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沛霖

清末军阀

苗沛霖(?—1863年),字雨三安徽凤台人,清末军事人物。原为团练首领,参与平定捻乱,后发展为割据势力,与太平军捻军勾结,遭到清军僧格林沁讨伐,兵败被杀。

简介 编辑

家境清贫,“倜傥有大志”,秀才出身,原为私塾教师。1856年在乡率团练捻军作战,势力迅速膨胀,“聚党蓄众,有不附者辄杀之”,曾控制凤台周围数十州县,割据称雄。[1]

1860年爆发“寿州擅杀案”,苗沛霖的属下李学曾、郭洪波、谢贯斗、傅家瑞、李双勤等七人赴寿州内应,被徐立壮诛杀。苗由此举兵反清,扬言要杀死徐立壮,为李学曾等人报仇,围攻寿州,派部将王金魁六安,与捻军和解,又遣朱鑫庐州陈玉成部联络,被太平天国封为“奏王”。后安徽巡抚翁同书将徐立壮处死,将士绅孙家泰监禁,苗沛霖暂时罢兵撤围。英法联军犯京师,胜保召苗沛霖入援,苗沛霖虚以委蛇,不肯北上。

咸丰十一年(1861年),翁同书助苗沛霖降清,朝廷责令苗沛霖“带团立功”,但是年十月底苗沛霖攻破寿州城,杀孙家泰全家,诛皮、黄、洪、吴、张诸姓,俘虏翁同书,占掠霍丘颍上怀远正阳关等地。次年攻颍州,围安徽巡抚贾臻,不久,投靠钦差大臣胜保,与贾臻合兵,解了颍州之围,张乐行马融和败走颍上。张乐行突围出走,北归雉河集(今安徽省涡阳县城)。清廷指责苗沛霖剿灭不力,“任意欺罔”,咸丰十一年九月廿三日,命李昭寿袁甲三官文曾国藩毛昶熙等各路兵勇进剿苗练。不久苗沛霖诱捕太平军英王陈玉成、导王陈仕荣、从王陈德漋、天义陈聚成等王献给胜保以示忠诚,清廷虽暂时中止讨伐,但除苗之意图未变。不久胜保倒台,清廷下令其解散团练,苗遂又举兵反清。[2]六月初四日, 寿州知州毛维翼战死,[3]张乐行为僧格林沁所灭,清廷决定铲除苗沛霖,下令僧格林沁剿苗沛霖,令部将詹启纶克蒙额会同陈国瑞等进攻苗练。再下旨都兴阿添拨马队兵勇二千余人,由帮办军务富明阿往援。苗党张公端见大势已去,向清军投诚,清军取下怀远

1863年十月二十八日,僧格林沁部攻陷蒙城(今安徽蒙城),苗沛霖亲自巡壕,为部下所杀。[4]由王万清冒功献给僧王。苗妻徐氏、子苗连生皆已正法。[5]

评价 编辑

苗沛霖是中国近代由团练成为军阀的典型,[6]在清廷与太平军捻军的消长中求生存。苗沛霖三次反清、两次反太平军,既打捻军、又打清军、太平军。陈玉成被俘时当面怒骂苗沛霖:“无赖小人!墙头一根草,风吹两面倒。”

传言苗沛霖颇有文才,他在《秋霄独坐》中写道:“杜鹃啼血霜华白,魑魅窥人灯火青。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误穷经。”据说后来谭嗣同《狱中题壁》即引此句。

注释 编辑

  1. ^ 清史稿》之《孙家泰传》说,“初,沛霖为诸生,请于知州金光箸欲练乡团,而自为练总,光箸不之许。沛霖遂聚群不逞为乱,邻邑豪猾多归之。”《退一步斋文集》说,“初,沛霖为诸生,土匪初起时,请于知州金光箸,欲投营充练总。光箸忽之,不许。沛霖怏怏然,萌异志,揭竿聚众,乡中桀骜者多归之。”
  2. ^ 《西淮敏乱记》
  3. ^ 《端敏公奏议》卷19《密陈像防苗逆片》
  4. ^ 王闿运《湘军志·临淮篇》记载苗沛霖是被陈玉成的部下杀死的。薛福成《庸庵续编》记载尤详:“一夕,沛霖登营墙有所指挥,亲兵万人掖以赴之。外挺矛刺之,陨,报詹启纶不信,拒之。迟明,报王万清,万青往验之,信,其首迎献于王。”
  5. ^ 《剿平捻匪方略》卷209,第26页
  6. ^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01页。

参考 编辑

  • 池子华《苗沛霖传》(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