吴多禄 神父[2]
  • 冯定华 神父
历任校长
历任副校长
  • 施弥德 神父[1]
  • 许剑园 女士

历史 编辑

它是由鲍思高神父(1815-1888)创办的慈幼会经传教士创立,距今有约200年多。它原是贫穷儿童的收纳/孤儿院1950年代初,学校不足,便转营为慈幼英文学校。慈幼的小学部创办于1950年,1955年增设中学部——慈幼英文学校

办学宗旨 编辑

慈幼学校遵循会祖圣若望鲍思高神父的教导,秉承基督精神,在福音光照下,在学校内建立家庭式的团体共融气氛,为德育及宗教教育奠下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推行各项德育活动时,融入慈幼会的预防教育法为该校的原则。该校亦以鲍思高神父所倡导的“预防教育法”原则及其具体的实践方法,作为教育学生的指导方针。

慈幼英文学校强调“大家庭”的方式进行各样活动。

校徽、校训及校歌 编辑

校徽 编辑

  • 校徽由火炬、红带、十架及校训组成。底色为深蓝,象征朴素。作为慈幼会学校之一,慈幼学校以鲍思高预防教育法英语Salesian_Preventive_System“理智、宗教、仁爱”教育青少年。
  • 校徽被注有“Salesian School”的红带分开,左方的红色十字架代表基督精神,右方的火炬象征校训,服务人群的精神。

校训 编辑

校徽底的拉丁文为“Alere Flammam”,也是慈幼学校的校训,要有服务人群的精神。而中文校训则是“点燃火炬、照耀人群”。

校歌 编辑

The School Hymn
Music by Rev. W. Schmid, Words by C.J. Clark


中文版校歌
司马荣神父作曲
毕炽生神父作词

校舍 编辑

 
从柴湾道正视小学部外貌
 
小学部内貌(中:进教之佑圣母像)

慈幼学校校舍位于柴湾道上,校舍建筑群分为三部分,包括中学部、小学部及慈幼修院

小学部为装饰风艺术 (Art Deco) 及包豪斯 (Bauhaus) 式建筑,属于1940年代流行的建筑风格,在香港曾经风靡一时,但现时以香港内的学校建筑而言已绝无仅有。

校舍设施 编辑

  • 18间课室
  • 1间教员室
  • 9个学生运动场所: 西翼操场、东翼操场、大操场、大操场西足球场、大操场东篮球场、修院篮球场、修院羽毛球场、修院足球场、新翼大球场
    • 鲍思高青年中心前空地

班级结构 编辑

  • 小学部
    • 一年级:3班
    • 二年级:3班
    • 三年级:4班
    • 四年级:3班
    • 五年级:2班
    • 六年级:3班

(2019-2020)

著名/杰出校友 编辑

政界及公务员
司法界
商界、财经界及专业界别
教育界
演艺界
体育界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 1.1 1.2 香港公教真理学会、天主教香港教区. 香港天主教手冊. 香港公教真理学会. 1963: 250. 
  2. ^ 2.0 2.1 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 小學概覽2000/01 - 慈幼學校(上午). 2000 [2022-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10-08. 
  3. ^ 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 小學概覽2000/01 - 慈幼學校(下午). 2000 [2022-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06-18. 
  4. ^ 典型慈幼仔——鄭家富. 信报财经新闻. 2013-05-20 [2015-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 ^ 慈幼學校本屆畢業學生名單. 华侨日报. 1962-11-29: 15 [2022-04-26]. 
  6. ^ 慈幼學校 小學放榜. 华侨日报. 1969-06-14: 8 [2023-10-29]. 
  7. ^ 青年無優良品德 在社會上必失敗. 香港工商日报. 1960-12-15: 7 [2022-04-12]. 
  8. ^ 九間學校畢業禮. 华侨日报. 1966-07-21: 22 [2021-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9). 
  9. ^ 香港的命運 第四節 絕處逢生. [2015-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2). 
  10. ^ 存档副本. [2015年2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2月2日). 
  11. ^ 中環出更:尹德勝約戰乒壇大姐大. 东方日报. 2009-06-28 [2021-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6). 
  12. ^ 慈幼學校 新生放榜. 华侨日报. 1967-05-15: 14 [2023-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13. ^ 慈幼英文學校《校訊2015-16年度十月第48期》 (PDF). [2018-01-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1-05). 
  14. ^ 慈訊 (PDF). 慈幼学校旧同学会编辑委员会. 1998-12 [2020-1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6-18). 
  15. ^ 十三學校畢業禮. 华侨日报. 1963-07-22: 18 [2022-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16. ^ 16.0 16.1 慈幼中學畢業禮. 华侨日报. 1965-12-01: 14 [2022-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1). 
  17. ^ 慈幼學校畢業典禮. 华侨日报. 1973-10-30: 15 [2022-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9). 
  18. ^ 羅宗淦伉儷主持 慈幼中學畢業禮. 香港香港工商日报. 1964-11-26: 5 [2022-04-22]. 
  19. ^ 锺镇涛、何宝荣、黄庭桄. 麥當勞道. 博美出版社. 2007: 53. 童年时,作为一个小游牧民族,我连读书也不停转校,新法书院、圣若瑟、筲箕湾慈幼、玫瑰岗、高主教书院等都是我的母校,环境不停转,家长也不停转,直到十五岁,我开始担当自己的家长,自己交学费,十六岁时到夜总会和的士高吹色士风工作,我便自立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