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學

中國科學院直屬院校之一

中國科學院大學(英語: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縮寫UCAS),簡稱國科大,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的公立普通高等學校,前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成立於1978年,是中國大陸第一所研究生院,培養了中國大陸第一個理學博士、第一個工學博士、第一個女博士、第一個雙學位博士。入選國家「珠峰計劃」及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7年加入環太平洋大學聯盟

中國科學院大學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英語
國科大新校標
老校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校訓博學篤志 格物明德
創辦時間1978年 (原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
學校標識碼4111014430
學校類型公立普通高等學校
黨委書記周琪
校長周琪
教師人數15,950人(2020年)
學生人數57,651人(2020年)
大學部人數1,645人(2020年)
研究生人數54,255人(2020年)
其他在學人員人數1,751人(留學生)
校址北京市石景山區玉泉路19號(甲)
總面積312.1萬平方米(雁棲湖校區)
11.8萬平方米(玉泉路校區)
6.8萬平方米(中關村校區)
3.9萬平方米(奧運村校區)
代表色孔雀藍
隸屬中國科學院
郵遞區號100049
網站www.ucas.ac.cn
位置
地圖
玉泉路校區正門

中國科學院大學擁有340餘位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院士、566位千人計劃入選者、2212位百人計劃入選者、6100名博士生導師、3900餘名碩士生導師,4個國家實驗室、30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科學裝置)、8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63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4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

2017年,在中國一流研究生院排名中,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理學和工學學科排名第一[1]

中國科學院大學在2022年CWUR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名列第63名,中國第3名[2],僅次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在2023年Nature Index自然指數全球機構排名中名列第5名,中國第2名[3],僅次於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在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中名列中國第8名,全球71-80名[4]。中國科學院大學也在2023年US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名列中國第7名,全球112名[5]

歷史沿革 編輯

  • 1951年,中國科學院首次招收研究生。
  • 1955年,國務院正式通過《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暫行條例》,標誌着中國研究生制度的建立。
  • 1977年,中國科學院率先在全國恢復研究生招生制度。
  • 1978年,中國科學院在北京成立了中國大陸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嚴濟慈出任院長。
  • 1982年2月6日,中國科學院進行了中國首次博士學位論文答辯(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馬中騏)。
  • 1986年,中國科學院將位於北京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更名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北京),同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合肥校本部建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
  • 2000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北京)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白春禮任院長。
  • 2005年,學校官方英文名稱由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SCAS) 變更為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CAS)。
  • 2012年,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白春禮任校長。
  • 2014年,國科大開始招收本科生,標誌着國科大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的完整的高等教育體系,是國科大發展歷程中的里程碑。同時在該年新開設哲學系。
  • 2020年,國科大開設「華羅庚數學實驗班」和「郭永懷力學實驗班」。依託國科大建立「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教育科研 編輯

學科專業 編輯

中國科學院大學擁有2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1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可授予包括哲學經濟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九個學科門類的學位。此外還擁有工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的專業學位授權點,以及10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本科生申報被確定為該校2013年十項重點工作任務之一[6],該校積極組織各學院和相關研究所申請本科專業[7],於2014年9月開始在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材料、計算機6個學科門類招收本科生[8][9]

教育教學 編輯

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授課教師由各教育基地招聘的專職教師與來自各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組成,擔任學生在集中學習期間的課程教學,學術交流以及進行綜合素質教育的工作。研究生的課題指導老師由分布在各研究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300多名)、博士生導師、教授研究員(共計7000多名)組成。這些導師大多直接參與研究生的培養和指導工作。同時,該校還定期或不定期的聘請世界一流學者為學生授課和進行學術講座講座。

中國科學院大學通過資源整合形成,擁有以分布於各地研究所為基礎的導師隊伍和科研實踐條件。目前,有340餘位兩院院士、5100餘名博士生導師、6100餘名碩士生導師,直接參與研究生的培養和指導工作。遍布各研究所的4個國家實驗室、80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50餘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0餘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實體,成為研究生培養的依託。同時國科大憑藉眾多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科技前沿的科研課題項目,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國家科學圖書館)和各研究所圖書館的藏書,網絡視頻課程提供的專業學習課件等,為研究生開展學術研究、參與科研實踐、提升創新創業能力提供了學習成長條件。

截至2014年,國科大已經培養出了約11萬名畢業研究生。[9]

院系設置 編輯

教學科研單位 編輯

重點實驗室 編輯

  • 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
  • 大數據挖掘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
  • 計算地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 真空物理重點實驗室
  • 數字經濟監測預測預警與政策仿真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培育)

其他機構 編輯

  • 醫學中心
  • 基礎教育研究院
  • 培訓中心
  • 建築研究與設計中心
  • 網絡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
  • 創新方法研究中心
  • 環境經濟研究中心
  • 李政道科學與藝術中心
  • 華大教育中心
  • ……

校訓 編輯

該校校訓為「博學篤志,格物明德」。其中「博學篤志」出自《論語·子張》中「博學而篤志」一語。意為廣泛地學習,志趣專一。 「格物明德」出自《大學》,「格物」意為修身的起點要從格物致知開始,而「明德」是大學之中最高的為學之道,意為彰顯自己心中美好的德性。

校訓是由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在2003年提議確定的。

校園環境 編輯

該校設研究生教育,2014年開始設本科教育[8][10]。研究生入學後多在北京本部進行為期一年的理論課程學習,然後回到中國科學院分布在全國20餘個省(市)的100餘個研究所進行課題研究和畢業論文相關工作。中國科學院大學在北京本部擁有玉泉路校區、中關村校區、雁棲湖校區和奧運村校區四個校區,在北京之外則擁有上海成都武漢廣州蘭州5個研究生教育基地,共同承擔研究生培養工作,因此有「沒有圍牆的大學」之稱。

玉泉路校區 編輯

 
國科大玉泉路校區教學大樓-夜景

玉泉路校區是國科大最早的校區,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毗鄰,面積為118347m2[11],2013年之前是國科大最主要的教學園區,歷年秋季開學典禮及夏季學位授予儀式一般在此舉行。玉泉路校區校址基本上延續的是1958年成立的中國科技大學老校址。標誌性建築為大禮堂,主體為木質建築,可同時容納約800名師生,是玉泉路校區舉行各種文藝活動、報告的地方。關於禮堂的確切建造日期一直不明晰,最近的口述歷史還原了禮堂的建造日期為1951年[12]。該校區教學大樓樓頂豎有醒目「國科大 UCAS」霓虹燈標識(現已拆除),之前則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2015年秋季學期後,該校區的學生群體已基本以本科生為主。

中關村校區 編輯

中關村校區與中國科學院基礎科學園區毗鄰,附近主要聚集了眾多基礎科學與信息科學領域研究所。另外中國科學院大學青年公寓也位於中關村校區,青年公寓是高年級研究生最主要的居住地。 鄰近的研究所有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化學研究所,計算技術研究所,軟件研究所,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力學研究所,電子學研究所,聲學研究所,理化技術研究所,國家納米中心,自動化研究所,過程工程研究所,工程熱物理研究所,電工研究所,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等。

雁棲湖校區 編輯

 
國科大雁棲湖校區

雁棲湖校區是國科大最新的校區,亦是面積最大的校區,包括東、西兩個校區,總面積為3121383m2[11],現為懷柔科學城的一部分。2013年9月,雁棲湖校區西區落成並投入使用,部分本部學院搬遷至西區開展教學與科研。自2013年始,國科大秋季開學典禮開始在雁棲湖校區舉行[13],但是夏季學位授予儀式2019年前仍然在玉泉路校區舉行,2019年開始在雁棲湖校區舉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改為在玉泉路校區舉行,現場有170名畢業學生代表參加,絕大多數畢業生則通過網絡直播參加[14]

雁棲湖校區自2006年12月2日奠基,2009年10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15],期間經歷諸多波折,於2013年9月西區迎來第一批新生,於2015年9月全部落成使用。

該校區學生宿舍獨具特色,為「單間+客廳」套間式建築,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立的房間,客廳、衛生間、浴室為公用[16]。2017年9月起,因學校擴招人數過多導致「單間+客廳」的部分單人間改為雙人間。預計2019年9月起,西區約五分之四的7平米的男生宿舍將要改建為雙人間。

奧運村校區 編輯

 
國科大奧運村校區

奧運村校區又稱中國科學院天地生科學園區(中國科學院奧運村科技園),原稱北郊園區,主要聚集了生命、天文、地學、資源、環境等領域研究所的高年級學生。鄰近的研究所主要包括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國家天文台青藏高原研究所心理研究所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

校園文化 編輯

形象標識 編輯

校徽 編輯

國科大的前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院徽與中國科學院院徽一致。2012年更名之後,校徽沒有發生變化,仍然沿用中國科學院院徽:外環為「中國科學院」字樣,上為第一任院長郭沫若手寫,下為英文。環外是由六個晶體組成的一個物質結構圖案,象徵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學生物六大學科融匯和結合的基礎作用;中間自然形成一齒輪,象徵基礎科學凝聚、派生的技術科學的推進作用。

校名 編輯

2012年官方網站顯示的國科大校名為華文中宋體,2014年官網更新後主頁使用手寫體校名,題寫者為白春禮

宣傳片 編輯

國科大在2008年曾經推出宣傳片「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宣傳片」[17]。但是原網頁已無法播放,在一些視頻網站還可以觀看。2014年為本科招生推出「中國科學院大學2014年高考招生宣傳片」,2015年4月9日最新推出《遇見國科大 遇見未來不可思議的自己》本科招生宣傳片[18][19]
2012年,國科大(當時還稱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亦拍攝過校園主題的歌曲MV-學生會之歌《我想要幸福的未來》,籌備歷時六個月,詞曲均由同學們原創,於當年的5月26日晚,作為壓軸節目亮相於研究生院第十一屆文化藝術節之「五月的鮮花」大型文藝匯演[20][21]。本首歌曲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首次以歌曲形式記錄校園生活。2014年,歌曲MV經過重新拍攝製作,成為第十三屆文化藝術節之「五月的鮮花」大型文藝匯演暖場視頻,同時歌曲也作為本次晚會的壓軸節目再次登場[22]

元旦晚會 編輯

每年的元旦節日,國科大各學院都會策劃舉行本院的元旦晚會,而學生會亦會舉行國科大元旦晚會[23]。早在2007年,國科大曾經聯合香港八所高校以玉泉路禮堂作為主會場,利用網絡視頻技術舉辦兩地新年聯歡會,是國內首次採用網絡視頻技術舉辦的文藝活動[24]

高雅藝術進校園 編輯

「高雅藝術進校園」是國科大邀請藝術院校來校演出,旨在豐富學生文化生活,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一類活動。中國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北京舞蹈學院等在國科大設有實踐基地,都會定期來校演出[25]

校園文化藝術節 編輯

國科大校園文化藝術節傳統上包括全院範圍內的「藝韻」書畫攝影大賽、「青春的風采」文藝匯演以及京區範圍內的「五月的鮮花」文藝匯演、「舞動的青春」社交舞表演賽和「科苑杯」乒乓球邀請賽,迄今已舉辦十三屆[26]。其中「青春的風采」文藝匯演和「五月的鮮花」文藝匯演為晚會形式的活動,「青春的風采」文藝匯演在整個中科院教育基地、院所遴選節目,「五月的鮮花」文藝匯演在校本部學院遴選節目。

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 編輯

「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於2003年4月創辦,倡導發起人為中國著名科學家路甬祥和著名理論家鄭必堅,主辦單位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現稱「國科大」)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7]。論壇名稱由鄭必堅題寫,迄今已舉辦159場[28]
論壇主要邀請中國高層領導、外國政要和國內外著名學者和專家,就人們共同關心的政治、科技、教育、經濟、外交、環境、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學術研討和交流。像「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周光召、王大珩,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文俊、劉東生、李振聲,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斯賓塞、丁肇中, 企業家柳傳志、馬雲、李開復,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新加坡資政李光耀、美國前國務卿基辛等等都曾蒞臨論壇[29]

歷任校長 編輯

  1. 第一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 1978年3月至1985年7月 院長:嚴濟慈
  2. 第二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1986年 改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985年7月至1988年12月 院長:管惟炎(兼);常務副院長:湯拒非(1985年7月至1992年9月)
  3. 第三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988年12月至1992年9月 院長:谷超豪(兼,1988年至1993年);常務副院長:湯拒非
  4. 第四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992年9月至1996年9月 常務副院長:張培華(1992年9月至1996年9月)
  5. 第五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996年9月至2000年6月 院長:湯洪高(兼);常務副院長:馮克勤(1996年9月至2000年6月)
  6. 第六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2000年6月至2001年4月 院長:朱清時(兼);常務副院長:高文 (2000年6月至2004年8月)
  7. 第七任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 改稱「中國科學院大學」) 2001年4月至2014年4月 校長:白春禮(兼);常務副校長:高文(2000年6月至2004年8月),鄧勇(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王恩哥(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吳岳良(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
  8. 第八任 中國科學院大學 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 校長:丁仲禮(兼);名譽校長:白春禮
  9. 第九任 中國科學院大學 2018年4月至2023年5月 校長:李樹深(兼);
  10. 第十任 中國科學院大學 2023年5月至今 校長:周琪(兼)

聲望與排名 編輯

大學排名
中國科學院大學
全球排名
《泰晤士》聲譽排名[30]71-80名(2022)
《US NEWS》世界排名[31]112名(2023)
區域排名
《QS》亞洲排名[32]80名(2023)
國內排名
《US NEWS》國內排名[31]7名(2023)

CWUR世界大學排行 編輯

年份 排名 排行榜
2019 96[33] CWUR世界大學排行
2020 84[34] CWUR世界大學排行
2021 73[35] CWUR世界大學排行
2022 63[2] CWUR世界大學排行

QS大學排名 編輯

年份 排名 排行榜
2021 85[36] QS亞洲大學排名
2022 85[37] QS亞洲大學排名
2023 80[38] QS亞洲大學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排名 編輯

年份 排名 排行榜
2021 147[39]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
2022 71-80[4]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

USNews世界大學排行 編輯

年份 排名 排行榜
2021 197[40] USNews世界大學排行
2022 159[41] USNews世界大學排行
2023 112[5] USNews世界大學排行

著名校友 編輯

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2017考研:中国一流研究生院名单. [2017-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7). 
  2. ^ 2.0 2.1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Ranking - CWU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2023. Center fo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3 February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4). 
  3. ^ 2023 tables: Institutions | Annual tables | Nature Index. www.nature.com. [2023-12-10]. 
  4. ^ 4.0 4.1 World Reputation Rankings 2022. Times Higher Education. [3 February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6). 
  5. ^ 5.0 5.1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China - US News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U.S. News & World Report. [3 February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1). 
  6. ^ 存档副本. [2013-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4). 
  7. ^ 存档副本. [2013-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2). 
  8. ^ 8.0 8.1 中國科學院大學本科教育網. 学科院所. [2015-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6). 
  9. ^ 9.0 9.1 学校简介. 中國科學院大學. [201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9). 
  10. ^ 中國科學院大學招生信息網. 招生简章. [2015-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6). 
  11. ^ 11.0 11.1 中國科學院大學官網. 校情统计. [2015年4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8日). 
  12. ^ 國科大宣傳部 管載麟. 口述历史:国科大礼堂1951年始建. 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 2015年3月31日 [2015年4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12日). 
  13. ^ 中國青年報. 国科大在雁栖湖校区举行开学典礼. [2015-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07). 
  14. ^ 中國科學院大學. 国科大举行2020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2022-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9). 
  15. ^ 中國科學院新聞. 研究生院雁栖湖校区正式开工建设. [2015-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8). 
  16. ^ 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 【聚焦新校区】“长城脚下的宿舍” ——记者团参观雁栖湖园区学生宿舍. [2015-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9). 
  17. ^ 黨委宣傳部.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宣传片(2008). 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 2008年5月20日 [2015年4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18日). 
  18. ^ 國科大記者團. 国科大本科生招生宣传片正式上线. 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 2015年4月10日 [2015年4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18日). 
  19. ^ 國科大. 遇见国科大 遇见未来不可思议的自己. 優酷網. [2015-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4). 
  20. ^ 學生處團委. 属于我们自己的歌曲——我想要幸福的未来. 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 2012年6月4日 [2015年4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18日). 
  21. ^ 學生處 記者團. 五月鲜花,绽放科苑. 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 2012年5月26日 [2015年4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18日). 
  22. ^ 管理學院. 管理学院参加 “五月的鲜花”文艺汇演. 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 2014年5月29日 [2015年4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18日). 
  23. ^ 國科大記者團. “羊”溢青春,缘聚科苑——记2015国科大元旦晚会. 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 2015年1月1日 [2015年4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12日). 
  24. ^ 研究生記者團. 中科院联手香港8高校 首创视频晚会“新概念”. 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 2007年1月8日 [2015年4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12日). 
  25. ^ 团学在线-高雅艺术进校园. 中國科學院大學團學在線. [2015-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6. ^ 國科大團委. 中国科学院大学关于举办第十四届文化艺术节的通知. 中國科學院大學. [2015-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7. ^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简介. 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 [2015-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1). 
  28. ^ 國科大記者團. 诺奖得主普鲁西纳教授做客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 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 [2015-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7). 
  29. ^ 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宣傳部.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宣传片. 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 2010年5月6日 [2015年4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27日). 
  30. ^ Top Universities by Reputation 2019.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18-08-15. 
  31. ^ 31.0 31.1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32.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QS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33. ^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Ranking - CWU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9-2020. Center fo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18 August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2). 
  34. ^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Ranking - CWU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0-2021. Center fo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30 July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6). 
  35. ^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Ranking - CWU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2022. Center fo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8 Octo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4). 
  36. ^ QS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Quacquarelli Symonds. [2021-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4). 
  37. ^ QS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Quacquarelli Symonds. [2021-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7). 
  38. ^ QS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 Quacquarelli Symonds. [2023-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5). 
  39. ^ World Reputation Rankings 2021.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8 Octo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8). 
  40. ^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China - US News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U.S. News & World Report. [25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1). 
  41. ^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China - US News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U.S. News & World Report. [26 October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1). 
  42. ^ 两院院士校友录. 中國科學院大學本科招生網. [2015-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