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

中國福建省泉州市代管的市

南安市,雅稱武榮,是中國福建省南部的一個縣級市,由泉州市代管,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晉江中游,市政府駐柳新路1號。

南安市
縣級市
南安市區全景
南安市區全景
  南安市 在泉州市的位置
  南安市
在泉州市的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的地理位置
福建省泉州市的地理位置
坐標:24°57′48″N 118°22′52″E / 24.96327°N 118.3811°E / 24.96327; 118.3811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福建省泉州市
下級行政區
列表
政府
 • 市長王連贊
面積
 • 總計2,024.48 平方公里(781.66 平方英里)
人口(2023)
 • 總計1,663,542人
語言
 • 母語方言閩南語泉漳片泉州話南安話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362300
電話區號0595
行政區劃代碼350583
網站www.nanan.gov.cn
南安市
漢字 南安市
白話字 Lâm-oaⁿ-chhī
臺羅拼音Lâm-uann-tshī
閩南拼音Lám'unān Cî

南安是風雲人物鄭成功洪承疇的故鄉。南安也是清代泉州三邑之一。

歷史沿革 編輯

  • 三國東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置東安縣
  • 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更名為晉安縣,屬晉安郡
  • 南朝更名為梁安縣。天監年間,析晉安郡南部置南安郡,下領三縣:晉安、蘭水(今莆田)、龍溪(今漳州北部),郡治設於晉安(今南安市豐州鎮),以保持閩疆南部安定取稱
  • 開皇九年(589年),天下廢,置南安縣,轄地包括今莆田、晉江、惠安、同安、安溪、永春等地。
  • 武德五年(622年),置豐州。貞觀元年(公元627年)豐州併入泉州(州治今福州)。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再次並豐州入泉州(今福州)。嗣聖元年(公元684年)分出南安、莆田、龍溪三縣置武榮州,南安縣城豐州為武榮州治(故南安又別稱武榮)。久視元年(700年)遷治今泉州,豐州仍為南安縣治
  • 五代期間曾改名晉平縣、晉安縣、梁安縣
  • 五代後南安縣歷屬清源軍(下轄今泉州、莆田)、平海軍(下轄今泉州、莆田)、泉州路、泉州府
  • 清朝前期屬興泉永道,下轄莆田(興化)、泉州府、永春州
  • 中華民國時期屬廈門道(轄同安、晉江、南安、金門、安溪、莆田、仙遊、永春、德化、惠安、十縣,駐同安)
  • 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明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轄同安、晉江、南安、金門、安溪、莆田、仙遊、永春、德化、惠安、十縣,駐同安),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地由永春移至泉州
  • 1937年7月,縣治遷今址(即今溪美街道)
  • 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南安縣國民黨軍警於1949年8月20日起義。8月21日,共產黨領導的南安各路游擊隊和國民黨起義部隊進入南安縣城。[1]後歷屬泉州專區(轄晉江、惠安、南安、安溪、永春、莆田、仙遊、金門、同安九縣,後又改名為晉江專區)、晉江專區(地區)、泉州市
  • 1993年,撤縣設省轄縣級市,由泉州市代管

地理 編輯

位置 編輯

南安市東接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東南與晉江市毗鄰,南部與廈門同安區小嶝島金門縣隔海相望,西南與翔安區交界,西通安溪縣,北連永春縣,東北與仙遊縣接壤。轄區最南為石井鎮的大佰島,最北為向陽鄉的洋坪自然村,最東端是洪瀨鎮的大洋村,最西端是翔雲鄉的椒嶺村,南北最大距離82千米,東西最大距離45千米。

地勢 編輯

南安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中山、低山漸次過渡到丘陵台地、平原、坡麓、海灘、明顯階狀傾斜。丘陵山地占全市總面積的73%,水域占6.3%,平原占20.7%。晉江上源西溪由西向東橫貫中部,東溪斜貫北東,於雙溪口匯合為晉江幹流。南部濱海,海岸線長30多千米。

氣候 編輯

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溫度20.9℃,七月平均溫度28.6℃,一月平均溫度12.1℃,年降雨量1,600毫米,無霜期330天。

南安市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F) 17.3
(63.1)
17.6
(63.7)
20.4
(68.7)
24.6
(76.3)
28.0
(82.4)
30.2
(86.4)
33.6
(92.5)
33.0
(91.4)
31.6
(88.9)
27.8
(82.0)
23.9
(75.0)
19.9
(67.8)
28.7
(83.7)
日均氣溫 °C(°F) 12.3
(54.1)
12.7
(54.9)
15.3
(59.5)
19.6
(67.3)
23.4
(74.1)
26.3
(79.3)
28.8
(83.8)
28.4
(83.1)
26.7
(80.1)
23.0
(73.4)
19.0
(66.2)
14.4
(57.9)
20.8
(69.5)
平均低溫 °C(°F) 8.7
(47.7)
9.3
(48.7)
12.0
(53.6)
16.4
(61.5)
20.3
(68.5)
23.2
(73.8)
25.1
(77.2)
24.8
(76.6)
23.5
(74.3)
19.3
(66.7)
15.3
(59.5)
11.1
(52.0)
17.4
(63.3)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43.1
(1.70)
69.4
(2.73)
122.5
(4.82)
141.0
(5.55)
205.6
(8.09)
274.3
(10.80)
174.6
(6.87)
214.5
(8.44)
157.5
(6.20)
46.4
(1.83)
43.5
(1.71)
26.9
(1.06)
1,519.3
(59.8)
月均日照時數 138.7 101.9 114.2 122.9 129.9 152.2 254.1 230.7 196.0 185.1 156.3 165.4 1,947.4
數據來源:[2]

行政區劃 編輯

轄3個街道、21個鎮、2個鄉、1個經濟開發區,共有32個社區、384個行政村,市政府駐溪美街道。[3]

 
石井鎮泉金客運碼頭

溪美街道、​柳城街道、​美林街道、​省新鎮、​侖蒼鎮、​東田鎮、​英都鎮、​翔雲鎮、​金淘鎮、​詩山鎮、​蓬華鎮、​碼頭鎮、​九都鎮、​樂峰鎮、​羅東鎮、​梅山鎮、​洪瀨鎮、​洪梅鎮、​康美鎮、​豐州鎮、​霞美鎮、​官橋鎮、​水頭鎮、​石井鎮、​眉山鄉、​向陽鄉和雪峰管委會。

人口 編輯

南安市面積2,036平方公里,2020年末,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常住人口151萬多人。人口以漢族為主,此外有滿等少數民族。南安為極具實力的縣市,其綜合競爭力位居福建省第3位,2019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29位。2019年,南安市GDP總量1,160.8億元,較上年增長8%,人均GDP8.2萬元[4]

交通 編輯

 
南安市客運中心汽車站

文化 編輯

南安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孕育了多彩的民間曲藝,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被譽為「中國音樂歷史活化石」的泉州南音(南管),有「閩南交響曲」之稱的什音,有獨具地域風情的閩南講古等特色曲種。2019年9月獲評「中國曲藝之鄉」。

方言 編輯

南安全市通行閩南語,南安閩南方言屬於泉漳片,大部分地區通行較為保守的泉州府城腔(韻母有ir、er央元音),東部小部分靠近惠安縣地區通行泉州海口腔(韻母無ir、er央元音)。

教育 編輯

物產 編輯

境內花崗岩儲量豐富,有「磐石」、「輝綠巖」等品種。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甘薯花生、水產品等,特產烏龍茶綠茶,盛產龍眼柑橘荔枝香蕉楊梅等諸多水果,有「水果之鄉」的美譽。鄉鎮經濟發達,有建材五金機械化工紡織食品等工業門類,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之一。

文化和旅遊 編輯

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0處。

金雞港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目前南安市境內有鄭成功墓安平橋(五里橋)、九日山摩崖石刻蔡氏古民居建築群陀羅尼經幢詩山鳳山寺、雪峰寺等數十處重要古跡。

境內有安平橋(五里橋)、鄭成功陵墓九日山摩崖石刻蔡淺古民居建築群等四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陀羅尼經幢(豐州鎮桃源宮內)、龍水山五塔岩寺石塔(官橋鎮竹口村)、南坑古窯址(東田鎮)、延平郡王祠(石井鎮鰲峰北麓)、蓮花峰石(豐州鎮桃源村)、開化洞阿彌陀佛造像(柳城街道祥塘村)、波羅門式石塔(詩山鎮山二村)、南安中憲第(石井鎮)等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南安市靈應森林公園(靈應寺)為省級森林公園。南安康美楊梅山 林府元帥祖廟─南安石馬宮 南安市的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及南安英都拔拔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境內擁有南安蓬華鎮天柱山香草世界風景區

友好城市 編輯

截至2007年10月31日,南安市已經與1個國家建立了1對國際友好城市關係[5]

友好城市 結好時間 簽字地點
  平戶市日本長崎縣 1995年10月20日 平戶市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吳拏雲. 黃冬虹 , 編. 70年前,解放的号角响彻泉州城. 泉州網. 2019-09-06 [2019-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6). 
  2. ^ 泉州市志. 泉州市志 (中文(簡體)). [永久失效連結]
  3. ^ 2023年南安市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4. ^ 概況相關人口與經濟數據指標來源於南安市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 福建省与国外友城关系一览表. 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2008-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16) (中文(簡體)).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