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社 (中国)

新潮社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北京大学学生组织,成立于1918年11月19日。由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罗家伦顾颉刚徐彦之汪敬熙何思源杨振声江绍原康白情李小峰孙伏园俞平伯等人[1][2],为响应新文化运动而发起成立之学生社团。

主张 编辑

新潮社获胡适协助,以制定政治、学术和史学上的方针。政治态度上,新潮社支持个人主义。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不赞成师生参与政治活动,受北大精神影响,新潮社也强调学术超越政治,一直不过问政治,北大虽然有责任改善社会,但社会行动绝非好事;研究课题应视乎学者的个人兴趣,不在乎研究课题的直接用途。[3]成员如顾颉刚,即专注发展国学,离开政治。[4]

新潮社的中心思想是“合乎时代的要求”,这一点受19世纪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及美国学者约翰·杜威实验主义影响。知识份子的责任是,发现当代中国社会的需要,加以推动,并要了解历史的潮流,以探求现代中国应取的方向。史学上,新潮社主张建立“信史”,重视历史发展的过程,为中国建立新学风。国学研究的目的,是决定现代中国的方向,使中国社会脱离旧辙。[5]

活动 编辑

新潮社希望出版一份代表学生的新刊物以与《新青年》竞争,于1919年1月1日出版《新潮》,由傅斯年罗家伦担任编辑。《新潮》的出版,得到北大教授胡适赞助,[6]但被另一些北大学者创办的短命期刊《国故》批评。[7]1921年,《新潮》停刊,但新潮社仍继续关怀中国历史问题。[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俞平伯,回忆《新潮》。《学术中国》 2005年5月。
  2. ^ 李杰泉,《新潮》杂志综述。《近代史研究》1988年1月总第43期,155页。
  3. ^ Laurence A. Schneider著,梅寅生译:《顾颉刚与中国新史学》(台北:华世出版社,1984),页31-33。
  4. ^ 4.0 4.1 Schneider:《顾颉刚与中国新史学》,页36。
  5. ^ Schneider:《顾颉刚与中国新史学》,页32-34。
  6. ^ Schneider:《顾颉刚与中国新史学》,页31。
  7. ^ Schneider:《顾颉刚与中国新史学》,页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