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绣山东刺绣的简称,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1],是中国十大名绣之一,与京绣汴绣瓯绣合称中国“四小名绣”。鲁绣又称“衣线绣”,因它所用的绣线大多是较粗的加撚双股丝线,俗称“衣线”。

鲁绣工艺兴起于春秋时期的华夏文明之地——齐鲁,故史称“齐纨”或是“鲁缟”。至,鲁绣已十分兴盛。到时,已是相当普及的刺绣。《史记·货殖列传》中对鲁绣有“冠带衣履天下”之赞。不仅如此,鲁绣还出现了专门为绣业而设置的“服官”,据《汉书》记载,“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1],当时绣业之昌盛和重要由此可见一斑。鲁绣这一说法到了明代才开始正式出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就存有明代鲁绣“文昌出行图”、“芙蓉双鸭图”、“荷花鸳鸯图”。至清代康雍乾三代年间,鲁绣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民初时,山东潍县刺绣作坊就有30多家,绣工之多遍及潍城四乡,因此,潍县素有“九千绣花女”之誉。[2]

工艺特色 编辑

鲁绣所用的绣线大多是较粗的加撚双股丝线,俗称“衣线”。工法集“抽”、“勒”、“锁”、“雕”等于一身,外观色彩淡雅、构图优美、虚实适宜、形象逼真。[1] 此外,鲁绣大都利用织有暗花的绫缎为底料,在上面绣上彩色纹样,这也是其他绣种所少有的。[2]

发绣 编辑

鲁绣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是济南发丝绣,是济南市政府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古老又独特的地方绣种。在清代出版的《顾绣考》一书中就有“远绍唐、宋发丝绣之真传”的记载,最早的发丝绣传世珍品是南宋的“东方朔像”,该作品长一市尺,宽八寸,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2]

现况 编辑

相较于高知名度的苏绣湘绣粤绣蜀绣,鲁绣的知名度较低,以至许多山东本土人也对鲁绣不甚熟悉。鲁绣专家徐秀玲介绍,从五十年代至今,专业从事鲁绣的不足20人,现如今,全国只有四五人,而且全都集中在济南。[3]原济南刺绣总厂的鲁绣研究所于二〇〇六年被迫解散。现仅靠个别名家办研习班来以计传承。[4]

参见 编辑

注释及参考文献 编辑


四大名绣
苏绣 | 湘绣 | 蜀绣 | 粤绣
其它知名刺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