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化香港台湾传媒的一种现象,指香港传媒集团公司壹传媒在上述两地发行的《苹果日报报章内容和风格,台湾香港媒体竞相模仿其风格,在报导内容和风格方面渐趋读者主导,从而带来报章媒体的娱乐化。最初这种现象只发生在香港,之后随著《苹果日报》台湾版的发行而扩散至台湾。

定义 编辑

《苹果日报》采用较多彩色相片、设计图片、非传统排版方式、美术设计、大字标题、颜色鲜艳的文字等吸引读者的注意和购买。内容方面,其手法多为报导更多与目标读者群的生活和日常话题有关,一般的报纸多以政治,经济,国际等议题作为头版新闻,但是《苹果日报》的头版则是以本地的八卦新闻、社会新闻为主,且往往以大篇幅报导此类新闻。

在香港,当年为了迎战《苹果日报》,《东方日报》大幅改变报导方式,其他报纸也因为《苹果》而进行改变。香港报纸全都跟著“苹果化”,连《明报》也不例外:香港知名评论家马家辉说,《明报》后来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调整与读者对话,才渐渐从“苹果化”与“非苹果化”的左右摇摆之间找到位置;他并指出,《苹果》的最大对手《东方日报》花了不少时间才能喘口气。[1]

《苹果日报》是销量高的报纸,主要新闻内容却倾向于“小报化”,即靠煽情的新闻内容和包装手法,吸引读者的目光。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教授彭家发认为,它为了追逐市场效应,过份重视了读者“想知道的”新闻资讯,而不大理会读者“需要知道的”新闻资讯。[2]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梁丽娟. 李子翘 宁采臣 , 编. 《蘋果掉下來 香港報業「蘋果化」現象研究》. 次文化堂. 2006年7月初版. ISBN 962-992-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