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党,亦称“清流派”,一般是指1880年代-1910年代,于中国清朝朝廷不畏当权者敢直言上谏之朝官。这些人虽然崇尚君主制度,却敢于对朝政弊端提出建议,对于改善清朝末年之中国状况,颇有助益。另外,清流党虽说有“党”之名,其实私底下并不结党营私,其领导者以张之洞陈宝琛张佩纶三人为首。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好论时政,与张之洞合称“清流四谏”。

然而他们在外交和军事上既无实际经验,也无真知灼见,往往一味主战,罔顾中国自身情况与后果,认为战争的胜负在于人心、精神而不在于武器。在争夺安南的中法战争(1884-1885年)中,他们哗众取宠,正如在伊犁危机中那样主张好战方针。李鸿章对一位朋友抱怨说:‌“不当事之徒草率妄言,仆不胜其忧……彼等轻议政事,继之臧否人物,大多言语欺凌不堪。”

总的来说,清流党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内政、外交、人事提出激烈批评与建议,也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官场上的腐败、堕落、平庸之风,但由于他们本身眼界、知识以及经验的缺乏,往往在国家遇到重大事件时扰乱了中枢大政方针,致使国家利益和实力受损,实无益于中国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