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温莎公爵伉俪访德

1937年10月,温莎公爵爱德华华丽丝·辛普森到访纳粹德国。公爵于1936年12月11日退位,并由他的弟弟乔治六世继位。之后爱德华获封温莎公爵的头衔,并于1937年6月迎娶了华里丝·辛普森。在此期间,他似乎对纳粹德国表示同情。而在同年9月,他宣布打算私下前往德国参观工厂。而他的兴趣就是研究在欧洲战争下该国工人阶级的社会和经济状况。公爵的支持者认为他是英国和德国之间潜在的和平缔造者,但是英国政府拒绝批准。英国政府怀疑纳粹会利用公爵的存在进行宣传,因此英国政府拒绝批准这样的角色设定,并且反对巡回访问。温莎热切希望得到他的妻子支持,却遭到妻子的拒绝。建制派经历国事访问后同意他的请求,他答应政府保持低调。巡回访问在10月12日至23日进行。

公爵和公爵夫人被德意志劳工阵线正式邀请到该国,并且受到其罗伯特·莱伊领导人的大部分陪护. 为了重整努力,这对夫妇参观了工厂, 其中许多正在生产军需,并且视察了德军。他们与高级纳粹成员(例如 约瑟夫·戈培尔赫尔曼·戈林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阿尔伯特·斯佩尔)会面,并和阿道夫·希特勒贝希特斯加登见面。公爵与希特勒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私下对话,但是由于在战争中失去了会议纪要,因此不确定他们会谈的实际内容。公爵夫人与希特勒的代表鲁道夫·赫斯共进下午茶。希特勒很同情温莎公爵,并定期会见公爵夫人。

英国政府不容许影响事态发展,并禁止其驻德国外交人员与公爵和公爵夫人进行任何高层互动。英国人对这次巡回访问的民意淡然,大多数人认为巡回访问品味低劣,破坏了乔治六世执政的第一年。公爵原本打算在美国进行巡回访问,但是由于纳粹德国镇压德国的工人阶级活动,导致了反对派对温莎公爵反对浪潮。这导致美国访问被取消。现代历史学家倾向于将1937年的巡回访问看作是公爵缺乏判断力和无视对他所得到建议的反映。

背景 编辑

乔治五世于1936年去世,爱徳华八世在其死后继位[1]。不久,他宣布将与华丽丝·辛普森结婚,华丽丝·辛普森在此之前已经离过两次婚了。[2] 从政治和道德的角度来看,她都不是英国政府和英国王室的王室配偶。 [3] 作为国王,爱德华曾是国王的英格兰教会名义会长,英格兰教会禁止离婚的人在其前配偶的一生中再婚; 辛普森以前的两个丈夫全部都还活著。批评者相信,这违反了爱德华的就职宣誓,而君主立宪制削弱了他的地位。[4] 爱德华八世知道斯坦利·鲍德温如果国王强迫这个问题,政府几乎肯定会辞职。[5]

爱德华意识到自己的家人、政府、教会和人民都不会支持这场婚姻。[6] 因此,在1936年12月, 爱德华八世退位[7] 他的弟弟约克公爵 继位后,称为乔治六世,而爱德华退位后被封为温莎公爵[8] 他和辛普森于次年六月在法国结婚,[7] 并于维也纳完成蜜月旅行。他们回到巴黎,在巴黎建立了总部。[9]

政治背景 编辑

 
1923年的欧洲地图

去年爆发的西班牙内战 令欧洲各势力心烦意乱, 特别是苏联、意大利和德国。[10][11] 纳粹德国变得越来越咄咄逼人,并且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重新武装。尽管外交政策仍然是绥靖主义,英国开始有一种对未来的政治不安感和对战争的期待[12] 鲍德温于 1937 年 5 月辞去总理职务[13]并被他的副手内维尔·张伯伦取代。[14]

历史学家迈克尔·布洛赫说,虽然事后看来,这次访问可以被视为一个糟糕的决定,但当时并没有不合时宜。他指出,“战争仍然是两年之后,关于纳粹的好奇心很激烈,而且许多可爱的人接受了政府邀请。三十年代中期去德国拜访希特勒就像六十年代去中国拜访毛泽东一样时髦”。[15] 前总理大卫·劳莱乔治 在温莎公爵到访德国前两年曾经去过纳粹德国,[16] 工党 (英国)的领袖,和平主义者乔治·兰斯伯里与第一代哈利法克斯伯爵爱德华·伍德于1937年4月与希特勒会面,[17]英国 外交、国协及发展事务大臣,后来访问了纳粹元首赫尔曼·戈林- 第二个月。[16] 哈利法克斯的旅行“表面上......是一个社交之一”,[18] 现代历史学家说,也这是政府与希特勒发起谈判的机会 。[19] 同样,希特勒邀请了许多非德国人 - 例如阿迦汗三世[20]

皇室和政府的观点 编辑

据说乔治六世被他哥哥在如此微妙的时刻进入欧洲政治事务吓坏了。在欧洲变得越来越紧张,并持续进行军备竞赛,各大国之间都减少了他们的政治回旋馀地。 沃尔特·蒙克顿 公爵的计划是"一个炸弹,一个坏的"。[21]因此国王特别气愤,因为温莎退位后,他说他打算避免公开露面。[22] 皇家传记作家萨拉·布拉德福德表示,这次访问表明温莎无意退休。相反,他打算独立于国王或政府的意愿行事。[23]

当时的人意识到了这次德国之行的负面含义。他这个宣布让当时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24] 连那些同情温莎的人,如温斯顿·邱吉尔第一代比弗布鲁克男爵马克斯·艾特肯都试图劝阻他不要去。[9] 但公爵夫人的老朋友赫尔曼·罗杰斯对这次旅行的干预也被证明是不成功的。[25] 历史学家们认为当时的政府已经怀疑温莎有“对干涉国家事务的权利有强烈的看法”。[26] 外交、国协及发展事务部 警告公爵,纳粹是宣传专家:公爵同意了,但答应在那里不公开讲话。[16] 历史学家认为,政府担心公爵能够在他周围召集一个政党, 在政府控制之外宣传他自己的个人外交政策。[27]

温莎说,他这次访问的意图是"没有任何政治考虑,只是作为一个独立观察员研究工业和住房状况。"[28] 他说,我们不能忽视德国正在发生的事情,"尽管它可能没有得到人们的全部认可"。[28] 温莎公爵对改善工作条件的事业表示同情。[29]

唐纳森认为,他的观点"在英国引起了冒犯,因为根据那里的意见,这类问题不是王室关心的问题"。[30] 学者阿德里安·菲力浦斯强调,这样的声明意在转移温莎与沃利斯·辛普森的公开关系。[31]

温莎公爵的政治观 编辑

温莎公爵是一名德国的崇拜者[32][33] 并且可以流利的使用德语,[34][35] 在公爵的日记中,他称德语为许多海外英国人的母语[36]温莎公爵的曾祖父就是一名德国人,而他的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 则是一名德国的公主。[37] 而英国王室的官方名称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皇室带来了一些政治问题。[38] 当英国政府在1916年向德国订购了新的一批战略轰炸机 后,公爵收获了一批新的反对者。[39] [40]他也知道,德国的血统正在强烈的影响着他[41] ,研究人员认为公爵由于他的血统使他非常热爱德国文化。[42][43] 作为一名曾经就读于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威尔斯亲王 ,这次访问仅次于赫尔曼·费德勒在战争开始前的两次德国访问。[7] 他的其中一个朋友亨利·钱农,是英国西绍森德区的工党 (英国) 的议员,在1936年称公爵正在带领英国走向独裁,并且成为一个亲德的国家。[44][45]享利认为,部分的英国统治阶级也持有相同的观点,[46],并且有很多英国的内部人员怀疑他在任职期间曾做为希特勒的间谍,尽管他在自传中否认了这一观点。[47][48]联邦调查局 在此期间一直监视著她,并从此得出一个结论,她对纳粹德国感到同情。有传言称,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担任德国驻伦敦大使时可能与他人发生了性关系。阿尔伯特·冯·门斯多夫相信, 温莎公爵赞成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对抗欧洲的共产主义[49]

 
斯坦利·鲍德温,温莎公爵退位危机期间的英国总理

温莎公爵后来将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立场描述为对他所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埸无休止的恐怖战争的反应 [50] ,并且表示,这促使他支持英国政府对希特勒实行的绥靖政策,后者将公爵视为盟友,相信作为国王,温莎会加强 德英关系亚伯特·史佩尔后来说,希特勒确信“透过温莎公爵,就可以实现永久友好关系。 如果他选择留下来,一切都会有所不同。”[51][52]传记作者安妮·塞巴认为,公爵想恢复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破裂的密切关系.[53] 他还想让他的新妻子成为国是访问的核心。 历史学家泰德·鲍威尔认为,公爵可能会访问任何接受他妻子的国家。[54] 福伍德男爵指出唯一可能的国事访问是去德国[55]他还指出公爵希望向他的妻子证明他退位没有使他失去任何的东西。[56]

序曲和组织 编辑

法国商人查尔斯·贝多在婚礼前与公爵进行了一次德国之行。温莎对这次德国之行表示赞同,认为这是提高自己形象的一种方式。奥斯卡·索尔伯特在1937年4月也表示建议公爵去德国旅游。

参考文献 编辑

  1. ^ Adams 1993,第35页.
  2. ^ Sebba 2013,ch.7 §12.
  3. ^ Ziegler 1991,第305–307页.
  4. ^ Beaverbrook 1966,第39–44, 122页.
  5. ^ Perkins 2006,第103页.
  6. ^ Ziegler 1991,第236页;Howarth 1987,第62页;Bradford 2013,第241页;Pope-Hennessy 1959,第574页.
  7. ^ 7.0 7.1 7.2 Matthew 2004.
  8. ^ Taylor 1992,第401–403页.
  9. ^ 9.0 9.1 Bloch 1988,第112页.
  10. ^ Taliaferro, Ripsman & Lobell 2012,第4页.
  11. ^ Buchanan 2014,第55页.
  12. ^ McDonough 1998,第1–4页.
  13. ^ Laybourn 2001,第23页.
  14. ^ Laybourn 2001,第69–70页.
  15. ^ Bloch 1988,第112–113页.
  16. ^ 16.0 16.1 16.2 Bloch 1988,第113页.
  17. ^ Ascher 2012,第202页.
  18. ^ Gilbert 1982,第210页.
  19. ^ Schwoerer 1970,第354, 374页.
  20. ^ Wilson 2013,第127页.
  21. ^ Roberts 2000,第49页.
  22. ^ Cadbury 2015,第51页.
  23. ^ Bradford 2013,第427页.
  24. ^ Allen 1984,第102页.
  25. ^ Morton 2018,第252页.
  26. ^ Middlemas 1969,第979页.
  27. ^ Cadbury 2015,第52页.
  28. ^ 28.0 28.1 Bloch 1988,第117页.
  29. ^ Middlemas 1969,第996页.
  30. ^ Donaldson 1974,第353页.
  31. ^ Phillips 2016,ch.8 §7.
  32. ^ Hichens 2016,ch.1 §8.
  33. ^ Hichens 2016,ch.5 §8.
  34. ^ Roberts 2000,第41页.
  35. ^ Bryan & Murphy 1979,第391页.
  36. ^ Windsor 1951,第41页.
  37. ^ Petropoulos 2008,第152页.
  38. ^ Winter & Kochman 1990,第173页.
  39. ^ West 2014,第14页.
  40. ^ Roberts 2000,第14页.
  41. ^ Windsor 1951,第98页.
  42. ^ Hichens 2016,ch.1 §12.
  43. ^ Bryan & Murphy 1979,第171–172页.
  44. ^ Brendon 2016,ch.3 §8.
  45. ^ Marr 2009,第338页.
  46. ^ Vickers 2011,第322页.
  47. ^ ODNB 2004.
  48. ^ Higham 2004,第203页.
  49. ^ Rose 1983,第391页.
  50. ^ Windsor 1951,第122页.
  51. ^ Speer 1970,第118页.
  52. ^ Williams 2020,第230页.
  53. ^ Sebba 2013,ch.11 §10.
  54. ^ Powell 2018,第227页.
  55. ^ Morton 2015,ch.8 §4.
  56. ^ Boyd 2018,ch.14 §29.

书籍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