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成本
發電成本(英語:Cost of electricity),是一個計算在電力系統之中,各種發電系統平均單位發電量的成本。它們包括建造發電廠的初期成本與折現率,持續運轉時的營運成本(燃料費用、維護費用),以及停用發電廠後的最終除役處理費用。這類的計算,可協助決策者及研究人員比較各種發電方式的成本,進而作出對電力系統規劃相關的決策。

全球性研究 編輯
由於已知的技術原因,圖表暫時不可用。帶來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
資料來源 | 太陽能(大型電廠) | 陸域風力 | 燃氣(複循環) | 地熱 | 風力(離岸) | 燃煤 | 核能 | 燃氣(單循環) | 太陽能(屋頂型) |
---|---|---|---|---|---|---|---|---|---|
Lazard[1] | 36 | 40 | 59 | 80 | 86 | 112 | 164 | 175 | 189 |
BNEF[2] | 50 | 44 | |||||||
IRENA[3] | 68 | 53 | 73 | 113 | |||||
拉扎德Lazard (範圍) | 29-42 | 26-54 | 44-73 | 59-101 | 86 | 65-159 | 129-198 | 151-198 | 150-227 |
拉扎德(2020) 編輯
在2020年10月,投資銀行拉扎德(Lazard)發表的能源成本報告中,比較了再生能源和傳統發電方式的均化成本。[1]
彭博新能源財經(2020) 編輯
在2020年4月,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 BNEF)發表的報告指出,在比較各種發電技術的新建電廠均化成本,太陽能和陸域風力在佔全球人口三分之二的地區中,為發電成本最低的發電方式。這些地區佔全球GDP的71%及全球能源製造的85%。在天然氣進口國(例如歐洲、中國、日本)如果要新建尖峰負載發電廠,電池儲能(最多兩小時的儲存量)的成本最低。[2]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2020) 編輯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在2020年6月發表的研究中綜合分析了全球的資料,其結果指出新增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計畫成本持續降低,將會比現有發電成本最低的燃煤電廠還更便宜。 [3]
成本因素 編輯
- 初期費用
- 發電廠建造所需的費用,例如:土地取得、設計規畫、環境評估、興建(含電廠及基礎設施)、監造。
- 營運成本
- 燃料費與廢棄物處理費用、固定營運成本(例如:人事費用、租金)、變動營運成本(例如:維修費、耗材)、保險、併網費用、碳稅。計算會計發電成本時,會考慮設備折舊與初期費用按使用年限攤提,以及預先攤提善後費用。
- 除役費用
- 發電設備已到達使用壽命,或是因故無計畫再使用,而進行除役。將所有發電設備及設施移除且回收或報廢,而會產生的費用。
計算 編輯
發電成本為單位發電量下的成本,常用單位為每度電(千瓦·時,kWh)或是百萬瓦·時(MWh)的成本,例如:新台幣元/度(NTD/kWh)、美金/百萬瓦.時(USD/MWh)。
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計算方式。一般在規畫時及比較不同發電技術時會用均化發電成本。評估發電設備在營運時的成本使用會計發電成本。
會計發電成本:以成本會計的角度來計算某時期的發電成本,會因為設備折舊及營運狀況(如:燃料費用的變化)有所不同。
均化發電成本(英語:Levelized cost of electricity):通常用均化能源成本的計算方式來估算及比較不同技術的發電成本,例如:傳統發電方式和再生能源發電的比較。此計算需要假設其使用年限、所有時期的成本、以及總發電量。
以下為均化發電成本的計算:
- = 均化發電成本=均化成本/均化發電量
- = 在t年的投資支出
- = 在t年的操作和維護支出
- = 在t年的燃料費支出
- = 在t年發電
- = 年度實際折現率(%)
- = 系統使用壽命(年)
各地情況 編輯
中華民國(臺灣) 編輯
以下為臺灣電力公司在網站上公佈的電價成本。
發電種類 | 2018年發電成本 (新臺幣元/度) |
2019年發電成本 (新臺幣元/度) |
2020年發電成本 (新臺幣元/度) | ||
---|---|---|---|---|---|
自發電力 | 火力發電 | 2.14 | 2.22 | 1.76 | |
燃油 | 4.87 | 5.66 | 5.26 | ||
燃煤 | 1.63 | 1.62 | 1.32 | ||
燃氣 | 2.39 | 2.57 | 1.91 | ||
核能發電 | 1.28 | 1.14 | 1.95 | ||
抽蓄發電 | 3.48 | 3.34 | 2.77 | ||
再生能源發電 | 1.85 | 1.51 | 2.33 | ||
慣常水力 | 1.80 | 1.36 | 2.54 | ||
風力發電 | 1.88 | 2.00 | 1.43 | ||
太陽光電 | 6.30 | 3.82 | 3.03 | ||
自發電力小計 | 2.02 | 2.02 | 1.78 | ||
購入電力 | 汽電共生 | 2.15 | 2.06 | 2.04 | |
民營電廠 | 2.64 | 2.88 | 2.57 | ||
燃 煤 | 2.17 | 2.47 | 2.46 | ||
燃 氣 | 3.12 | 3.26 | 2.68 | ||
再生能源發電 | 3.99 | 4.26 | 4.65 | ||
慣常水力 | 1.58 | 1.59 | 1.75 | ||
風力發電 | 2.46 | 3.14 | 4.31 | ||
太陽光電 | 5.36 | 5.20 | 5.04 | ||
地熱 | 4.94 | 6.17 | 5.67 | ||
其他再生能源 | 3.58 | 3.91 | 4.75 | ||
購入電力小計 | 2.69 | 2.92 | 2.79 | ||
平均發購電成本 | 2.16 | 2.23 | 2.02 |
英國 編輯
以下為英國商業能源工業局,在2020年發表的發電成本報告的部份資料。
發電種類 | 裝置容量 | 2020年發電成本 | 2025年發電成本 | 2030年發電成本 | |||
---|---|---|---|---|---|---|---|
英鎊/MWh | (新臺幣元/度) | 英鎊/MWh | (新臺幣元/度)[註 1] | 英鎊/MWh | (新臺幣元/度) | ||
燃氣(複循環) | H Class, 1200 MW(含碳稅)[註 2] | 66 | 2.64 | 85 | 3.40 | 99 | 3.96 |
燃氣(單循環) | 600 MW 年運行500小時(含碳稅)[註 3] | 166 | 6.64 | 199 | 7.96 | 222 | 8.88 |
離岸風電 | 1000 MW | 106 | 4.24 | 57 | 2.28 | 48 | 1.92 |
陸域風電 | 51 MW | 63 | 2.52 | 46 | 1.84 | 45 | 1.80 |
太陽能 | 大型電廠, 16 MW | 67 | 2.68 | 44 | 1.76 | 39 | 1.56 |
太陽能 | 屋頂型, 4 kW | n/a | n/a | 114 | 4.56 | 107 | 4.28 |
核能 | 壓水反應爐, 3300 MW | n/a | n/a | 95[註 4] | 3.80 | 78 [註 5] | 3.12 |
注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 ^ 1.0 1.1 Levelized Cost of Energy and Levelized Cost of Storage 2020. 19 October 2020 [24 Octo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0).
- ^ 2.0 2.1 Scale-up of Solar and Wind Puts Existing Coal, Gas at Risk. 28 April 2020 [31 May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1).
- ^ 3.0 3.1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Costs in 2019. Abu Dhabi: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IRENA). June 2020 [6 June 2020]. ISBN 978-92-9260-24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0).
- ^ 各種發電方式之發電成本(審定決算). 臺灣電力公司. [2020-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2).
- ^ BEIS Electricity Generation Costs (2020). BIES. [2020-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5).
- ^ BEIS Electricity Generation Costs (2016). BIES. [2020-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8).